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 作品数:54 被引量:40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江西省2013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构成。方法收集2013年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个案信息,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24808例,其死亡构成比随年龄的变化呈现出在0-岁组出现一个小高峰后迅速下降,至10-14岁组最低,随后逐渐上升,至75-79岁组最高。位居前三位的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伤害,不同年龄段的死因顺位明显不同,0-4岁组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5-14岁、15-44岁、45-64岁组前三位均为伤害、肿瘤、循环系统,65岁及以上组前三位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的最主要死因,不同年龄人群的死因顺位不同。
- 范为民吉路赵军徐艳颜玮朱丽萍
- 关键词:死亡病例
- 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通过分析全省横断面调查数据,了解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未来10年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心血管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2018年江西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开展身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对结果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比较,并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的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方案及流程对该人群未来10年心血管病总体发病风险进行评估比较。采用SAS 9.3统计软件进行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矫正的Rao-Scottχ2检验和复杂抽样设计的logistic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对2013年5 845名、2018年5 669名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数据经基于设计的加权分析显示,江西省18岁及以上人群心血管病总体发病风险≥10%(高危)者比例2018年(16.7%,95%CI:14.6%~18.8%)明显高于2013年(11.5%,95%CI:8.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城市,农村,25~<35、35~<45和55~<65岁年龄组人群,文盲或半文盲和初中文化程度人群,收入回答不清楚人群的发病风险高危比例均明显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发病风险处于5%~9%(中危)者比例为8.9%(95%CI:6.5%~11.3%),与2013年(8.1%,95%CI:5.2%~11.1%)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8年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在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病可能性≥10%的比例明显高于2013年,且多类特征人群的发病风险高危比例均高于2013年。应积极加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针对男性、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和收入较低等重点人群开展个体化管理,降低发病风险。
- 陈轶英朱丽萍颜玮刘杰徐艳吉路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常住居民
- 江西省横峰县居民盐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了解江西省横峰县常住居民盐摄入情况、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寻找减盐干预重点和难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30户家庭,每户家庭选择2人为调查对象。通过询问调查获取社会人口学、盐摄入量可能影响因素等信息;体格检查获取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收集并测定24小时尿钠估计食盐摄入量。使用t检验、F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盐摄入量影响因素。结果 横峰县居民日盐摄入量超标比例为92.34%;日盐摄入量为(11.86±4.54)g;男性(11.77±4.37)g,女性(11.96±4.7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18~44岁组(11.50±2.65)g和45~59岁组(13.20±4.49)g高于60~75岁组[(10.71±4.57)g,F=13.20,P<0.05]。居民盐相关知信行得分较低,P50(P25,P75)为40(3050)分,且日盐摄入量随盐相关知信行得分增加而减少(F^(趋势)=9.11,P<0.05)。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横峰县居民盐摄入量呈现家庭聚集性,年龄、文化程度、经常在外就餐/食用外卖、超重肥胖以及盐相关知信行得分对盐摄入量有影响。结论 应以家庭和餐饮企业为重要单元,家庭主厨、中青年和超重肥胖者为重点人群,针对减盐知识和技能的薄弱点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综合性减盐干预。
- 颜玮李中坚许立平刘家红徐艳赵军陈小娜
- 关键词:盐摄入量影响因素
- 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心血管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九江市修水县、赣州市信丰县、吉安市吉安县、宜春市袁州区和上饶市弋阳县6个项目县(区)抽取84347名35~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和血脂检测。结果江西省实际调查的82678名城乡居民中,有17241人(20.85%)存在≥1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其中有1个危险因素者13424人(77.86%),有2个危险因素者3453人(20.03%),有≥3个危险因素者364人(2.11%)。在4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中,心血管病史的流行率为1.52%,血压高的流行率为14.82%,血脂异常的流行率为5.89%,WHO评估10年患病风险≥20%的流行率为3.7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职业为农民和居住在农村的江西省城乡居民更易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女性和婚姻状况为在婚的江西省城乡居民更不易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结论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以血压高为主,男性、年龄较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非在婚、职业为农民和在农村居住的居民是该地区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综合防治的重点人群。
- 徐艳熊小玲刘杰颜玮陈轶英程冷眉严月康朱丽萍
- 关键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影响因素城乡居民
- 江西省流动人口和常住居民吸烟行为及烟草花费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江西省流动人口和常住居民吸烟行为及烟草花费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西省5个县(区)6大类行业的流动人口,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个设区市中32个街道或镇820户家庭中的常住居民,对两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 486名流动人口中,现在吸烟率为32.77%,高于805名常住居民的吸烟率(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人口和常住居民中20年以上烟龄和每天20支及以上的重度吸烟量者均高于50%;流动人口和常住居民吸烟者每月购买卷烟平均花费分别为284.90元和192.00元,流动人口月均卷烟花费和所吸卷烟价格高于常住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卷烟价格的上涨,流动人口和常住居民吸烟者考虑减少吸烟量、更换便宜香烟、戒烟的比例均逐渐增加,而流动人口卷烟价格需要上涨的幅度高于常住居民。结论江西省流动人口吸烟率、烟草花费高于常住居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烟草危害。
- 何军荣朱丽萍王瑞平颜玮刘杰陈轶英吉路徐艳
- 关键词:流动人口常住居民吸烟率吸烟行为烟草价格
- 江西省15~69岁居民吸烟现状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了解江西省15-69岁居民吸烟现状,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西省随机抽取5个县和5个区中60个行政村或居委会作为调查现场,利用KISH码在被调查的家庭中选择15-69岁居民2 135人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 084份。结果江西省15-69岁居民吸烟率为24.86%,男性(49.02%)高于女性(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5,P〈0.05);农村居民吸烟率(28.09%)高于城市(2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P〈0.05);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45-64岁组最高;从文化程度来看,前3位依次为初中(27.57%)、高中(25.94%)和小学及以下(22.96%);职业前3位为工人(44.72%)、行政干部(35.92%)和农民(25.67%)。现在常吸烟者开始每天都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2.6±6.1)岁,有59.95%的现在常吸烟者养成每天都吸烟习惯的年龄小于25岁。吸烟者以吸机制卷烟为主(93.03%),每天吸烟量平均为(18.2±8.7)支。91.40%的吸烟者认为卷烟价格上涨会影响其吸烟行为。吸烟者中尝试戒烟率为17.76%,20.08%的吸烟者准备戒烟。被动吸烟率为33.89%。69.86%的被调查者认为吸烟会造成严重疾病,55.97%的被动吸烟者认为吸入二手烟会使人患上严重疾病。结论江西省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较大,农村地区烟草流行较城市严重,男性和青少年为干预的主要目标人群,应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颜玮朱丽萍吉路何军荣陈轶英刘杰徐艳
- 关键词:烟草吸烟戒烟
- 江西省农村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了解江西省农村老年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2015—2018年在江西省6个项目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村(居)委会为最小单位,对35~75岁常住居民开展面对面询问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实验室检测等。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60~75岁调查对象26658名,平均年龄65.94岁,心血管病高危对象检出率29.62%,标化率29.92%。在四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中,以血压高者居多,其流行率22.95%;高危对象中31.71%存在危险因素≥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者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的风险是其他婚姻状况的0.88倍(95%CI:0.78~0.99),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者是小学及以下者的1.10倍(95%CI:1.02~1.18),家庭年收入≥1万元者是<1万元者的0.87倍(95%CI:0.81~0.94),低体质量、超重和肥胖者分别是正常者的1.46倍(95%CI:1.22~1.73)、2.42倍(95%CI:2.03~2.89)和3.03倍(95%CI:2.48~3.69),饮酒者是不饮酒者的1.11倍(95%CI:1.03~1.20)。江西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较高,重点人群是BMI异常、受教育程度高、饮酒、家庭年收入低、非已婚者,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正常体质量比例极低,迫切需要关注其健康体质量。
- 徐艳颜玮刘杰陈小娜陈轶英熊小玲许立平
-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 2015-2021年江西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江西省常住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相关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5-2021年死因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YLL率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结果2015-2021年江西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41969例,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1.30/10万和61.46/10万。男性粗死亡率(83.60/10万)高于女性(58.47/10万)(χ^(2)=1304.50,P<0.00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AAPC=-4.05%,P=0.015)和女性标化死亡率(AAPC=-5.79%,P=0.003)呈下降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江西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YLL为37.98万人年,AYLL为9.05人年,YLL率为6.45‰。结论江西省2015-2021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呈现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与疾病负担仍然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加强综合防控工作。
- 朱瑶颜玮赵军陈轶英徐艳
-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 都昌县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掌握都昌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该地区高血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都昌县24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再从中根据村委会的居民稳定性、常住人口数量及工作人员能力抽取8个村委会,以村委会为单位对35~75岁居民开展面对面询问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次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3498名农村居民,女性占60.86%,男性占39.14%;平均年龄(59.70±9.70)岁。都昌县35~75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4.91%,标化率为32.47%;女性患病率为43.21%,男性为47.55%。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增长[40~49岁组(OR=1.219,95%CI:0.673~2.210);50~59岁组(OR=2.903,95%CI:1.635~5.154);60~69岁组(OR=6.584,95%CI:3.673~11.801);70~75岁组(OR=9.339,95%CI:5.116~17.047)]、离异或丧偶(OR=1.347,95%CI:1.079~1.681)、超重或肥胖(OR=2.702,95%CI:2.313~3.157)、糖尿病(OR=1.792,95%CI:1.356~2.368)和血脂异常(OR=1.282,95%CI:1.040~1.579)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省都昌县中老年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和加强年龄大、婚姻状况不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人群的血压管理。
- 王际雄余修旺段晓亮徐艳
- 关键词:高血压农村居民流行病学患病率影响因素
- 农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及对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农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及对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赣州某县年龄在35~75岁的常住农村居民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对筛查出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1690例进行随访干预管理,高危对象调查完成3个月后,全部进行短期随访,每年进行1次长期随访。通过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对高危人群干预3、6、12个月后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实施干预后心血管高危人群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农村心血管高危人群实施干预能有效降低农村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心血管病的总体负担,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严月康吴磊杨荣荣黄棋徐艳
- 关键词:农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