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荣增
-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人乙状结肠间隐窝及毗邻关系的观察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对乙状结肠间隐窝及毗邻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直肠癌开腹手术入径提供依据.方法 手术中观察97例直肠癌患者和测量92例尸体标本的乙状结肠间隐窝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乙状结肠间隐窝的出现率为100%,位于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及乙状结肠系膜3者围成的区域与腹后壁的壁腹膜之间,位置恒定,形态分为卵圆形、圆形、弧形和三角形.男、女性乙状结肠间隐窝横径与纵径分别为(1.38±0.50)cm、(1.17±0.42)cm和(1.38±0.28)cm、(1.35±0.42)cm.乙状结肠间隐窝右侧壁为直肠上动脉,前壁和左侧壁为乙状结肠动脉,后壁为左输尿管.直肠上动脉的长度男、女性分别为(4.44±1.34)cm和(4.76±1.67)cm;乙状结肠动脉长度则分别为(4.89±1.46)cm和(5.19±1.89)cm.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夹角平均29.7°(10°~70°).结论 乙状结肠间隐窝形成、位置及毗邻较为恒定,乙状结肠间隐窝形态与毗邻在男女无异,对直肠癌开腹后手术入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所荣增甘建琛王晖东帅何彬张坤郝敬鹏
-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 乙状结肠间隐窝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对乙状结肠间隐窝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影像学诊断及肛肠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92例盆腔标本上观察乙状结肠间隐窝的位置、形态及构成,测量其长度、宽度及毗邻结构间的距离,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状结肠间隐窝出现率为100%,形态为卵圆形、弧形、圆形和三角形;经统计学分析,两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状结肠间隐窝的形成、位置、毗邻均较恒定,对该区域的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入路均有参考价值。
- 王长月李云生所荣增袁武甘建琛
- 关键词:直肠上动脉
- 深部囊性结肠炎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深部囊性结肠炎(CC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最早由Stark在1766年首次报道,到1957年Goodall和Sinclair详细描述了本病的表现并称之为“深部囊性结肠炎”,到现在国外已有大约200例病例报告,而国内仅见7篇文献共报道7个病例,且全部误诊为其他疾病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本病。本例患者有腹痛、便血病史,依据结肠镜所见以及院外病理诊断为“结肠多发息肉”行全结肠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应诊断为“弥漫性深部囊性结肠炎”。
- 甘建琛东帅张珅所荣增江昌新
- 关键词:结肠炎结肠直肠病例报告
- 癌性结肠梗阻术式选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手术治疗癌性肠梗阻50例患者资料,并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手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21例,Hartmann术11例,全结肠、膀胱部分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捷径术和单纯造口术17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结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在谨慎选择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可考虑一期切除吻合.
- 王晖所荣增何彬
- 关键词:肠梗阻结直肠癌手术
- 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抑制蛋白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抑制蛋白1(Vasohibin-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距肿瘤大于5 cm)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上述组织中Vasohibin-1和VEGF-A的表达情况及MVD (CD34标记),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应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blot检测Vasohibin-1和VEGF-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Vasohibin-1和VEGF-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Vasohibin-1主要表达于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质中,VEGF-A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和胞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Vasohibin-1与VEGF-A的阳性表达率、蛋白表达量及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 Vasohibin-1表达与VEGF-A表达(r=0.378,P=0.003)及MVD(r=0.628,P<0.001)呈正相关。 Vasohibin-1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分期越晚及有远处转移者阳性表达率越高(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与VEGF-A表达和MVD呈正相关。 Vasohibin-1的阳性表达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 史刚刚郝敬鹏王力何彬甘建琛王晖所荣增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微血管密度
-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有临床症状13例,无症状查体时发现4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15例经骶尾部切除,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骶尾部伤口缝合10例,其余为开放或半开放式手术。结果全部病理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畸胎瘤,1例恶变。术前正确诊断13例,误诊平滑肌瘤2例,骶尾部囊肿2例。术后随访13例,恶变1例术后1年死亡,良性病例中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痊愈,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常误诊。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彻底切除病灶可以预防复发和可能发生的恶变,手术路径可选择经骶尾或腹骶联合切除。
- 甘建琛张坤所荣增张作兴
- 关键词:骶尾部畸胎瘤外科手术
-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不留置鼻胃管并早期进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不留置鼻胃管并早期进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结直肠癌限期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不留置鼻胃管并早期恢复进食的试验组和留置鼻胃管且直至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并进食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鼻咽部不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腹胀(P<0.05)、恶心呕吐(P<0.01)、鼻咽部不适(P<0.01)显著降低;肺部感染显著降低(P<0.05),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不留置鼻胃管并早期恢复进食安全、可行。
- 韩磊所荣增
- 关键词:结直肠癌鼻胃管快速康复外科
- 结直肠吻合术后胃肠减压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结直肠吻合术后胃肠减压的疗效。方法:将304例结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胃肠减压组(对照组)和术后无胃肠减压组(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吻合口漏以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腹部伤口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而对照组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其中试验组发热率为1.9%,对照组为6.8%;试验组肺内感染率为1.2%,对照组为5.4%;试验组咽喉炎发病率为2.6%,而对照组高达18.9%。结论:结直肠吻合手术后胃肠减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给患者带来更多不适,尽早撤除胃管利于加快患者康复。
- 徐香军所荣增王晖甘建琛
- 关键词:结直肠吻合术胃肠减压术后肠麻痹吻合口漏
-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外科处理探讨
- 1999年
- 我院肛肠科自1995年1月~1997年7月间收治结肠癌21例,其中5例为完全性肠梗阻,10例为不全梗阻,其余6例未明显的梗阻症状。现将并发肠梗阻的15例作一报告。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53岁~75岁,平均年龄62岁。降乙肠...
- 所荣增
-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手术
- 保留括约肌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7
- 1993年
- 实践证明,低位前切除术(LAR)的5年生存率与Miles'术式无明显差别。我院1981年~1990年,10年间共行前切除吻合术(AR)179例。其中满5年的50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49.9岁。40岁以上占70%。上、中、下段癌分别占16%(8/50)、52%(26/50)、32%(16/50)。高位前切除占7.9%(6/50)、低位42%(21/50)、超低位 46%(23/50)。全部手法吻合,无手术死亡。生存率3年为70.4%,5年为56%。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18%。肛门功能满意。
- 刘世信所荣增张殿文吴菲谢瑞碧张作兴张培达马玉兰
- 关键词:保留括约肌切除术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