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若东
- 作品数:2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通过对登革热 (DF)抗体的监测分析 ,了解珠海口岸 DF流行规律 ,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不同人群血清中的登革热抗体。结果 :检出 DF Ig M抗体阳性 5 1例 ,Ig G抗体阳性 33例 ,人群登革热 Ig M、Ig G抗体阳性率为 9.14 %、 5 .91% ;在地区分布和职业分布上都是农村人群登革热 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 ,其次是输澳劳工。结论 :首例病例为输入性病例 ;病例人群分布取决于该地区人群暴露机会及其职业构成 ;需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 ,做好登革热的检疫。
- 杨泽朱汉荣林桂强曾卫东涂承宁叶立青赵俊华姚若东
- 关键词:登革热抗体ELISA法疾病监测
- 2000年全球霍乱势态
- 2001年
- 2000年,世界各地均有01群霍乱弧菌埃尔托(ELTOR)生物型引起的霍乱病例报告.该生物型霍乱弧菌造成了自1961年开始的霍乱第7次世界大流行.一年来,全球有56个国家向WHO正式报告霍乱病例共137 071例,其中4908例死亡.在所有报告的病例中,病死率约为3.6%.
- 黄胜姚若东
- 关键词:霍乱WHO生物型报告病例霍乱疫情
- 珠海口岸首次截获褐带蜚蠊
- 2005年
-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3年8月29日从一艘巴拿马籍货轮上捕获1只雌性褐带蜚蠊成虫Supella longipalpa(Fabricius,1798);该种蜚蠊在美国是常见室内种,在我国罕见。其主要特征为:有两条淡褐色带状横斑位于翅基部和腹部,因此俗称其为"褐带蜚蠊"。
- 柯明剑孙虹姚若东刁德辉
- 关键词:蜚蠊
- 珠海口岸首次截获褐带蠊被引量:5
- 2005年
-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 0 0 3年8月2 9日从1艘巴拿马籍货轮上捕获1只雌性褐带蠊成虫Supellalongipalpa (Fabricius ,1798)。该种蜚蠊起源于非洲,在美国是常见室内种,在我国罕见。其主要特征为:有2条淡褐色带状横斑位于翅基部和腹部,因此俗称其为“褐带蠊”。为防止该蜚蠊通过国际航行船舶传入我国,对褐带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以供口岸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鉴别之用。
- 柯明剑孙虹姚若东刁德辉
- 关键词:国际航行船舶检疫人员蜚蠊
- 2000年4~10月份美国和世界各地流感活动情况
- 2001年
- 1999年10月至2000年5月,在北半球分离出A(H3N2)、A(H1N1)型和B型流感毒株,以A( H3N2)毒株为主.但在北半球流感流行季节即将结束时,A(H1N1)毒株的数量有所增加.4月份以来,在南半球和热带地区,A型流感病毒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分离出B型病毒.下面概述2000年4~10月份美国和世界各地流感病毒活动情况.
- 姚若东
- 关键词:流感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病毒株疫苗菌苗
- 珠海口岸登革热传播媒介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登革热传播媒介及其生态习性,为做好口岸登革热防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饵诱捕法调查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和成蚊刺叮率;用诱蚊产卵器法监测媒介伊蚊幼虫密度指数变化情况;调查各口岸伊蚊孳生环境,了解口岸媒介孳生现状。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1981只,其中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54.42%和37.00%,未捕获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年均刺叮率为1.09只/人工小时,媒介伊蚊幼虫年均诱蚊产卵器阳性指数和密度指数分别为36.37%和8.01。口岸白纹伊蚊孳生环境类型有8大类,其中可乐等饮料罐类、积水池(沟)、旧轮胎等容器积水,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的23.17%、21.95%和20.73%。结论珠海口岸登革热媒介仅发现白纹伊蚊1种,未发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是珠海口岸优势蚊种之一,全年均能孳生繁殖,5~11月是该蚊繁殖高峰,成蚊活动高峰则在6~10月;不同类型的积水容器均可成为该口岸媒介伊蚊的重要孳生地。
- 姚若东孙虹高乃科王遇春曾新宇
-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
- 1999年全球霍乱势态
- 2000年
- 1999年WHO不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有关O1群霍乱弧菌埃尔托(EL-TOR)生物型霍乱病例的报告。该生物型霍乱弧菌造成了自1961年开始的霍乱第7次世界大流行。1999年,有61个国家向WHO正式报告的霍乱病人共254310例,其中9175例死亡,比1998年增加了13%。在所有报告的病例中死亡率(CFR)维持在3.6%左右。从各洲来看,非洲各国共向WHO报告了206746例。
- 黄胜姚若东
- 关键词:霍乱流行病学
- 全文增补中
- 珠海口岸常见鼠形动物外形的模式识别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索鼠形动物鉴别较为客观、高效的方法,以作为专家经验的补充。方法对珠海口岸常见的4种成年鼠形动物的5个外形指标(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后足长)进行分析。以统计学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的试探。结果分别以全模型法(强迫引入法)和逐步选择法建立分类函数,并建立BP神经网络来对种类进行分类鉴定,用训练样本数据进行回判时,分别得到96.0%、96.5%、95.5%的正确率,3种方法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模式识别方法能较好地鉴别珠海口岸的常见鼠形动物。
- 孙虹柯明剑姚若东谭健仪
- 关键词:模式识别
- 珠海地区蚊媒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蚊媒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情况,为控制乙脑在人群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成蚊进行鉴定,并对蚊悬液采用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病毒鉴定,并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2005年全年在养猪场共捕获成蚊876只,经鉴定隶属4属8种,其中以三带喙库蚊(35.73%)、致倦库蚊(32.54%)和海滨库蚊(21.35%)为主。在珠海各口岸捕获的542只蚊样本中,则以白纹伊蚊为主,占82.47%,其次为致倦库蚊,占16.25%。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珠海地区注册养猪场和口岸的蚊媒中检出1份乙脑病毒阳性样本,但强度较弱,这与珠海地区是乙脑低发地区相一致。结论珠海地区存在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并且在蚊媒中携带有乙脑病毒,提示不能放松对乙脑的防控工作。
- 孙虹俞守义陈竞帆马洪波姚若东柯明剑谭华王遇春曾新宇陈琨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蚊媒
- 常态与应急状态下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模式的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如何完善"体温监测+医学巡查+自主申报"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模式,提高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效能。方法分析常态与甲型流感防控应急状态下口岸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结果,探讨"以体温监测为主、医学巡查为辅,自主申报与重点询查相结合,加强医学排查"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模式的有效性。结果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状态下可疑病例发现率为4.52/10万,传染病筛查效率为4.11%;常态下可疑病例发现率为0.92/10万,传染病筛查效率为14.91%;体温监测是发现可疑病例的主要途径,经主动申报、体温监测和医学巡查发现的可疑病例,甲型流感防控应急状态下各占33.96%、65.28%和0.77%,常态下各占1.11%、97.05%和1.84%。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32,P<0.01);甲型流感防控期间确诊病例均为甲型H1N1流感。常态下确诊病例包括各型流感、肺结核、HIV感染、恶性疟、手足口病、乙型肝炎等。结论 "以体温监测为主、医学巡查为辅,自主申报与重点询查相结合,加强医学排查"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模式,提高了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效能。
- 许文平胡汉军李书香姚若东
- 关键词:常态应急状态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