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川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病毒
  • 3篇新型冠状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抗逆转录病毒
  • 3篇抗逆转录病毒...
  • 3篇冠状
  • 3篇冠状病毒
  • 3篇肝炎
  • 3篇病毒治疗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脂质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细胞

机构

  • 13篇北京地坛医院
  • 5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济南市传染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13篇宋川
  • 5篇张剑平
  • 4篇魏红山
  • 4篇赵红心
  • 3篇李国力
  • 3篇郝禹
  • 3篇李彦媚
  • 3篇曾辉
  • 2篇田云飞
  • 2篇闫杰
  • 2篇苏文晶
  • 2篇孙静媛
  • 2篇肖江
  • 2篇韩宁
  • 2篇郭晶晶
  • 2篇冯鑫
  • 2篇张雯
  • 2篇黄英秀
  • 2篇周海卫
  • 2篇张四平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7
  • 3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质过氧化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的损伤作用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在乙型肝炎不同病理阶段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SOD(1.50±0.50,2.50±1.33,3.50±1.17nkat/L)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33±0.67nkat/L)(P<0.01);各组患者血清中GSH-PX(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0.78±0.34,急性乙型肝炎组1.17±0.65,重型乙型肝炎组2.25±0.94μkat/L)与正常组(3.20±0.45μkat/L)比较,活性明显明显降低(P<0.01).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XOD(199.21±47.34,261.72±59.68,361.74±3.67nkat/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7.15±9.67nkat/L)(P<0.01);MDA的含量(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9.90±3.43,急性乙型肝炎组16.41±7.74,重型乙型肝炎组56.24±15.26μmol/L),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5±2.18μmol/L)(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而不同病理阶段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程度有明显的区别;血清中T—SOD、GSH-PX、XOD、MDA含量的水平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张剑平魏红山孙静媛郭晶晶宋川刘亚楠杨丽群张四平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
以PI为基础的二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AIDS患者异常免疫活化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观察以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为基础的一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失败的HIV/AIDS患者更换为以蛋白酶抑制剂(PI)为基础的二线HAART后对体内免疫活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以NNRT...
李彦媚宋川肖江赵红心韩俊燕张雯黄英秀田云飞苏文晶郝禹韩宁杨涤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学抑制对HIV-1嗜性转换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病毒学抑制后HIV-1嗜性的转换。方法提取治疗前和治疗48周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基因组DNA,对HIV-1 env基因的C2-V5区进行(nested-PCR)扩增和测序。基于V3区碱基序列,通过Geno2pheno软件预测HIV-1的嗜性。结果经HAART 48周后,其中11例患者病毒得到完全抑制,血浆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2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增加(均值自208 cells/ml上升至48周的418 cells/ml,Z=-2.934,P=0.001)。其中1例患者出现病毒嗜性由CCR5向CXCR4的转换,另外10例患者保持CCR5嗜性,V3环所带正电荷(Z=-1.000,P=0.317)和净电荷(Z=-1.000,P=0.317)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结论 HAART后病毒获得抑制,可能延缓CXCR4嗜性病毒株的出现,这些患者可考虑使用CCR5拮抗剂作为优化方案的选择。
黄英秀周海卫李彦媚张雯苏文晶田云飞宋川郜桂菊韩宁杨涤肖江曾辉赵红心
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抑制ANTIRETROVIRALTHERAPY
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关系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至2002年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5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HBV基因型和DNA(HBVDNA)、HBeAg/抗HBe及治疗12个月后的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进行检测,应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5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A型8例(1.4%),B型53例(8.9%),C型360例(60.5%),BC混合型112例(18.8%),AC混合型14例(2.4%),AB混合型15例(2.5%),ABC混合型6例(1.0%),未分型者27例。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B型87.2%,C型89.51%,BC型93.04%,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转换率:B型11.65%,C型20.64%,BC混合型18.5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时HBVDNA出现反跳的病例中,69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C型46例(15.38%),B型9例(16.98%),BC混合型14例(1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HBV基因型、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水平及YMDD变异未见直接关系。
宋淑静庄辉闫杰魏红山何忠平宋川董庆鸣肖元朴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基因型药物治疗
脂质过氧化在乙肝患者不同病理阶段的损伤作用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在乙型肝炎不同病理阶段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XP)、黄嘌呤氧化酶(XO...
张剑平魏红山孙静媛郭晶晶宋川刘亚楠扬力群刘顺爱张四平
文献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VSV假病毒的构建及其感染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VSV假病毒,研究新冠病毒及其流行变异株的侵入特性。方法 通过购买的新冠病毒(Wuhan-Hu-1株)VSV-luc假病毒构建VSV-G/VSV-ΔG-luc假病毒;利用VSV-G/VSV-ΔG-luc假病毒构建新冠病毒VSV假病毒。通过分子克隆对新冠病毒S基因相应位点进行突变,构建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刺突蛋白表达质粒,由此包装出新冠病毒各种变异株假病毒。比较新冠病毒Wuhan-Hu-1株与D614G株、Delta株在不同细胞系中的感染能力。结果 新冠病毒VSV假病毒构建成功。评价新型冠状病毒Wuhan-Hu-1株、D614G株、Delta株在4种不同细胞系中侵入情况,与Wuhan-Hu-1株相比,D614G株和Delta株的感染水平均明显增加(P均<0.05),同时在Calu-3和Caco-2细胞系中,Delta株的感染水平明显强于D614G株(P均<0.05)。利用模拟细胞-细胞间传播的感染试验发现,Delta株感染HEK-293T细胞与Vero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D614G株(P均<0.05)。结论 新冠病毒Delta株的感染能力明显强于Wuhan-Hu-1株和D614G株。VSV假病毒系统能够模拟、替代新冠病毒活病毒在侵入细胞的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并且安全可靠、易于量化、应用广泛,在新冠病毒研究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李星霖陈丹瑛刘永梅邱雅若李国力宋川孔雅娴赵红心赵学森
关键词:假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GABA作用下肝星状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γ-氨基丁酸(GABA)对肝星状细胞(HSC-T6)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10μmol/L的GABA作用于HSC-T6细胞48 h,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双PBS作用的HSC-T6细胞为对照,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在4096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11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成功地应用基因芯片筛选GABA作用下肝星状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证明GABA对肝星状细胞的表达谱有显著作用.
肖凡魏红山李国力张剑平宋川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基因芯片技术
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基因座E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不同变异株刺突蛋白介导的感染侵入
2023年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基因座E(lymphocyte antigen 6 complex,locus E,LY6E)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p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不同变异株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介导的感染侵入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来源于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表达质粒;建立Flp-In T-Rex 293/LY6E诱导表达细胞系和Flp-In T-Rex 29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诱导表达细胞系,转染人ACE2表达质粒,并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CE2和LY6E在T-Rex 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SARS-CoV-2(Wuhan-Hu-1株系、D614G突变株系、Delta突变株系,以及Omicron BA.1、BA.2、BA.2.12.1、BA.3、BA.4/5、BF.7突变株系)和拉沙热病毒(Lassa fever virus,LASV)假病毒感染系统,利用假病毒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Y6E对SARS-CoV-2及其突变株刺突蛋白介导侵入的抑制作用;通过Nano-Glo活细胞检测系统,检测LY6E对SARS-CoV-2突变株刺突蛋白介导的合胞体形成的抑制作用;构建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假病毒感染系统,经两性霉素B处理后,利用假病毒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Y6E对SARS-CoV-2及其突变株刺突蛋白介导侵入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的Flp-In T-Rex293/LY6E诱导表达细胞系对SARS-CoV-2(Wuhan-Hu-1株系、D614G突变株系、Delta突变株系,以及Omicron BA.1突变株系)假病毒侵入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SARS-CoV-2假病毒感染四环素(tetracycline,Tet)处理组与非处理组的相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RS-CoV-2野生型株系假病毒(WTpp):t=33.920,P<0.001;SARS-CoV-2突变株系假病毒(D614Gpp):t=31.478,P<0.001;Deltapp:t=30.257,P<0.001;Omicronpp:t=21.041,P<0.001];LY6E对SARS-CoV-2不同突变株S蛋白介导的合胞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LY6E表达组与未表达组的相对荧光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614G:t=18.90,P<0.001;Delta:t=22.28,P<0.001;BA.1:t=8.995,P<0.001;BA.2:t=13.57,P<0.001;BA.2.12.1:t=15.48,P<0.001
刘永梅郑双丽陈丹瑛宋焱君李星霖邱雅若宋川张媛媛王玺赵学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效应
Stanford HIVDB和ViroSeq V2.8对HIV-1基因型耐药解释一致性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Stanford HIVDB耐药数据库和ViroSeq V2.8系统对HIV-1基因型耐药结果解释的一致性。方法对2008至2010年本课题组所收集的47例HIV-1耐药检测质控品的基因型耐药结果分别使用Stanford HIVDB耐药数据库和ViroSeq V2.8系统进行耐药解释,解释结果分为3个水平:耐药、可能耐药及敏感。对两种耐药解释结果进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两种方法在基因型耐药结果解释方面的一致性。结果除药物ETR的两种解释结果一致性为极弱外(加权Kappa系数为0.17),其余药物为高度一致(加权Kappa系数为0.61~0.80)或一致性极强(加权Kappa系数为〉0.80)。结论两种方法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1种抗病毒药物耐药解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将In-house方法作为对我国资源有限地区抗病毒治疗人群耐药监测的手段。
周海卫宋川冯鑫郝禹赵红心李兴旺王玉光张福杰曾辉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型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利用多种动物ACE2作为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
2022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利用不同动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Ⅱ,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评价Omicron变异株潜在的跨宿主传播风险。方法将不同动物来源的ACE2表达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建立新型冠状病毒D614G株系、Delta株系及Omicron株系的假病毒感染系统,并进行假病毒感染实验;利用假病毒感染系统及荧光酶素报告基因检测Omicron刺突蛋白对不同动物来源的ACE2受体利用能力。结果与D614G株相比,Omicron株利用小鼠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明显增高(t=16.09、P<0.05),但其利用中华菊头蝠、墨西哥无尾蝠、雪貂獾、猪獾、猫、兔、穿山甲的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降低(t=17.80、P<0.05,t=8.43、P<0.05,t=18.10、P<0.05,t=10.46、P<0.05,t=22.00、P<0.05,t=10.08、P<0.05,t=4.83、P<0.05);与Delta株相比,Omicron株利用中华菊头蝠、雪貂獾、猪獾、猫的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降低(t=8.15、P<0.05,t=7.91、P<0.05,t=8.59、P<0.05,t=8.43、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的刺突蛋白可以利用多种动物的ACE2作为受体感染细胞,提示Omicron株可能存在多种跨宿主传播的风险。
邱雅若李星霖陈丹瑛刘永梅宋焱君李国力宋川王玺赵学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