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伟仁 作品数:8 被引量:57 H指数:4 供职机构: 绍兴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虎杖苷通过AMPK/Nrf2途径调控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AMPK/Nrf2途径探讨虎杖苷(PD)对糖尿病(DM)大鼠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将45只DM大鼠随机分为DM组、DM+PD组和DM+PD+ML385组(n=15),另取1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建立伤口愈合受损的模型,DM+PD组大鼠予PD灌胃(20mg/kg),DM+PD+ML385组大鼠在PD的基础上腹腔注射ML385抑制AMPK/Nrf2通路(30mg/kg)。比较各组大鼠伤口愈合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析微血管密度,Westernblot及RT-qPCR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AMPK/Nrf2通路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四组小鼠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DM组的伤口愈合百分比、生成血管数目、TGF-β1和VEGF蛋白水平、AMPK和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M+PD组的伤口愈合百分比、生成血管数目、TGF-β1和VEGF蛋白水平、AMPK和Nrf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M组(P<0.05)。DM+PD+ML385组的伤口愈合百分比、生成血管数目、TGF-β1和VEGF蛋白水平、AMPK和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M+PD组而显著高于DM组(P<0.05)。结论:PD可能通过调控AMPK/Nrf2通路诱导血管生成,进而促进DM模型大鼠的伤口愈合。 童海江 周恺骅 夏伟仁 王社梁 孙海燕 王亚玲 陈立新关键词:虎杖苷 糖尿病 伤口愈合 血管生成 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007年 童海江 王亚玲 夏伟仁 陆亚铃关键词:蛋白检测 乙型肝炎诊断 乙肝病毒 HBV感染者 乙肝标志物 S1抗原 基于miR-128-3p/SIRT1/自噬探讨虎杖苷促进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机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虎杖苷调控微小RNA(microRNA,miR)-128-3p/SIRT/自噬促进糖尿病(DM)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建立DM模型。将30只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5)、虎杖苷组(n=15)。另取1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3组均通过去皮建立DM伤口损伤模型。虎杖苷组大鼠灌胃虎杖苷(20 mg/kg)。比较各组大鼠伤口愈合情况、愈合周围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自噬标志蛋白表达水平。分析miR-128-3p和SIRT1的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在内皮祖细胞中验证miR-128-3p与SIRT1的靶向关系。通过转染miR-128-3p mimic质粒过表达miR-128-3p。结果:第5天,模型组、虎杖苷组大鼠伤口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10天,虎杖苷组大鼠伤口愈合率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SOD、SIRT1 m RNA相对表达量、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LC3Ⅱ/Ⅰ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MDA和miR-128-3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虎杖苷组大鼠创面组织中SOD、SIRT1 m RNA相对表达量、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LC3Ⅱ/Ⅰ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miR-128-3p均低于模型组(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128-3p可以与SIRT1靶向结合。转染miR-128-3p mimic后,内皮祖细胞中的miR-128-3p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SIRT1 m RNA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虎杖苷可能通过调控miR-128-3p/SIRT1通路诱导自噬,进而缓解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促进DM模型大鼠的伤口愈合。 童海江 周恺骅 王亚玲 孙海燕 王社梁 夏伟仁关键词:虎杖苷 自噬 SIRT1 血清CEA、CA_(199)、CA_(50)联检对胆胰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04年 夏伟仁关键词:血清 CA199 CA50 联检 胆道癌 骨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研究 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探讨骨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患者600例,所有患者填写统一制定的感染回顾调查表,详细记录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详细记录感染部位、感染时长等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关病原菌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制定基本因素的评估分界点,分析医院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600例骨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68例,感染率为11.33%,其中交通事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8例占26.48%,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2例占32.35%;68例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35例占51.47%,切口感染12例占17.65%,胃肠道感染19例占27.94%;将68例感染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共检出革兰阳性菌36株52.17%,革兰阴性菌32株占46.38%,真菌1株占1.45%;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切口类型为II型、手术时机为急诊期医院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及手术时机均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外科术后住院患者中股骨粉碎性骨折、跌倒骨折、交通事故是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群体,其中呼吸道感染为多发医院感染类型,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切口II类、急诊手术呈正相关。 虞伟琴 陈小娣 马一鸣 夏伟仁 童海江关键词:骨外科 医院感染 切口感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AFP、Fer、HA、CG四项检测分析 2001年 李文 夏伟仁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 铁蛋白 甘胆酸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和IGF-Ⅱ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3例CVD患者(其中脑梗死69例,脑出血54例)和43例对照组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Hcy水平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其IGF-Ⅱ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病患者其Hcy和IGF-Ⅱ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P<0.01),脑梗死(CI)组与脑出血(CH)组比较Hcy和IGF-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VD患者血清Hcy和IGF-Ⅱ水平升高,可能两者共同参与了CVD的发生和发展。 童海江 王亚玲 王林 夏伟仁 施敏 陆亚铃关键词:脑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 妊娠对梅毒抗体滴度表达的影响及治疗时机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分析22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前、中、后梅毒抗体滴度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期驱梅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经驱梅规范治疗的妊娠并梅毒患者资料。根据孕期驱梅治疗时机分为4组:A组42例,孕期未给予驱梅治疗;B组51例,孕早期(12周内)给予驱梅治疗;C组58例,孕晚期(28周后)给予驱梅治疗;D组77例,全程给予驱梅治疗。对4组妊娠前、中、后TRUST滴度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前,4组梅毒抗体滴度均控制在1∶4之内,且各组间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2周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明显升高(P<0.05);且A组和C组高梅毒抗体滴度比分布明显大于B组和D组(P<0.05)。分娩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均有一定程度增大,A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分娩3个月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均降低(P<0.05);且4组梅毒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治疗越早,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越低。结论妊娠可显著提高梅毒患者梅毒抗体滴度,妊娠结束后抗体滴度会自行下降。妊娠后,尽早给予规范驱梅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马银芬 陈卫红 夏伟仁关键词:梅毒 妊娠 驱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