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自立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4篇硫化氢
  • 4篇急诊
  • 3篇凋亡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评估量表
  • 3篇骤停
  • 3篇量表
  • 3篇蒙特利尔认知...
  • 3篇蒙特利尔认知...
  • 2篇心脏
  • 2篇心脏骤
  • 2篇心脏骤停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急性
  • 2篇急诊科
  • 2篇肺栓塞
  • 2篇WELLS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张自立
  • 9篇杨成彬
  • 8篇吴伟程
  • 8篇刘加权
  • 6篇潘满冬
  • 6篇姚亚奔
  • 6篇孔德全
  • 5篇吴郁珍
  • 3篇蔺际龚
  • 3篇俞祥玫
  • 3篇郑艺中
  • 3篇庄晖
  • 3篇蔺际
  • 2篇王德荫
  • 2篇黄妍
  • 2篇黄继义
  • 2篇王金高
  • 2篇潘晓文
  • 1篇苏彩恋
  • 1篇郑艺中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急诊医...

年份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与微量泵补钾方法纠正严重低钾并发心律失常的比较被引量:10
2008年
张自立王德荫
关键词:低钾血症心律失常
血凝酶在急性外伤性出血创面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血凝酶在急性外伤性出血创面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急性四肢外伤性创面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应用血凝酶加压迫止血和单纯压迫止血处理出血创面,观察2组患者止血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凝酶组在止血时间、创面出血量和单位面积出血量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22.00±13.60)s/[(176.00±14.30)s;(6.24±0.44)g/(10.20±1.06)g;(0.14±0.06)g/(0.25±0.04g)],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伤性出血创面局部应用血凝酶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其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孔德全张自立郑艺中梁晔桦苏彩恋
关键词:血凝酶疗效观察
心肺复苏中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患者外周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动态变化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探讨患者CPR后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鉴别方法。方法选择26例CPR且自主循环恢复(ROSC)〉24h的患者,于入院后CPRO(即刻)、4、8、12、16、20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CK—MB、cTnI活性,ROSC后每隔2h复查心电图,CK—MB、cTnI活性升高并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可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即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无ST段抬高者(C组,5例)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通畅、未发现梗塞者列为A组(15例);若冠脉主干或分支发现梗塞,出现心肌梗死,即列为B组(6例);D组为15例健康体检者。对各组患者CK—MB、cTnI的动态变化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CK—MB、cTnI于CPR4h开始升高,CK—MB于12h达峰值,cTnI于16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ROSC即刻心电图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之后迅速下降,于ROSC 2h ST段降幅多超过50%。B组CK—MB、cTnI于CPR4h开始升高,20h内逐渐升高;心电图于ROSC即刻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2h后升高的ST段进一步上移。C组CK—MB、cTnI于CPR后逐渐升高,分别于CPR后12h、16h达峰值;心电图ST段压低或无明显偏移。D组CK—MB、cTnI在正常范围内表达,心电图ST段无明显偏移。结论CPR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部分患者出现了急性STEMI。CK—MB、cTnI在CPR后逐渐升高,但对心肌损伤与STEMI的早期鉴别无特异性价值。相对而言,心电图具有较早的预测价值:抬高的ST段于ROSC2h回降〉50%以上,或CK—MB、cTnI酶峰分别前移至CPR 12h或16h内多提示心肌损伤;而ROSC 2h后ST段无回降趋势或CPR20h内CK—MB、cTnI逐渐升高多提示合并STEMI,此时需行紧急溶栓�
王金高孔德全黄妍黄继义张自立吴伟程潘晓文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损伤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192例脓毒症患者初筛相关性脑病,随后根据相关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会诊讨论,综合分析后确诊和排除脓毒症相关性脑病。MoCA得分(26±3)分,灵敏度0.776,特异度0.963,与综合分析诊断的一致率为0.880,一致性较好(P=0.000),K=0.753±0.04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9±0.019(95%CI=0.891-0.966,P=0.000),最佳分界值25.5分;以25.5分预测排除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灵敏度0.779,特异度0.962;影响MoCA评测结果的因素有年龄、发病时间、合并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刘加权张自立孔德全杨成彬吴郁珍姚亚奔吴伟程潘满冬蔺际龚
关键词:脓毒症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急诊筛查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目的:观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急诊筛查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效果。方法:采...
蔺际孔德全杨成彬吴郁珍姚亚奔刘加权吴伟程潘满冬张自立
关键词:脓毒症脑病认知功能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Wells与修正Geneva评分急诊筛查肺栓塞的比较
目的寻找适合在我国急诊科应用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筛查方法。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Wells和修正Geneva临床评分对167例疑似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
吴伟程蔺际䶮杨成彬吴郁珍俞祥玫刘加权张自立
关键词:肺栓塞急诊科WELLS评分
文献传递
硫化氢对大鼠心脏骤停后海马组织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cl-2和bax表达来探讨硫化氢(H2S)在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后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160只,初始选择10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建立CA/CPR模型.①第1组(36只):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予以NaHS干预 ②第2组(36只),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予以羟胺干预 ③第3组为常规复苏组(36只).上述三组根据观察终点又均分为1、3和7 d三个亚组,每个亚组再等分两组分别做相关凋亡的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 ①三组经历CPR大鼠死亡及备用鼠使用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在CPR后,三组之间大鼠血清H2S浓度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917,P=0.000),在CPR后各时点上三组之间血清H2S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③在CPR后,三组之间大鼠海马组织CA1区bax和bcl-2蛋白表达累积光密度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PR后各时点上三组之间海马组织CA1区bax和bcl-2蛋白表达累积光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④在CPR后,三组之间大鼠海马组织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CPR后各时点上三组之间海马组织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CPR后,H2S可能通过促进bcl-2和抑制bax表达来影响bcl-2/bax的平衡而参与神经细胞凋亡.
张自立蔺际龚廖晓星魏红艳李慧李欣刘荣胡春林戴刚
关键词:硫化氢心肺复苏BAX
双氯芬酸钠栓剂直肠给药治疗结石性肾绞痛效果分析(附236例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了解双氯芬酸钠栓剂对结石性肾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近5年收治的236例急性肾绞痛病人资料,所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双氯芬酸钠栓剂组,分别观察治疗后2小时、8小时、24小时后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使用杜冷丁的例数差异。结果治疗后2小时、8小时,双氯芬酸钠栓剂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小时,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使用杜冷丁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剂可应用于急性肾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减少了杜冷丁的使用。
王德荫张自立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栓结石肾绞痛直肠给药
D-二聚体在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溶栓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有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CPR患者,按〈2005国际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复苏治疗,ROSC后,患者仍昏迷不醒、生命体征不稳,予颅脑CT及胸部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主动脉夹层、气胸等溶栓治疗禁忌证,共有47例患者入选,分为A、B、C 3组,A、B组经家属同意并签字后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前、溶栓1、2、4、8、12 h,检测外周静脉血中D-二聚体(D-Dimer).A组(17例):溶栓前D-二聚体≥512 μg/L;B组(14例):溶栓前D-二聚体<512μg/L;C组(16例)家属拒绝溶栓治疗的患者,不论D-二聚体升高与否,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般资料、D-二聚体、治愈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D-二聚体于溶栓1 h即明显升高(P<0.05),溶栓2 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最终治愈率达67%,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 h GCS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二聚体溶栓4 h内基本不变(P>0.05),溶栓8 h后逐渐下降(P<0.05),治愈率较低,溶栓24 h GCS无明显升高(P>0.05);C组为对照组,未进行溶栓治疗,治愈率及ROSC24 h GCS均较低.结论 CPR患者ROSC后,部分患者D-二聚体(≥512μg/L)明显升高,其心脏骤停可能与血栓栓塞、循环系统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初步排除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后,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开通梗塞的血管,改善血流循环,解除心脏骤停的病因,从而提高了CPR患者的最终治愈率.部分患者D-二聚体(<512μg/L)无明显升高,考虑非血栓栓塞性疾病所致的心脏骤停,这时溶栓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也没有最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意义.
王金高孔德全张自立黄继义俞祥玫杨成彬潘晓文黄妍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血栓溶解疗法D-二聚体
硫化氢减轻大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蔺际刘加权郑艺中庄晖张自立杨成彬姚亚奔吴伟程潘满冬
关键词:脓毒症凋亡硫化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