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渤莉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急性
  • 3篇图书
  • 2篇档案
  • 2篇药物
  • 2篇有害微生物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图书馆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综合征
  • 2篇微生物
  • 2篇纤维化
  • 2篇粒细胞

机构

  • 11篇青岛大学
  • 8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19篇崔渤莉
  • 12篇赵春亭
  • 7篇刘晓丹
  • 6篇李田兰
  • 4篇吴少玲
  • 4篇苏湛
  • 3篇耿青
  • 3篇刘珊珊
  • 2篇任维凤
  • 2篇赵洪国
  • 2篇杨颉
  • 2篇王伟
  • 2篇尹相丛
  • 1篇付婷婷
  • 1篇崔中光
  • 1篇张奇
  • 1篇徐静
  • 1篇冯献启
  • 1篇夏禹波
  • 1篇刘莹莹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办公室业务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山东档案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科技视界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CXCL12/CXCR4信号轴的作用。方法:将HL-60细胞株、Jurkat细胞株分别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建立共培养模型,并加用G-CSF、AMD3100单药或联合处理共培养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Annexin-V/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蛋白及总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HUCMSC共培养后HL-60细胞和Jurkat细胞增殖活力降低,凋亡减少,二者G_0/G_1期细胞增多;而加入G-CSF和AMD3100可进一步降低与HUCMSC共培养体系中的HL-60和Jurkat的细胞活力,破坏HUCMSC对HL-60和Jurkat细胞的抑凋亡作用,使2种细胞G_0/G_1期细胞比例减少,且2药联合时作用更明显。G-CSF可同时降低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蛋白和细胞质内总CXCR4蛋白的表达,而AMD3100只能降低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对细胞质内总CXCR4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HUCMSC可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使G_0/G_1期细胞增多;而AMD3100通过降低白血病细胞膜的CXCR4表达、G-CSF通过同时降低胞质总CXCR4蛋白和胞膜CXCR4蛋白表达来阻断CXCL12/CXCR4信号轴,减弱白血病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联系,在HUCMSC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凋亡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弱其细胞活力,促进其凋亡,降低白血病细胞G_0/G_1期细胞比例,CXCL12/CXCR4信号轴在HUCMSC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李明颖赵春亭崔渤莉吴少玲刘晓丹苏湛李田兰孙玲洁王伟鞠小妍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AMD3100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浅谈信息素养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性被引量:4
2012年
随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理论、新学说、新技术层出不穷,医学科技信息呈指数增长并已成为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这就要求医学科研人员必须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获取大量最新的医学科研信息,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崔渤莉赵春亭
关键词:信息素养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信息采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知识管理对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日趋发达的今天,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我院实际工作出发,从知识管理理念、内涵等方面对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信息采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崔渤莉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信息采集
81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遗传学特征及疗效分析
2020年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遗传学特征,分析影响患者疾病缓解和复发以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于青大附院初诊的Ph+ALL患者共8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遗传学相关检查、治疗方案等,分析不同遗传学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病情转归及生存状况。结果:81例患者中有46例(56.79%)患者为P210基因阳性,有34例(41.98%)患者为P190基因阳性,1例(1.23%)患者同时存在P190和P210基因阳性。在随访期内发生ABL激酶突变的患者有15例(18.25%),P210融合基因组的突变率为10.87%,P190融合基因组的突变率为29.41%,二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36)。有42例患者在第一次诱导缓解化疗中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该组患者的缓解率为69.05%,有39例患者在第一次诱导缓解治疗中单用传统化疗方案,缓解率为43.59%,二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21)。随访期内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有69例,其中伊马替尼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1.70%,达沙替尼治疗组的复发率为31.82%,二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21)。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其中伊马替尼治疗组和达沙替尼治疗组(P = 0.003)、随访期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未移植组(P = 0.010)的生存曲线不同。结论:在Ph+ALL患者中,P210比P190更多见。BCR/ABL融合基因为P190可能为ABL激酶突变的危险因素。第一次诱导缓解化疗即加用TKIs的患者比单用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有更高的缓解率。伊马替尼治疗组的复发率高于达沙替尼治疗组的复发率。选用达沙替尼治疗、完全缓解后行HSCT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孔琦赵春亭崔渤莉王彩曌闫思琪费海荣李田兰刘珊珊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BCR/ABLP210
IL-2/抗IL-2抗体复合物体外诱导扩增外周血CD_(56)^+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索一种在体外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扩增CD5+6淋巴细胞的方法。方法以干细胞培养基(SCGM)为基础培养基,设计IL-2/抗IL-2抗体(IL-2/抗IL-2抗体质量比为1/20)实验组以及IL-2+IL-15、相应因子浓度的IL-2和抗IL-2抗体三个对照组,从PBMC中诱导扩增CD5+6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第7、10天CD3/CD56表达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CD56+细胞对肿瘤细胞株K562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第7、10天时,CD56+细胞分别扩增了(24.67±3.14)和(31.63±5.01)倍,其中CD3+CD5+6和CD3-CD5+6细胞分别扩增(110.93±19.10)、(7.8±1.17)和(157.60±46.31)、(12.03±1.64)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扩增倍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10天,效/靶比10∶1时,实验组CD56+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为(83.46±1.5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更强细胞毒性作用(P<0.05)。结论在SCGM为基础培养基条件下,IL-2/抗IL-2抗体复合物能更有效地扩增CD5+6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扩增外周血CD5+6淋巴细胞的新方法。
任维凤崔渤莉赵春亭杨颉陈兵
关键词:体外扩增细胞毒性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三维培养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20年
目的:研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质量百分比1 wt%)气凝胶三维支架培养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Jurkat细胞系及HL-60细胞系植入PVA+GO气凝胶三维支架进行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使用CCK-8法定期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并与传统二维培养的细胞对比。使用阿糖胞苷进行耐药性实验,并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细胞长期培养发现,气凝胶支架中生长的Jurkat细胞增强活性高于传统二维培养的细胞,而在HL-60细胞中只有d 8-20三维支架组的细胞活性高于传统二维培养的细胞。Jurkat细胞在培养30 d后CD4表达增高,但气凝胶三维支架中的细胞表型和传统二维培养细胞相似;HL-60细胞在培养30 d后表型发生了变化,可分为CD13^+CD14^-CD45^+HLA-DR^+,CD13^-CD14^-CD45^+HLA-DR^+及CD13^-CD14^-CD45^+HLA-DR^-细胞群,而且气凝胶三维支架中培养的细胞出现了传统二维培养细胞中没有的CD13^+CD14^-CD45^-HLA-DR^+细胞群。耐药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二维培养相比,气凝胶支架中的Jurkat细胞有更高的耐药性。结论: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含量1 wt%)气凝胶三维支架可以提高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耐药性,并且表型与二维培养相同,可以用于细胞扩增及特性的研究以及药物实验,但在使用前应先检测支架是否能够引起表型变化,并注意排除这种变化对耐药性的影响。
孙浩尚志宇李田兰姚如永崔渤莉刘晓丹费海荣刘珊珊尹相丛吴少玲龙云泽赵春亭
关键词:白血病气凝胶
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剂,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铁破锣90份、珍珠莲70份、树头菜70份、香石藤60份、岩扫把60份、荷苞花50份、酒瓶花50份、锦香草50份、野鸡草30份和牛耳草20份。本发明所述...
李江李如一崔渤莉张茹黄燕李志刚
文献传递
HOXB4、PRDM16及HOX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检测HOXB4、PRDM16及HOXA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初治或复发AML患者、9例完全缓解患者和19例对照者(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供者)骨髓细胞HOXB4、PRDM16及HOXA9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特征、临床疗效之间关系。结果:初治或复发AML患者骨髓细胞中HOXB4、PRDM16和HOXA9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0.05);初治或复发AML患者HOXB4基因表达水平与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成正相关(r=0.39),HOXB4、PRDM16和HOXA9基因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具有相关性;AML不同病程阶段(初诊、复发、缓解)HOXB4、PRDM16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预后危险度分层将初治及复发AML患者分为高、中、低危3组,3组之间HOXB4、PRDM16、HOXA9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2个疗程正规化疗,缓解组(CR/PR)患者治疗前的3个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治疗前水平(P<0.05);上述3个基因低表达组缓解率均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HOXB4、PRDM16、HOXA9基因表达水平与AML患者肿瘤负荷、疗效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初治和复发的AML患者骨髓细胞高表达,缓解后其表达水平下降,表达高者化疗效果差,缓解率低。
李琳赵春亭崔渤莉吴少玲刘晓丹苏湛杨颉王伟崔中光赵洪国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附加染色体异常及t( 15;17)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附加染色体异常及t(15;17)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初治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染色体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的不同分为附加仅数目改变组(16例)、附加仅结构异常组(14例)、附加数目改变和结构异常组(4例)以及典型染色体组(56例)按照是否含有t(15;17)分为含有t(15;17)组(82例)和不含有t(15;17)组(8例)。分析比较各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附加仅数目改变组、附加仅结构异常组、附加数目改变和结构异常组以及典型染色体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56.3%(9/ 16)、100.0%(14/ 14),25.0%(1 /4)和 82.1%(46/56),早期的死亡率分别为 25.0%(4/16),0(0/14)、75.0%(3/4)和8.9%(5/56),其中附加数目改变和结构异常组完全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含有t(15;17)组和不含有t(15;17)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5%(66 / 82)和50.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染色体核型同时存在附加数目和结构改变的A PL患者完全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含有t(15;17)的患者完全缓解率较高。
刘莹莹付婷婷赵春亭崔渤莉孙玲洁苏湛刘晓丹李田兰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探讨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恶性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11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性及临床特点;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到1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7株占49.1%,革兰阳性菌51株占44.0%,真菌8株占6.9%;前3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0%、16.4%、7.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发生血流感染<30d,死亡20例,病死率17.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时间>7d(P=0.006)、不正确的初始经验治疗(P=0.016)、年龄>65岁(P=0.031)是死亡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正确应用抗菌药物,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有效降低病死率。
王舒莉崔渤莉孟月生王凡李雪梅苏湛任维凤赵春亭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