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正华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电化学
  • 3篇热电化学
  • 2篇CN
  • 2篇FE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活性
  • 1篇电化学阻抗
  • 1篇电极
  • 1篇氧还原
  • 1篇氧还原反应
  • 1篇气体扩散
  • 1篇气体扩散电极
  • 1篇热力学
  • 1篇阻抗
  • 1篇熵变
  • 1篇催化
  • 1篇催化活性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张正华
  • 3篇方正
  • 2篇毛英
  • 2篇王少芬
  • 1篇谷鹏
  • 1篇陈坤汉
  • 1篇杨中发

传媒

  • 1篇电源技术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精度恒温环境电化学量热系统的建立及Fe(CN)6^3-/Fe(CN)6^4-体系的热电化学被引量:1
2008年
以SRC-100溶解反应量热仪恒温系统、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软件,结合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建立了控温精度为±0.001K的高精度恒温环境下电化学量热系统。采用恒电流极化方法对5组不同浓度的Fe(CN)63-/Fe(CN)64-体系进行热电化学测试,获得该半电池反应电极电压—电流—温差—时间4维数据,根据热电化学基本方程计算得该电对偶反应"热电化学表观焓变"和绝对标度下标准氢电极熵变分别为?80.16kJ/mol和87.57J/(K·mol)。
张正华方正王少芬毛英陈坤汉
关键词:热电化学熵变
热处理对双核铁酞菁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了Ar气氛中、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双核单金属铁酞菁(bi-FePc)催化气体扩散电极上氧还原反应(ORR)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差热(TG-DTG)对bi-FePc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电极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没有催化剂的C电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热处理的bi-FePc对于氧的还原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经过600℃处理后bi-FePc的催化效果最为明显,交流阻抗Nyquist图谱均显示了两个半圆的特征,采用Zview2.0阻抗谱分析软件对-0.2V(vs.Hg/HgO)电位下的各交流阻抗图谱进行等效电路拟合,提出空气电极ORR反应的等效电路,说明氧在空气扩散电极上的还原反应由一电子转移步骤和随后的化学反应组成,并对等效电路中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解释。
毛英方正张正华谷鹏
关键词:电催化活性氧还原气体扩散电极电化学阻抗
高精度恒温环境电化学量热系统的建立
热电化学方法是将热化学与电化学结合起来研究电池反应和半电池反应的一种方法,它同时记录测量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热流-时间四维信息,并基于热力学、动力学及电化学原理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到比单纯热力学或电化学分析方法更全面、可...
张正华
关键词:电化学热电化学热力学
文献传递
Fe(CN)_6^(3-)/Fe(CN)_6^(4-)体系阳极过程的电化学Peltier热
2011年
采用热电化学方法测定电极反应电化学Peltier热。实验中将高灵敏度热敏电阻紧贴于工作电极表面,结合SRC-100溶解-反应量热仪与电化学工作站组装成高精度热电化学测试系统,其控温精度达±0.001 K。运用该测试系统分别对5个不同浓度等物质的量比的Fe(CN)63-/Fe(CN)64-体系阳极过程进行恒电流极化,得到该电极反应电极电势和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运用热电化学方程,得到298.15K时Fe(CN)63-/Fe(CN)64-体系阳极过程电化学Peltier热,分别为41.51 kJ/mol(0.075 mol/L),43.48 kJ/mol(0.10 mol/L),46.95 kJ/mol(0.15 mol/L),50.77 kJ/mol(0.20 mol/L)和54.81 kJ/mol(0.25 mol/L),由此获得该温度下的标准氢电极反应在绝对标度下的熵变。
杨中发方正王少芬张正华
关键词:热电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