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尚小广

尚小广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岭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药动学
  • 7篇纳米粒
  • 6篇米粒
  • 5篇体外
  • 5篇聚乳酸纳米粒
  • 4篇药动学研究
  • 4篇体外释放
  • 3篇盐酸
  • 3篇生物利用度
  • 3篇释放度
  • 3篇体内药动学
  • 3篇体外释放度
  • 3篇微丸
  • 3篇结肠定位
  • 3篇结肠定位微丸
  • 3篇壳聚糖
  • 3篇给药
  • 3篇大黄素
  • 3篇大黄酸
  • 3篇大鼠体内药动...

机构

  • 15篇浙江中医药大...
  • 5篇杭州医学院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沈阳市儿童医...

作者

  • 19篇尚小广
  • 12篇李范珠
  • 8篇宋倩倩
  • 7篇姚金娜
  • 6篇诸佳珍
  • 5篇叶晓莉
  • 4篇包强
  • 4篇何晓玮
  • 3篇魏颖慧
  • 3篇王鸿
  • 2篇施卉
  • 2篇赵燕敏
  • 2篇陈修克
  • 2篇赵文霞
  • 2篇王玮
  • 1篇李范洙
  • 1篇何晓纬
  • 1篇徐秀玲
  • 1篇王国伟
  • 1篇金滔

传媒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浙江医学教育
  • 1篇学园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2010年中...
  • 1篇世界中联中药...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优化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DOX-PLA-NP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OX-PLA-NPs,正交设计优化其处方工艺,对其纳米粒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量进行测定。以DOX原药为对照组,考察DOX-PLA-NPs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尾静脉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DOX-PLA-NPs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125.67±3.80)nm、Zeta电位为(-35.97±1.58)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23±1.46)%,(10.29±0.63)%。体外释放结果显示,DOX经纳米粒包裹后,具明显的缓释作用。DOX原药和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t1/2β分别为(1.15±0.175)h、(6.43±2.12)h,CL分别为(174.76±47.22)h·L^(-1)、(30.68±11.86)h·L^(-1),AUC0→t分别为(6.01±1.61)μg·h·L^(-1)、(36.04±13.72)μg·h·L^(-1)。结论制备的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具明显的缓释作用,并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戴东波徐金中尤文挺胡利明陈才铭尚小广
关键词: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体外释放药动学
胸腺五肽羧甲基壳聚糖鼻黏膜给药微球的制备及对大鼠CD4+/CD8+值的影响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胸腺五肽羧甲基壳聚糖鼻黏膜给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采用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并进一步探讨载药微球对免疫抑制大鼠T淋巴细胞CD4+/CD8+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圆整,平均粒径为(...
宋倩倩诸佳珍姚金娜叶晓莉何晓玮尚小广李范珠
关键词:胸腺五肽羧甲基壳聚糖载药微球
文献传递
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水飞蓟宾(Silybin)过饱和自微乳(S-S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口服Silylbin-SEDDS(533mg·kg-1),实...
姚金娜尚小广诸佳珍叶晓莉宋倩倩何晓玮李范珠
关键词:水飞蓟宾生物利用度药动学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期提高大黄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以大黄酸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大鼠口服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结果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34.37±3.61)nm,Zeta电位为(-18.41±0.07)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0.37±1.52)%和(1.32±0.09)%;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大鼠口服大黄酸混悬液和纳米粒后,ρmax分别为(5.788±0.15)和(11.607±0.56)mg.L-1,tmax分别为(0.193±0.01)和(1.102±0.13)h,AUC0→t分别为(8.077±2.98)和(34.583±3.93)mg.h.L-1,t1/2β分别为(3.319±0.23)和(21.721±6.13)h。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大黄酸的药动学行为,有效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尚小广李颖徐陆忠魏颖慧包强李范珠
关键词:大黄酸纳米粒药动学相对生物利用度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药剂学课程教学平台构建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校园网络的完善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趋势。针对药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二维码技术引入药剂学教学,构建药剂学的二维码教学平台,完善现有教学方式,拓展课程网络平台,在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推动课程的泛化、移动和个体化。
王鸿王玮尚小广施卉赵文霞
关键词:药剂学二维码自主学习平台
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法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离心造粒粉末层积法制备大黄素含药微丸。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法的包衣技术以Eudragit RL 30D为时滞包...
包强尚小广宋倩倩李范珠
关键词: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体外释放度
文献传递
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肾靶向特性研究
魏颖慧李范珠赵燕敏熊阳徐小玉徐秀玲尚小广
该项目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902007)。该项目针对“中药体内病变部位靶向递送及靶向特性评价”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对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的肾脏靶向特性进行了研究。雷公藤多苷(tripteryg...
关键词:
关键词:肾病治疗壳聚糖雷公藤
盐酸阿霉素纳米粒大鼠鼻黏膜给药脑内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盐酸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Adriamycin chitosan nanoparticles,ADM-CS-NPs)大鼠鼻黏膜给药后的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载体,应用离子交联法...
诸佳珍宋倩倩姚金娜叶晓莉何晓玮尚小广李范洙
关键词:鼻黏膜给药微透析技术
文献传递
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目的: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期提高大黄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和Zet...
尚小广姚金娜何晓玮宋倩倩诸佳珍叶晓莉李范珠
关键词:大黄酸纳米粒药动学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制备包载大黄酸的聚乳酸纳米粒(RH-PLA-NPs),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评价其体外特性。方法:优选聚乳酸(PLA)为载体,采用自乳化溶剂扩散法来制备RH-PLA-NPs。在前期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正交设计优化筛选RH-PLANPs制备处方并考察工艺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结合HPLC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MTT法评价其对Caco-2细胞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最佳工艺制备的RH-PLA-NPs外观呈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34.37±3.61)nm,多分散系数为(0.099±0.023),Zeta电位(-18.42±0.07)m V,包封率(60.38±1.51)%和载药量(1.33±0.08)%;体外释药呈缓释特性,在PBS缓冲液和含20%乙醇PBS缓冲液中24h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87.08%和93.05%,释放行为均符合Weibull方程,分别为lnln(1/1-Q)=1.1317lnt-1.8613(R=0.9693)和lnln(1/1-Q)=1.0512lnt-1.6707(R=0.9873);在0~200μg/m L范围内,对Caco-2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成功制备了RH-PLA-NPs,其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及载药量较高,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新制剂。
陈丹飞王国伟徐骏军尚小广朱永琴
关键词: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正交设计体外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