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立天

作品数:95 被引量:42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哲学宗教
  • 11篇社会学
  • 7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6篇佛教
  • 21篇文化
  • 20篇中国佛教
  • 16篇哲学
  • 15篇印度佛教
  • 14篇宗教
  • 13篇心性
  • 12篇心性论
  • 10篇佛教哲学
  • 8篇《大正藏》
  • 8篇传统文化
  • 7篇华严
  • 7篇般若
  • 7篇般若学
  • 6篇道德
  • 6篇宗派
  • 6篇华严宗
  • 6篇大乘
  • 5篇中国佛教哲学
  • 5篇儒家

机构

  • 91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市图书馆
  • 1篇国务院
  • 1篇中央文史研究...

作者

  • 91篇方立天
  • 1篇叶朗
  • 1篇李慎之
  • 1篇牟钟鉴
  • 1篇邢贲思
  • 1篇龚学增
  • 1篇任继愈
  • 1篇华方田
  • 1篇张新鹰
  • 1篇楼宇烈
  • 1篇胡显章
  • 1篇季羡林
  • 1篇金宜久
  • 1篇梁柱
  • 1篇吕大吉
  • 1篇冯今源
  • 1篇李学勤
  • 1篇石峻
  • 1篇罗国杰

传媒

  • 11篇哲学研究
  • 7篇佛学研究
  • 5篇中国宗教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中华文化论坛
  • 3篇法音
  • 3篇中国哲学史
  • 2篇文史哲
  • 2篇五台山研究
  • 2篇中国文化
  • 2篇佛教文化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东南文化
  • 1篇浙江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文史知识
  • 1篇瞭望

年份

  • 1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6篇1998
  • 4篇1997
  • 8篇1996
  • 4篇1995
  • 6篇1994
  • 1篇1993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台宗的现象即本质说——“诸法即实相”论述评被引量:5
1998年
诸法实相论是大乘佛教的理论核心,天台宗人进一步提出诸法即实相论,强调现象与本质、事物与真理相即不离的思想。文章全面地分析了实相的三层意义、基本内容与表述特点,并着重揭示诸法即实相命题的思想要点:现象与本质圆融、心即实相与不可思议境界。最后,通过体与用、理与事、权与实、俗与中、一与多的对应范畴关系。
方立天
关键词:诸法实相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被引量:17
1992年
本文着重从中印佛教思想文化交涉的視角,揭示因果報應論所包含的人本論、因果論、生死觀和來世觀等哲學内涵,强調因果報應、三世輪回說是一種以自我道德行為來改變未來生命的理論。由於這種理論把道德律和自然律結合起來,作為一種社會行為準則,而為廣大佛教信徒所接受,成為中國古代儒、道以外别樹一幟的人生理論,而發揮了補充儒、道思想的作用。文章通过與中國固有的報應觀念和印度佛教因果報應說兩方面的比较,指出中國佛教因果報應論所受中國本土的分命說、天命論、神話、傳說、泰山崇拜、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和心性論的影響,同時又構成為對中國固有報應觀念乃至宗教觀念的重大衝擊,指出中國佛教因果報應論是既繼承又區别於印度佛教因果報應說的帶有自身民族思想色彩的獨特學說。
方立天
关键词:印度佛教道德律佛教信仰持戒地藏
印度佛教本体论简述被引量:7
1997年
方立天
关键词:说一切有部本体论阿赖耶识印度佛教《大正藏》《中论》
洪州宗心性论思想述评被引量:5
1994年
洪州宗是马祖道一及其门徒所传的禅宗之正系。本文重点评述了洪州宗人提出的“平常心是道”的命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触类是道”、“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清静本心”与“见闻知觉”、“心即是佛”与“无心是道”、“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等心性论思想,由此说明了洪州宗重视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任运自然,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精神超越的生活禅、世俗化倾向,以及强调直觉体悟而反对知解的方法特征。
方立天
关键词:平常心是道《景德传灯录》心性论即心即佛马祖道一
佛教与中国伦理被引量:3
1987年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后,它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儒家纲常伦理观念相互颉颃、相互对峙,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心理、民风习俗的巨大挑战,两种思想文化的巨大分歧,引发了长期的摩擦、斗争。佛教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地面对矛盾、调整矛盾、解决矛盾,并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
方立天
关键词:中国伦理伦理道德思想儒家道德印度佛教慧远纲常伦理
中国佛教与和谐社会——在第二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
<正>我很高兴来苏州参加这样的会议。我今天要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中国佛教与和谐社会。我讲的意图是,探讨中国佛教有什么思想资源,能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发挥作用,我想这对佛教来说也是首要的社会任务。我想分三个问题来讲:...
方立天
文献传递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略论
2004年
宗教观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宗教本质观,是对宗教内在本质的观点;二是宗教价值观,是对宗教的社会功能、作用、意义等的观点;三是宗教历史观,是对宗教的起源、演化及其规律的观点。当代中国主流的宗教观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有什么特色?我以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是指导我国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一概念在我看来是可以成立的,其客观根据与理论根据至少有以下三条:第一,宗教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方立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问题宗教价值观本质观新民主主义革命
佛教中国化的界说与前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2009年
引言印度佛教于两汉之际传播到中国内地,一直到宋代,前后约历经10个世纪之久。这是外来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地、长时间地输入中国,并引起了汉以来中国文化结构系统的大变化,对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儒、道、佛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纳入到中华文化生命共同体,迄今仍影响着中国大众的精神生活方式。
方立天
关键词:大众外来文化两汉文化
论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被引量:6
1981年
我国佛教在汉魏晋南北朝时代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派,到了隋唐时代,自成体统的佛教集团相继纷然蔚起,各具特点的教派标然林立,而且壁垒森严,竞相争逐。唐末五代以后佛教又转趋衰落了。隋唐佛教既不同于以往也不同于以后的佛教,长期以来,尽管也有人继续在标榜某宗某派的信仰,但是面目精神已经不同了。因此,探讨和研究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佛教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因而是有重要意义的。
石峻方立天
关键词:隋唐佛教佛教宗派唐末五代寺院经济《资治通鉴》
从中国固有本体论的特色看中国佛教本体论的形成被引量:4
1998年
中国古代固有哲学一直把天、道、太极、气作为本体论的基本范畴,同时也代表宇宙整体的基本范围。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佛教本体论思想深受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影响,可以说,除了“天”以外,中国固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价值取向和思维理路,都极大地左右了中国佛教本体的形成与演变。其始自于汉代,以中国的相类范畴比附佛教的本体范畴,主张真理与主体、本体与主体的一体化,突出地高扬本体与现象相即的思想,创立了富有层次性与圆融性的本体论思想。
方立天
关键词:哲学本体论中国佛教中国古代哲学家本体论哲学实在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