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官士兵

作品数:26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臂丛
  • 9篇副神经
  • 8篇臂丛神经
  • 7篇神经损伤
  • 5篇外科
  • 4篇手术
  • 4篇内窥镜
  • 4篇窥镜
  • 4篇肩胛
  • 4篇肩胛上神经
  • 4篇臂丛神经损伤
  • 3篇神经移位
  • 3篇术式
  • 3篇撕脱
  • 3篇撕脱伤
  • 3篇切取
  • 3篇综合征
  • 3篇内镜
  • 3篇尺神经
  • 2篇腋神经

机构

  • 20篇复旦大学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残疾人...

作者

  • 26篇官士兵
  • 16篇顾玉东
  • 12篇陈德松
  • 10篇史其林
  • 9篇侯春林
  • 4篇方有生
  • 4篇孙贵新
  • 3篇蔡佩琴
  • 3篇刘亚平
  • 3篇钟贵彬
  • 3篇肖海军
  • 2篇张伟
  • 1篇夏平光
  • 1篇王集锷
  • 1篇陈琳
  • 1篇郑宪友
  • 1篇王万宏
  • 1篇余学东
  • 1篇陈爱民
  • 1篇赵良瑜

传媒

  • 5篇中华手外科杂...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损伤(移位)时近侧分支保留对神经再生肌肉功能恢复影响的比较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神经移位时保留神经干近侧分支对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两组,实验组(分支保留组):在右侧副神经发出2个进入斜方肌肌支后3mm处,用特制的损伤钳,以相同挤压力度及相同时间将副神经夹成2mm的损伤段;对照组(分支切断组):副神经远侧段的处理与实验组相同,并将副神经近侧的两个分支切断。术后2、4、6周分别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检测,比较近侧分支保留与否对神经再生、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神经干电位传导速度(NCV)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神经纤维轴突截面积恢复率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移位)时保留近侧分支有利于神经损伤修复(移位)术后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恢复。
官士兵侯春林陈德松王诘顾玉东
关键词:臂丛损伤副神经
消毒灭菌处理对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消毒灭菌处理对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时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棒80根,分8组,每组10根,其中1组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进行力学测试作为空白对照,其余7组分别进行高压蒸汽、2%戊二醛浸泡、环氧乙烷、75%酒精浸泡、钴-60(A)11 kGy、钴-60(B)25 kGy、钴-60(C)18 kGy消毒灭菌处理;分别进行弯曲、压缩力学测试,测定最大载荷、极限强度、弹性模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了解消毒灭菌处理后复合材料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压蒸汽、钴-60γ射线辐照(11、18、25 kGy)处理使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棒的生物力学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环氧乙烷灭菌、2%戊二醛浸泡(12 h)、75%酒精浸泡(12 h)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也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形成产品作无菌包装时,应避免应用高压蒸汽和钴-60γ射线辐照作为灭菌处理方法;环氧乙烷灭菌、2%戊二醛浸泡灭菌(12h)、75%酒精浸泡(12 h)均可作为复合材料的灭菌处理方法,考虑到产品批量生产作无菌包装的可操作性,建议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可能较为合适;如欲采用γ射线辐照法,为防范γ-射线对复合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尚需作进一步的工艺改进。
官士兵侯春林陈爱民张伟王集锷
关键词:消毒灭菌生物力学
人工股骨头假体在位的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张力带加压钢板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人工股骨头假体在位的同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张力带加压钢板加捆绑带固定。其中骨折远端螺丝钉用常规方法行双侧皮质固定,因骨折近端髓腔内有人工假体和骨水泥柱占位,近端螺丝钉仅穿过单侧皮质,再加用捆绑带固定。结果术后4例随访5个月~2年,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19周。功能恢复满意,无假体松动、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张力带加压钢板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人工股骨头假体在位的同侧股骨干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张伟侯春林王诗波钟贵彬赵良瑜肖海军刘亚平官士兵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假体骨折固定术加压钢板捆绑带
McLaughlin法治疗中青年肩袖撕裂6例报告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加强对中青年肩袖撕裂的认识 ,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6例中青年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及手术前后情况 ,观察McLaughlin法肩袖修复加Neer氏前肩峰成形术的疗效。结果 :应用McLaughlin法肩袖修补加Neer前肩峰成形术治疗中青年病人6例 ,术后随访 3~ 2 0个月 ,恢复情况 :4例优 ,2例良。结论 :中青年肩袖撕裂多由创伤暴力引起 ,肩袖退变轻 ,早期手术 (McLaughlin法肩袖修补加Neer前肩峰成形术 )远期效果良好 ,应积极手术治疗。
官士兵史其林陈德松刘强顾玉东
关键词:肩袖撕裂前肩峰成形术中青年人手术指征手术方法
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骨外固定器的研制
<正>目:研究采用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与上海市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采用新界面技术和复合工艺制成的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申请专利名称为“骨骼修复用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申请专利号:03117088.9...
官士兵侯春林肖海军钟贵彬
副神经损伤的诊治(附17例报告)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颈部副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诊断、治疗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分析 17例副神经损伤的原因、诊治和结果。 16例行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 :神经松解 ,神经吻合 ,神经移植 ,神经移位。结果 :长期随访 17例病人 ,时间 11个月~ 3年 ,平均 15个月 ;结果表明疗效优 7例 ,良 7例 ,差 3例 ,优良率 82 %。结论 :颈部手术误伤是副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 ,高度责任心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副神经损伤的关键 ,一旦确诊神经损伤 ,应尽早手术探查 ,根据具体伤情选择合适的方法修复治疗 ;神经本身的损伤程度和及早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功能恢复质量的关键。
官士兵陈德松史其林方有生蔡佩琴顾玉东
关键词:副神经神经外科周围神经
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的制备及预防肠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制备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并探讨其预防肠粘连的效果。方法:将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按1:1质量比混合,加入戊二醛、硫酸铝铵双交联,甘油增塑后烘干成膜;测定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并行电镜扫描。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为3组(n=16),2组擦伤其回肠浆膜,制成肠粘连模型,于损伤部位分别包裹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壳聚糖膜;另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第14天观察各组肠粘连情况。结果:膜拉伸强度约为20 MPa,断裂伸长率约为65%;扫描电镜(SEM)显示膜表面结构呈相互交错的纤维状,表面有不规则的孔状结构。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壳聚糖膜组的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光镜下见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壳聚糖膜组炎症反应轻微,纤维增生不显著;对照组粘连处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局部炎症反应明显。透射电镜下见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上皮细胞修复较壳聚糖膜组好,成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对照组上皮细胞增生较慢,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功能活跃。结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适于术中缝合需要,预防肠粘连效果显著,性能优于壳聚糖膜。
肖海军侯春林官士兵刘亚平
关键词: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肠粘连
内镜下切取尺神经的初步临床应用报告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内镜切取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全长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 方法  6例全臂丛神经根型撕脱伤 ,通过前臂部 (豌豆骨近侧 5cm~ 7cm处 2cm切口 )、肘部 (肱骨内上髁后缘2cm切口 )以及上臂部 (腋下 7cm~ 10cm处 3cm切口 )沿尺神经行径的三个小切口 ,在内镜指导下 ,解剖分离前臂部尺神经及上臂部带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 ,切断尺神经沿途分支 ,镜下电凝止血 ,在上臂部切口内将全长尺神经带尺侧上副动脉蒂抽出 ,供健侧颈 7神经移位用。 结果  6例均通过所设计的小切口 ,在内镜下完整将尺神经取出 ;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所切取的尺神经 ,未发现明显损伤 ;患肢未发生血肿等并发症。 结论 内镜下切取带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全长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此方法可将常规手术约 4 0cm大切口缩短为总长 7cm的三个小切口 ,符合微创原则。
史其林官士兵孙贵新顾玉东
关键词:内镜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内镜下小切口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研究前臂部尺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 ,为内镜下小切口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提供依据。 方法 以 6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为对象 ,解剖前臂部尺神经及周围的毗邻结构 ,观察、测量及定位周围相关组织结构 ,设计入路及操作方法 ,并在 6侧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 结果 尺神经在前臂部除肱骨内上髁下部穿经尺侧腕屈肌、远侧手背支穿尺侧腕屈肌和尺骨之间外 ,其他部分均行于肌间隙中 ,不再交叉穿经组织 ,与尺动脉伴行直至豆状骨水平 ,始终位于动脉的尺侧 ,与周围毗邻结构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相隔 ,易于分离。 6次模拟手术均获成功。 结论 前臂部尺神经解剖较恒定 ,行径中不与重要结构交叉 ,在豌豆骨上方和肱骨内上髁下方分别 3~ 5cm处取 1~2cm切口 ,直视下处理两处与肌肉交叉及主要分支后 ,其余部分与周围毗邻结构之间易于分离 ,故内镜下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是安全可行的。
官士兵史其林孙贵新顾玉东
关键词:内镜尺神经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微创外科
后小儿麻痹症候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后小儿麻痹症候群(postpolio syn- drome,PPS)的发生率及其防治情况。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上海市共12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肌力下降、疲劳程度、疼痛、呼吸障碍、睡眠障碍等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1例被调查者中,新出现症状者88例,其中出现2种以上症状者37例,即PPS患者,占总数的30.6%。PPS患者中,36例出现疲劳症状,占97.3%;37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占100.0%;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和肌肉疼痛,占59.5%;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急等症状,但无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占8.1%;29例出现睡眠障碍,占78.4%;20例对寒冷耐受不良,占54.1%;12例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障碍,占32.4%;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不全,占13.5%;仅6例患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锻炼,占16.2%。结论需重视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中PPS的发病,从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治疗,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克服身体功能上残疾,保持健康身心,重返社会生活。
钟贵彬侯春林范肇鹏王万宏夏平光刘亚平官士兵孙巍
关键词:发病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