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龙
-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制引导探条在急诊Cormack-Lehane Ⅲ级以上患者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自制引导探条在急诊Cormack-LehaneⅢ级以上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Cormack-LehaneⅢ级以上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4组,将自制引导探条辅助30例纳入A组,常规插管方法盲插30例纳入B组,弹性探条引导30例纳入C组,可视喉镜辅助30例纳入D组,对4组进行插管对比研究。结果与B组比较,A组插管成功率更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咽喉部损伤更小;A组与C组插管成功率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组插管成功率稍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引导探条在急诊Cormack-LehaneⅢ级以上患者气管插管的应用经济实用、方便快捷有效,且安全可靠。
- 张诗昊王树生刘琼张小清刘先发张春龙张鸿晖
- 关键词:气管插管
- 胎儿肿瘤产前诊断及产后治疗的多学科合作模式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提高对胎儿肿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探讨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建立由新生儿内、外科、妇产科、影像科、病理科、遗传学实验室等多学科组成的围产医学协作小组,对12例胎儿肿瘤患者实施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另选择同期、同病种入院的13例出生后确诊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并以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于诊断初期及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评价患儿家属焦虑指数。结果两组的平均确诊年龄、转运率、平均手术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家属焦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诊断组优于产后诊断组。结论产前诊断的普及和多学科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胎儿肿瘤的产前诊断率、治疗成功率以及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家属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减轻家属的焦虑感,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 肖雪琴刘海金吴平辉刘跃梅谢晓英陈卫华彭道珍张春龙邱际亮刘潜
- 关键词:胎儿肿瘤产前诊断
- 消化道重建手术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胃功能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应用消化道重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癌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我院以往进行近端胃切除的4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胃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频率、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胃液引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5)。与术后1个月相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6个月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都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5)。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上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胃液引流量(129. 68±26. 32) m L/d,对照组(236. 963±32. 02) m L/d,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胃癌患者应用消化道重建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张鸿晖刘清泉王树生张春龙熊秋生何青芳邹征嵘杜琳周丽程
- 关键词:胃癌消化道重建手术胃功能生活质量
- 改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采用普通8号注射器针头带入4号丝线,体外持针,腹腔内辅助,分次行疝囊颈2个"半圈"缝合,将腹腔内两线头经辅助Trocar拖出体外,打结,倒拉回腹腔内,收紧线尾,打结于腹股沟处皮下。采用改良的手术术式对183例患儿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3例(男142例,女41例)患儿(共计278侧次)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单侧6.8~15.2 min,平均(13.1±1.2)min;双侧22.7~33.3 min,平均(28.4±4.7)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3±0.6)d;术后复发率为0.7%。术中发现隐匿疝48例(发现率达35.2%),均同时予以高位缝扎。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肯定,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 刘海金刘潜曾祥福吴平辉邱际亮张春龙蔡琦李莉辉叶剑英
-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检查结扎术
- 硬膜外穿刺针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关闭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果全组单侧手术时间12-20min,双侧为25-40min。术中无出血、副损伤;术后1-2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d;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法。
- 吴平辉徐芳王小农傅忠刘海金张春龙
-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硬膜外穿刺针小儿
-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21例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21例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第1天0.5mg/(kg·d),第2天1mg/(kg·d),第3天及以后2mg/(kg·d),均分3次餐后口服,住院服药6~8d,如无明显异常反应,出院继续服药4个月,减量停药,随访。观察瘤体大小、色泽变化,服药后不良反应,停药后有无复发等指标。结果:初始服药平均年龄为5.7个月(2.2~9.2个月),停止服药的平均年龄为11.2个月(6.2~22.3个月)。患儿口服普萘洛尔48h后瘤体颜色即开始变淡,体积有所缩小。l周后瘤体缩小明显,有效率达90.47%(19/21)。服药4个月后,部分完全消退,总有效率达95.23%(20/21)。2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溃疡在服药后1个月痊愈。共4例观察到不良反应(19%):1例患儿服药后出现腹泻,1例肝功轻度异常,2例患儿有出汗增多现象,其余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停药随访半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切,可考虑应用于有治疗指征的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其不良反应目前发现较少,但仍需扩大观察例数及长期随访。
- 刘海金刘潜傅忠李丽辉张春龙黄海金
- 关键词:血管瘤婴幼儿头面部普萘洛尔
- PEDF抑制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究色素衍生上皮因子(PEDF)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80例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及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及肝癌不同分期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血栓调节蛋白(TM)、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肝癌组VEGF、MMP-9、TNF-α、TM、IL-8及MV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PEDF、TSP-1、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MP-9、TNF-α、TM、IL-8和MVD水平随分化程度的下降而呈升高趋势,而PEDF、TSP-1和IL-2水平随分化程度的下降而呈下降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与VEGF、TM和MVD呈负相关(P<0.05),与TSP-1呈正相关(P<0.05);VEGF与MMP-9、TM、MVD呈正相关(P<0.05),与TSP-1呈负相关(P<0.05);TSP-1与MVD、TM呈负相关(P<0.05);MMP-9、IL-8与MVD呈正相关(P<0.05),IL-2与MVD呈负相关(P<0.05);MMP-9与TM呈正相关(P<0.05)。结论:PEDF和TSP-1可能通过拮抗VEGF和MMP-9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来抑制TM和MVD,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其在肝癌的治疗方面必将有广泛的用途。
- 张鸿晖刘清泉熊秋生杜琳王树生张春龙何青芳邹征嵘曾庆腾周丽程
- 关键词:PEDF肝癌
-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总结对受到腹部严重创伤的患者行以损伤控制性的手术措施的效果。方法:将50例发生腹部严重创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以常规性的外科手术,研究组则行以损伤控制性手术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干预,研究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受到腹部严重创伤的患者行以损伤控制性的手术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存活的概率,且术后并发症低。
- 张鸿晖熊秋生张春龙王树生何青芳邹征荣曾庆腾刘先发
- 关键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
- 先天性血管瘤2例及文献回顾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在我科被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瘤的2例患者(女1例,男1例,年龄5~16月)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血管瘤病灶出生时即存在,通常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数厘米,表面皮肤通常有色素沉着,中央或边缘发白,皮温较高。结论: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分为快速消退型和不消退型,前者可自行快速消退,不需特殊干预治疗;后者多不消退,随身体生长而呈比例生长,可根据部位、大小、有无压迫、溃烂、疼痛等具体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平阳霉素以及染料-脉冲激光等治疗,必要时可结合血管栓塞治疗。认识该类疾病将有利于防止误诊误治,尤其是对快速消退型的不当或过度治疗。
- 刘海金吴平辉肖雪琴邱际亮张春龙刘潜
- 关键词:先天性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