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平
- 作品数:45 被引量:270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确诊的高龄老年(≥80岁)AMI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发病3年后的预后等。结果共有102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范围80~102岁,中位年龄8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5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中风及肿瘤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4.7%、32.4%、45.1%、70.6%、50.0%、38.2%、42.2%和36.3%;接受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类药物、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他汀类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5.5%、23.5%、41.2%、53.9%、58.8%、32.4%和4.9%。发病3年内心血管病死亡率达62.7%,对比AMI发病后3年内存活的患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均为P〈0.05),而接受抗血小板药物、肝素、ACEI或ARB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后者(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年AMI患者发病3年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心力衰竭。结论高龄老年AMI患者中,合并心力衰竭和(或)肺部感染及较少接受AMI后标准治疗的患者3年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心力衰竭与3年心血管病死亡独立相关。
- 张慧平孙福成何青季福绥许锋
- 关键词:心肌梗死疾病特征
-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97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住院次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家族遗传史、运动情况以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以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住院次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家族遗传史、运动情况为自变量,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为因变量,先对各影响因素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期间88例(29.63%)出现不良心脏事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家族遗传史、运动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为12.324,95%CI为5.124~32.663;吸烟OR为10.483,95%CI为4.856~20.219;合并高血压OR为8.542,95%CI为4.856~20.219;合并高血脂OR为8.158,95%CI为1.732~12.633;家族遗传史OR为7.824,95%CI为1.532~10.073;年龄≥65岁OR为6.021,95%CI为1.341~8.334。结论合并糖尿病、吸烟、合并高血压史、合并高血脂、家族遗传史、年龄超过65岁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
- 唐国栋郑耐心张慧平艾虎李辉赵迎孙福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老年人不良心脏事件
- B-型利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被引量:1
- 2006年
- B-型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有重要意义。
- 张慧平孙福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老年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325例确诊为AMI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304例)、AMI后消化道出血组(14例)和消化道出血后AMI组(7例),分析老年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脑卒中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1)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9±27.3)ml·min^-1·1.73m^-2与(77.3±27.9)ml·min^-1·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降低对老年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80(95%CI为0.960~0.999,P(0.05);(2)消化道出血后AMI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比例和A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消化道出血后AMI组的血红蛋白低于AMI后消化道出血组,分别为(74±14)g/L与(111±2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输血治疗的比例高于AMI后消化道出血组,分别为85.7%(6例)与28.6%(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消化道出血后AMI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脑卒中而住院的复合终点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6/14)与17.8%(54/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降低是老年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重要的预测因素。老年AMI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常使抗血小板、抗凝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困难,且多预后不良。
- 张慧平赵迎艾虎孙福成李康郑耐心
- 关键词:心肌梗死胃肠出血预后
-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反流的诊治现状
- 2024年
-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二尖瓣反流(MR)并不少见。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已成为重度AS的主要治疗方式,经导管二尖瓣置换/修复用于治疗MR的技术也日趋成熟。重度AS合并MR这一群体逐渐受到关注,了解这类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AS解除后MR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有助于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
- 赵小涵张慧平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反流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精氨酸甲基化的衍生物,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组织细胞及体液中。ADMA 是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主要的抑制剂,而 eNOS 为合成一氧化氮(NO)所必需[1]。研究表明,血浆 ADMA 浓度升高会使 NO 的合成受抑,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
- 张慧平柳景华
- 关键词: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NOSADMA动脉粥样硬化
- 广西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广西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预测特征和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3066名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血清学检测,应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计算10年和终身ASCVD发病风险。结果相比女性人群,男性的体质指数、腰围、吸烟率、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男性的10年(2.8%±3.9%比1.3%±2.5%)和终身(16.3%±8.0%比9.7%±5.1%)ASCVD发病风险均明显高于女性(均为P<0.05)。在各年龄段比较中,除65~74岁年龄段的终身ASCVD风险男女无差异(P>0.05),其余各年龄段男性的10年和终身ASCVD风险均高于女性(均为P<0.05)。结论血脂水平偏高和男性人群超重、吸烟以及血压水平偏高是广西人群ASCVD发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 李师承潘复泽黄国秀李发添黄美英张慧平黄定贵刘伶吉庆伟钟优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 起搏治疗PR间期显著延长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男、77岁,因反复心悸、气短2月入院,发病时有轻度喘憋,无明显胸闷、胸痛,平素常感乏力,偶有头晕。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梗塞病史,服用阿司匹林、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否认冠心病病史,不吸烟。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1mmHg=0.1133kPa),呼吸22次/分,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扩大,心率55bpm,心律齐,
- 张慧平齐欣杨杰孚
- 关键词:PR间期心电图起搏
- 心肌梗死后患者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419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AMI对照组(404例)和A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分析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病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①AMI后消化道出血组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史者的比例高于AMI对照组(13.3%vs.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57.1±23.5)m l.m in-1.1.73 m-2vs.(74.6±26.4)m l.m in-1.1.73 m-2,P<0.05],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对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75(95%C I为0.957~0.995,P<0.05)。③A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率低于AMI对照组(66.7%vs.97.5%,P<0.05)。AMI后消化道出血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低于AMI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vs.76.0%,P>0.05)。④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病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明显高于AMI对照组(40.0%vs.15.3%,P<0.05)。结论 eGFR降低是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重要预测因素。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后常使抗血小板和冠脉再通治疗困难,多预后不良。
- 张慧平赵迎艾虎孙福成李康郑耐心
- 关键词:心肌梗死胃肠出血
-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一例
- 2013年
- 患者男性,51岁。主因“发现肢体肥大35年,劳力后气短10余年,加重2年余”于2012年4月13日人院。患者35年前(16岁左右)出现面部、四肢较同龄人肥大,身高无明显异常,当时活动耐量正常,体力活动不受限,未予特殊重视。
- 杨晨光张慧平季福绥
-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