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H1基因-160C/A多态性与中国云南汉族鼻咽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 目的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全球大约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云南等省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编码基因CDH1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启动子区转录起始点上游347 bp、1...
- 莫侨隋军李晓江马静奚艳
-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4-12-2008-12间本院收治的全部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9.1%,中位生存期8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接受手术加术后放疗模式者预后较好。结论:甲状腺鳞状细胞癌预后极差;对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给予手术加术后放疗可能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 武要洪孙传政奚艳孙瑞梅费继敏李晓江隋军
- 关键词:预后
- 多重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先证舌鳞状上皮癌(简称鳞癌)多重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1992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580例舌鳞癌患者中,48例多重癌,其中先证舌鳞癌19例,回顾分析其临床和随访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预后;Kaplan- Meier方法计算累积生存率。结果全组患者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0.3%、20.2%;第二原发癌19例包括口腔鳞癌9例(舌癌5例、软腭癌2例,口底和牙龈癌各1例)、食管鳞癌4例(其中发生在颈段1例)、肺癌3例,腮腺腺癌、喉鳞癌和乳腺腺癌各1例。两癌发生的中位时间间隔为78个月(范围:6~132个月)。结论舌鳞癌多重癌占全部舌鳞癌患者的8.1%,其中39.5%为先证舌鳞癌;第二原发癌63.1%发生在头颈部,该类患者预后较差,故加强舌鳞癌患者的随访及时发现第二原发癌甚为重要。
- 孙传政陈福进李晓江奚艳曾宗渊隋军
- 关键词:肿瘤多原发性舌肿瘤鳞状细胞
- 高温对人舌鳞癌细胞中nm23-H_1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高温治疗癌症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温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机理。方法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行体外43℃加温,采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加热后舌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nm23-H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加温使Tca8113细胞中细胞器增多,形态趋向良性分化。在加热43℃时随加热时间延长,细胞中nm23-H1表达量增加,在加热30min时达到最高,此变化不随加热后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改变。结论高温能使肿瘤细胞中nm23-H1表达量增加,并使细胞形态出现一定分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43℃加热30min可能是临床治疗舌鳞癌的理想位点。
- 费继敏刘流李梅姚乾陈芸奚艳
- 关键词: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高温NM23-H1基因
- 体外加温43℃对Tca-8113细胞形态及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体外加温43℃对舌癌细胞株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热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MTT法进行观察,研究加温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加温43℃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出现微丝,增殖活性降低并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结论:外加温43℃能使肿瘤细胞趋于成熟,生长速度减慢,恶性程度降低,侵袭、转移力减弱,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 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 关键词:高温舌癌细胞株
- RNA干扰技术对Hep-2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被引量:2
- 2012年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广泛表达于上皮源性肿瘤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糖蛋白,与肿瘤的增殖、转移和凋亡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构建EGFR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观察抑制人Hep-2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细胞株EGFR的表达及诱导凋亡情况,为喉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
- 张世文何晓光李晓江王苑伶武要洪奚艳
- 关键词:受体EPIDE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