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岩
- 作品数:44 被引量:3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黛力新与多塞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相对于多塞平的临床优势及安全性。 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78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多塞平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周末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 黛力新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在治疗后第2周末就有明显改善,HAMD量表评分较多塞平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4、8周末较多塞平组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临床疗效在治疗后第2、4、8周末与多塞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周末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75.0%、90.8%,优于对照组的57。3%、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第2周末与多塞平组差异不明显;在治疗后第4、8周末较多塞平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BI指数在治疗后第2、4、8周末均较多塞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不良反应更少。 结论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多塞平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 刘琴李春燕方岩
- 关键词:黛力新多塞平脑卒中后抑郁
- 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CRP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大小及血浆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斑块大小为(0.069±0.021)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1.29±0.28)mm,均显著小于治疗前(t=7.538、7.132,均P<0.05),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t=7.131、6.37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3.54±1.92)mg/L,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1,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7.125,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而言,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仅可有效缩小斑块面积,还可降低CRP,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
- 姬卫东方岩王经忠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C反应蛋白质
-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1
- 2007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动态监测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2组间血脂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IMT在6个月后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厚度增加,2组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张新颜张建平方岩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斑块脑梗死
- 青年脑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回顾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青年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出血779例,占11.52%,男性占64.70%,女性占36.30%;发病年龄(35.45±8.35)岁。病因:高血压病495例(63.53%),血管畸形56例(7.18%),瘤卒中19例(2.44%),血液系统疾病18例(2.31%),妊娠/产褥期27例(3.47%),烟雾病15例(1.92%),不明原因147例(18.87%),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0.26%)。危险因素:高血压541例(69.44%),吸烟141例(18.10%),饮酒213例(27.34%),糖尿病42例(5.39%),心脑血管病家族史186例(23.88%),血脂异常119例(15.28%)。结论近年来青年脑出血发病率逐年增多,男性多见;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部分患者病因不明;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可能与青年脑出血的发病有关。
- 徐辉赵薇方岩王遂山
- 关键词:青年脑出血病因
- 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临床研究
- 1999年
-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疗法。方法:采取双侧脑室持续引流、注入尿激酶、间断放脑脊液。结果:完全恢复日常生活7例(25.40%),部分恢复日常工作8例(30.74%),生活需人照顾4例(15.37%),死亡7例(25.40%)。结论:采用此方法治疗本病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较有效的措施之一。
- 方岩张建平王春玉李春艳
- 关键词:重症脑室出血引流尿激酶
-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进展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1)进展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CWI患者93例.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29例)和稳定组(64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颈部血管易损斑块和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结果进展组与稳定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脑卒中史、血脂、冠心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吸烟、饮酒、人院时体温、人院时血白细胞计数和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糖尿病、入院后血压降低和颈部血管易损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48-3%vs 26.6%、72.4%vs 48.4%、44.8%vs 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皮质下型脑分水岭梗死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患者(27.6%vs 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患者(24.1%vs 57.8%、27.6%vs 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入院后血压下降、颈部血管易损斑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颅内外多发狭窄、影像学显示为皮质下梗死等特点可能是脑分水岭梗死进展发生的预测指标,应引起重视。
- 徐辉方岩王经忠杨青松姬卫东刘琴张莹
- 关键词:脑梗死进展性脑卒中
- 双侧侧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间断放脑脊液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方岩
- 关键词:重症脑室出血引流术注入尿激酶
- 老年非大量脑基底节区出血不同治疗方式短期效果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大量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20~40m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短期(4周内)疗效及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06—2013-06我院收治的非大量(20~40mL)高血压性脑基底节区出血56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微创引流治疗24例(微创组)和非手术组32例(内科组),观察4周后疗效情况。结果发病4周内,微创组死亡3例(12.50%),内科组死亡9例(28.13%),微创组病死率低于内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0.05);针对存活4周的患者,入院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4,P〉0.05);2周时微创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5,内科组为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8,P〈0.05);4周时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4,内科组为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3,P〈0.05)。结论微创治疗非大量老年脑基底节区出血,可改善2周及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重视。
- 杨青松王遂山徐辉蒋珂方岩
- 关键词:老年微创脑出血
- 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预后等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脑出血的病因、部位和预后的特点。结果779例青年脑出血患者病因:高血压病495例(63.53%),脑血管畸形56例(7.18%),瘤卒中19例(2.44%),血液系统疾病18例(2.31%),妊娠/产褥期27例(3.47%),烟雾病15例(1.92%),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0.26%),不明原因147例(18.87%)。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4.23±7.34)天。痊愈36例(4.62%),好转545例(69.96%),未愈121例(15.53%),死亡77例(9.9%)。结论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部分找不到病因;壳核、脑叶和丘脑是常见的部位,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脑出血死亡率较高,脑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 徐辉赵薇方岩王遂山白宏英
- 关键词:青年脑出血病因预后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及头颈部血管造影表现与临床关系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分析TIA患者脑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与TIA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CTA检出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8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脑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CTPI灌注异常与TIA患者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CTPI灌注异常与CTA显示责任血管的一致性.结果 CTPI检查阳性率为75.56%.CTA检查阳性率为81.11%.NIHSS≥4分患者CTPI阳性率为88.89%,高于NIHSS<4分患者CTPI的66.67%(x2 =6.87,P<0.05).TIA发作时间≥10 min患者CTPI阳性率为71.43%,高于发作时间<10 min患者CTPI的45.45%(x2=7.23,P<0.05).TIA发作频率≥2次/d患者CTPI阳性率为83.33%,高于发作频率<2次/d患者的61.67%(x2=5.48,P<0.05).CTPI阳性与CTA责任血管一致者比例为73.33%,显著高于两者不一致及阴性者的26.67%(x2=19.43,P<0.01).结论 CTPI及头颈部CTA能够较准确的反应TIA患者颅内病变情况,与其临床表现均有很好的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姬卫东方岩王遂山
- 关键词:灌注成像脑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