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翰存

作品数:2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学
  • 3篇战时
  • 3篇抗战
  • 3篇抗战时期
  • 2篇诗歌
  • 2篇文学批评
  • 2篇文艺
  • 2篇小说
  • 2篇新边塞诗
  • 2篇边塞
  • 2篇边塞诗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批评
  • 1篇读写
  • 1篇读写一体
  • 1篇读写一体化
  • 1篇新诗
  • 1篇选辑
  • 1篇语境

机构

  • 17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作者

  • 17篇唐翰存
  • 1篇何平
  • 1篇王为群
  • 1篇丛治辰

传媒

  • 4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南方文坛
  • 2篇西部文艺研究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艺术广角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长江文艺评论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扬子江(评论...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边塞诗”的由来及其诗体之辩被引量:1
2022年
“新边塞诗”是相对于古代“边塞诗”而言的,它的时间起点,并非是一般人所认为的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而是更早的民国年代,主要是在抗战时期,由大后方的“西北诗运”和“流寓诗人群”而引发的。“新边塞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就有的现象。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流派,“新边塞诗”是中国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重点从“新边塞诗”的概念辨析入手,追根溯源,通过梳理“新边塞诗”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将“新边塞诗”置入新诗百年历程中,重新认知其诗学特点和文本价值。
唐翰存
关键词:边塞新边塞诗
文学的终极价值
2010年
文学的终极价值与人生的终极价值同构。人对有限性的体认和对无限性的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王国,创造与爱,人精神体验中的神性,为文学的终极价值建构提供了人本主义依据。文学能立足于人,充分表现人本价值,那种从有限性向无限性的超越,从此岸向彼岸的超越。文学的终极价值,就是文学能同时占有此岸与彼岸两个世界,从表现世俗的物质实在到表现虚灵的精神诉向,创造"有信仰的文本"。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艺术的写实主义,有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叙事细节,描写出有人情味和烟火气的生命故事,同时又要从此在的事物中扩大文学的精神气象,通过追问和索隐追求更高的存在,为文学趋向于更高存在出示形而上前景。如此,文学的终极价值就体现出来,其创造和自由的精神,亦将人引向一个充满神性的世界。
唐翰存
关键词:文学
自由观:鲁迅与胡适的比较
本文详细阐述了鲁迅的自由观、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并重点对二者两种不同自由倾向进行了对比。胡适和鲁迅一样,都以自己的自由精神,深刻影响了20世纪以及此后的中国文学。
唐翰存
关键词:文学评论文学思想自由主义
“散文诗”的误区以及真正的诗
2024年
在近代以来文学文体的演变过程中,“散文诗”的出现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中国古代有“诗”“文”之说,并无“散文诗”这一概念。所谓“文”,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说法,是指除诗赋之外的所有散体文章。姚鼐在《古文辞类纂》里,将“文”分为13类,即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可以说包容性极大。
唐翰存
关键词:《古文辞类纂》散文诗文学文体箴铭诗赋
辩与问中重新发现徐兆寿——《西行悟道》笔谈
2023年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梳理和解读是徐兆寿先生一直以来所专注的一个方向,在西北这座精神的高原之上,他默默地为此做着卓越的努力,成果斐然。从《荒原问道》到《鸠摩罗什》《问道知源》,再到最新出版的著作《西行悟道》,他从西北出发,以笔为羽,穿大河,越群山,在这辽阔的旷野之上,用文字为我们重新建构中华古老的文明,特别是在当下的语境之下,如何拨开现代性的迷雾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徐兆寿用自己的作品为我们给出了可信的答案,他的新作《西行悟道》就是为此发出的一种呼声和呐喊。
何平宋明炜张定浩丛治辰曾攀唐翰存
关键词:悟道问道呐喊
甘肃文学不缺大树,也不需要大树——在“西部文学”论坛上的发言
2012年
古马前面的发言也表达了几个观点,其中有的说法我是绝不赞同的。古马说话很不厚道。其一是对西部不厚道。你在发言中口口声声质疑"西部诗人"这个概念,好像做一个"西部诗人"让你受委屈了,把你窄化了,把你矮化了,你比"西部诗人"大。请问,在西部生活了这么多年,西部什么地方辜负了你,什么地方没有造就你?
唐翰存
关键词:西部文学诗人厚道
小说时代的祛魅与挑战
2019年
小说的强势,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是有目共睹的。自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小说的社会功用,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梁启超认为,人类之普通性,何以嗜他书不如嗜小说,原因不在于“以其浅而易解故,以其乐而多趣故”,而在于:其一,“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也”。
唐翰存
关键词:社会功用
抗战时期的“西北报刊热”以及文艺刊物的“抗战性”
2023年
抗战时期,随着西北作为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西北的研究也日益兴盛,形成一种各方参与的社会运动。“西北报刊热”主要体现为研究西北的社团、刊物骤增,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宗教、自然地理、地质矿产、文化、教育、卫生、民俗等多个方面,资料文章丰富详实。抗战时期的报刊西迁,形成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北报刊聚集地。这些报刊诞生于烽火连天的岁月,其发刊词及所刊载的文艺多具有强烈的抗战救亡的内容与气息。
唐翰存
抗战时期“西北诗运”考述
2019年
在抗战文艺的背景下,"西北诗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通过报纸副刊等形式,迅速形成一种潮流化运动,借着大后方的深厚孕育,凝聚了冯振乾、陈敬容、沙蕾、牛汉等一批流寓诗人群,发表了大量作品。以《甘肃民国日报》的副刊"生路""草原""诗歌专页"和《西北日报》的"绿洲""力行""塞角"为中心,"西北诗运"在烽火弥漫的抗战岁月里,不仅重振了一种边塞精神,也为新文学尤其是诞生不久的中国新诗,贡献了其独特的西北风格与诗写方式。
唐翰存
关键词:抗战文艺副刊新边塞诗
抗战时期的《现代评坛》与“西北诗运”
2021年
抗战时期迁往兰州的《现代评坛》,是“西北诗运”最早的策源地。1940年5月20日,《现代评坛》第5卷推出“青年诗歌专号”,由此拉开“西北诗运”的序幕。专号中对“街头诗”运动的提倡,对“标语式的狂呼乱喊”诗歌的摒弃和对西北青年诗歌作者“陈列货色”的希望,以及所发表的穆天、牛汉、唐祈等人的作品,都具有文献价值。在“青年诗歌专号”之外,《现代评坛》还推出“西北诗歌选辑”,旨在与抗建工作相配合,激励西北青年起来,用诗歌在“民族国家的本位上下工夫”。
唐翰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