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克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狼疮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4篇基因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吸烟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医学生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 2篇易感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张克春
  • 10篇叶冬青
  • 5篇潘发明
  • 4篇姚捷
  • 3篇凌文华
  • 3篇刘翔
  • 3篇陈红
  • 2篇李向培
  • 2篇许娴
  • 2篇徐建华
  • 1篇廖芳芳
  • 1篇王茜
  • 1篇何义林
  • 1篇朱继民
  • 1篇夏果
  • 1篇连莉
  • 1篇郝加虎
  • 1篇董玛霞
  • 1篇王勇

传媒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7q23)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G261T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人类17q23上的ACE基因多态性G261T,运用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BAT)方法,对119个中国汉族SLE患者家系(其中核心家系95个,119例患者,316名家系其他成员)ACE多态性位点(rs4303)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119例SLE患者中:G、T等位基凶频率分别是44.8%和55.2%:基因型GG、GT和TT的频率分别是13.9%,62.0%,24.1%。FBAT单位点分析显示G261T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附加模型(Z=2.877.P=0.004),显性模型(Z=2.557,P=0.011)以及隐性模型(Z= 2.202,P=0.028)。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同胞传递不平衡检验(STDT)显示其中ACE-261T等位基因由杂合子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女或者与正常同胞相比更容易传递给患者(X^2=11.66,P=0.001)。结论ACE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SLE的易感基因;其中ACE-261T等位基因与SLE发病相关。
王勇徐建华叶冬青潘发明张克春连莉陈红
关键词:肽基二肽酶A红斑狼疮多态性单核苷酸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策略及重要候选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因素、SLE易感性的阈值倾向模型、基因间的交 互作用和遗传异质性、连锁分析、精确定位等遗传学研究策略及重要候选基因如MHC、补体基因、FC- GR2A、FCGR3A、FCGR3B和FCGR2B基因、PDCD1(或PD-1)基因、PARP基因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的研究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潘发明张克春郝加虎叶冬青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研究进展遗传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遗传异质性P基因
农村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郊区随机抽取4 384名初中和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总吸烟率为29.0%,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能正确认识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认为吸烟是不良习惯、坚信自己永远不吸烟等因素可能防止学生吸烟行为的发生;而男性、高年级、认为男性吸烟有风度及有利于社交、将吸烟作为空闲消遣、朋友吸烟、父亲吸烟、老师在课堂上吸烟等则是诱发学生吸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学生控烟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生理与心理因素等多方面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姚捷叶冬青朱继民刘翔何义林许娴张克春凌文华
关键词:中学生吸烟
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区域FcγRⅡB和ⅢA基因多态性,采用家系内关联性分析(FBAT),对95个中国汉族SL核心家系的FcγRⅡB和ⅢA基因中13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SLE诊断采用1997年美国风湿学所修定的标准。结果单位点SNP遗传关联性分析,在FcγRⅡB基因中只有rs10917661和rs1050501,在FcγRⅢA基因中只有rs403016和rs428888与SLE存在遗传易感性;而且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在FcγRⅡB中50Ter-225Thr及FcγRⅢA中72Arg-118Asn两个单倍型与SLE遗传易感性有关,但在两个基因中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单倍型。结论在中国汉族SLE家系中存在FcγRⅡB和FcγRⅢA基因与SLE有遗传关联的单倍型;同时两个基因在SLE的发病中可能独立地发挥遗传易感作用。
潘发明张克春李向培徐建华陈红廖芳芳夏果叶冬青
关键词:单核苷酸疾病遗传易感性
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FcγRⅢA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分析
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分析 目的分析安徽汉族人群SLE家庭中FcYRIII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探讨FcRIIIA基因多态性对SLE易感性的影响,并用SLE患者正常同胞...
张克春
关键词:等位基因频率系统性红斑狼疮环境因素免疫球蛋白
文献传递
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吸烟KAP比较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医学教育对大学生有关吸烟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影响。方法:在两所大学随机抽取1、2年级在校大学生4355名,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吸烟相关的知识、信念、行为及吸烟者的吸烟原因等。并对知识、信念项目评分,比较不同组别大学生的平均得分有无差别。结果:医学生的吸烟相关知识、信念都显著高于非医学生,但两组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教育对大学生的吸烟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影响,需采取综合措施,做好大学生控烟工作。
张克春姚捷刘翔叶冬青凌文华
关键词:医学生吸烟
医学生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 了解医学生饮酒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对2所医科大学学生饮酒行为的经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大学生总饮酒率为49.05%,男生为92.47%,女生为6.21%;随着年级的增加,饮酒率呈上升趋势;学生开始饮酒的年龄集中在13—18岁之间。大学生饮酒与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及母亲文化程度较高是学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而男性、18岁前曾被独自关在家中、目睹家庭暴力及父亲饮酒等则是学生饮酒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生尤其是男性大学生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亟待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饮酒危害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姚捷许娴王茜张克春董玛霞叶冬青
关键词:饮酒行为统计学医科
FcγR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FcγR家族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三群,其中FcγRⅡa、Ⅱb、Ⅲa和Ⅲb存在基因多态性,并因此影响FcγR和IgG各亚型的亲和力,被认为与SLE发病过程中免疫复合物清除有关,导致SLE和狼疮肾炎的发生。FcγR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关系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仍可认为FcγR基因是某些种群SLE发病的易感基因。
张克春潘发明叶冬青
关键词:FCΓR基因多态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
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现状被引量:4
2004年
家庭暴力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结束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本文就家庭暴力的国内外概况、产生原因以及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张克春叶冬青
关键词:家庭暴力
某市大学新生吸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2所高校大学生2 86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尝试吸烟率男生为64.6%,女生为14.4%;现吸烟率男、女生分别为6.1%和1.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原因主要是好奇和交际需要。影响大学生尝试吸烟的因素为男性、周围人群有人吸烟、对吸烟危害认识不够、认为吸烟有风度等,而男性、朋友或同伴吸烟、认为吸烟能解除烦恼、父亲吸烟等因素是大学生现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大学生吸烟。
张克春姚捷刘翔叶冬青凌文华
关键词:吸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