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彦

作品数:53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南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脑梗
  • 19篇脑梗死
  • 19篇梗死
  • 11篇动脉
  • 10篇进展性脑梗死
  • 9篇急性
  • 8篇血管
  • 8篇颈动脉
  • 7篇颅内
  • 7篇斑块
  • 6篇血清
  • 5篇误诊
  • 5篇细胞
  • 5篇急性脑梗死
  • 5篇阿尔茨海默病
  • 4篇蛋白
  • 4篇预后
  • 4篇溶栓
  • 4篇神经功能
  • 4篇卒中

机构

  • 49篇南阳市第二人...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南阳市中心医...
  • 4篇南阳理工学院
  • 4篇商丘市第一人...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南阳医学高等...
  • 2篇南阳市第一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河南油田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53篇宋彦
  • 7篇丁旭萌
  • 6篇李旭
  • 5篇夏建海
  • 5篇张誓伟
  • 5篇韩悦
  • 5篇陈博
  • 4篇贺显君
  • 4篇杨国东
  • 4篇程相杰
  • 4篇乔莹
  • 4篇赵晓玲
  • 3篇刘娟
  • 3篇李永格
  • 3篇索爱琴
  • 2篇刘彦荣
  • 2篇庄葛
  • 2篇李富慧
  • 2篇闫克杰
  • 2篇安红征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医学信息(下...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颅内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8水平及颅内动脉易损斑块情况,探讨其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受试者在第1和3 d评分,NIHSS评分变化幅度(ΔNIHSS评分)≥2分的29例受试者纳入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组,ΔNIHSS评分<2分的41例受试者纳入非进展性脑梗死(Non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NPC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的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对受试者大脑中动脉HRMRI进行扫描,分析斑块出血、脂质核坏死、纤维帽较薄/破裂等易损斑块特征情况。结果NPCI组和PCI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相比较,PCI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水平均有所升高(t=6.134、13.164、9.082;均P<0.05);NPCI组和PCI组大脑中动脉(MCA)(M1)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I组和PCI组相比较,PCI组患者两组MCA(M1)斑块的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于NPCI组。(χ^(2)=17.76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ΔNIHSS评分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8和纤维帽较薄或破裂呈正相关(r=0.604、0.755、0.576、0.361,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8水平及颅内易损斑块与PCI发生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PCI有效指标。
韩娟宋彦刘娟韩悦陈博许超峰王民珩
关键词:IL-18易损斑块进展性脑梗死
颈动脉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30万U尿激酶溶入20ml生理盐水中,进行患侧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2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结果2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宋彦
关键词:颈动脉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急性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溶栓后再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宋彦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急性脑梗死再梗死疗效
早期血管内介入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血管内介入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接收的70例急性进展性年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研究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57.14%低于研究组82.86%(P<0.05);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SS-QOL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11.43%略低于对照组20.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管内介入较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更好,患者预后好且较安全。
程相杰宋彦赵晓玲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尿激酶静脉溶栓进展性脑卒中
进展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 ADAMTS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30)、稳定斑块组(n=51)和不稳定斑块组(n=41)。检测3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和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水平,分析其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2例,检出率为75.4%。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白细胞介素17及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水平为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7、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预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和0.947。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和含I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可能作为预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血清指标。
程相杰杨国东宋彦赵晓玲徐连营杨牧郑珂珂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1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5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PCI患者为APCI组,另选择72例非急性进展性脑梗死(NPCI)患者为NPCI组,同时选择72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APCI组和NPCI组患者于入院第1、3、7、14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前白蛋白(PA)水平;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APCI组和NPCI组患者于入院次日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入院第1、3、7、14天,APCI组和NPCI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入院第1、3、7、14天,APCI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NPCI组(P<0.05)。3组受试者血浆FIB水平及TT、APTT、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I组和NPCI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T、APTT、PT显著短于健康对照组(P<0.05);APCI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TT、APTT、PT显著短于NPCI组(P<0.05)。结论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功能异常,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对APCI的诊断及患者病情评估。
程相杰宋彦赵晓玲徐连营张誓伟高方杨牧郑珂珂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因子凝血功能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小血管病大鼠神经元活性、血管超微结构及神经元核抗原阳性表达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小血管病(CSVD)大鼠神经元活性、血管超微结构及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大鼠30只;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CSVD大鼠模型,最终20只造模成功,再平均分为CSVD模型组(CSVD组)和CSVD模型大鼠给予G-CSF干预治疗组(G-CSF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G-CSF组大鼠经皮下注射G-CSF 50μg/kg,1天1次;假手术组和CSVD组大鼠均经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干预,1天1次。三组大鼠均连续注射7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结构和内皮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uN阳性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eu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结构没有出现异常;CSVD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异常,海马区病灶严重,海马组织结构无规则;神经组织大量坏死,神经元缩小;干预后的G-CSF组脑组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21.34±4.43)%相比,CSVD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50.31±2.92)%增多(P<0.05),G-CSF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30.90±8.10)%较CSVD组明显减少(P<0.05)。假手术组微血管结构正常,CSVD组微血管结构破坏及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而G-CSF组较CSVD组微血管结构和内皮细胞损伤得到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CSVD组大鼠NeuN阳性表达(0.375±0.020)%明显低于假手术组(0.572±0.015)%(P<0.05);G-CSF组中NeuN阳性表达(0.551±0.012)%较CSVD组明显升高(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CSVD组大鼠NeuN(0.11±0.04)mRNA和VEGFmRNA(0.76±0.31)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NeuN(0.48±0.13)mRNA和VEGFmRNA(1.45±0.21)表达(P<0.05);G-CSF组NeuN(0.32±0.11)和VEGFmRNA(1.31±0.26)表达明显高于CSVD组(P<0.0
席自中宋彦宋元贞张依璐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神经元活性血管超微结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瑞舒伐他汀辅助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辅助阿替普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辅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残疾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7.33±0.85)分,低于对照组的(9.25±1.20)分,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水平(11.35±1.38)mmol·L^(-1)、Hcy水平(17.80±2.55)mmol·L^(-1)及MMP-9水平(40.77±6.40)μg·mL^(-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3.88±1.80)mmol·L^(-1)、(23.52±3.11)mmol·L^(-1)及(55.27±8.50)μg·mL^(-1),观察组治疗后BI评分为(64.36±8.08)分,高于对照组的(57.44±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5.63±1.38)mPa·s^(-1)、红细胞压积(0.32±0.11)、低切全血黏度(8.03±1.65)mPa·s^(-1)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40±0.28)g·L^(-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残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辅助阿替普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程相杰宋彦赵晓玲
关键词:脑梗死瑞舒伐他汀阿替普酶临床疗效预后
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颈动脉超声下斑块厚度>2mm的患者80例,根据病情38例纳入进展组,42例纳入稳定组,分析2组斑块成分(斑块内出血、偏心脂质坏死核、纤维帽较薄/破裂)及管腔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进展组患者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颈动脉颅外段轻中度血管狭窄中,进展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中颈动脉颅外段重度血管狭窄和斑块的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颅外段斑块纤维帽较薄/破裂与进展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进展与否的影像学指标。
陈博宋彦丁旭萌李旭
关键词: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进展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及NSE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NSE水平。根据脑梗死发作3个月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其分为非VD组和V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100β、NSE与VD发病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100β、NSE水平对VD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VD组和非VD组患者血清中S100β、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VD组明显高于非V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100β和高NSE是脑梗死后VD的独立危险因素;S100β、NSE预测脑梗死后VD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5.86%、60.19%、63.64%和68.97%、79.61%、77.27%,两者联合后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2.41%、90.29%、86.36%。结论血清中高水平S100β和NSE是脑梗死后VD的独立危险因素,S100β和NSE联合诊断对预测脑梗死后VD的发生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张誓伟赵杰菲贺显君乔莹睢志向宋彦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