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疣状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低氧诱导因子-1α及其下游因子表达关系的探讨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下游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4例VG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组(28例)、脾胃湿热组(17例)、瘀阻胃络组(20例)和脾胃虚寒组(29例);另选慢性轻度非活动型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阴性者30例作为对照组。14C同位素标记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和COX-2表达情况。结果 VG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37.23%(35/94);脾胃湿热组(76.47%)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胃不和组(32.14%)、脾胃虚寒组(31.03%)和瘀阻胃络组(20.00%)(P<0.01)。不同证型组VG患者胃黏膜HIF-1α和COX-2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其中瘀阻胃络组HIF-1α表达最高,脾胃湿热组COX-2表达最高。脾胃湿热组和脾胃虚寒组VEGF表达较对照组和肝胃不和组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VG患者病灶部位黏膜HIF-1α、VEGF和COX-2表达及Hp感染均有一定变化,HIF-1α在瘀阻胃络证中表达最强,VEGF、COX-2的表达及Hp感染在脾胃湿热证最高,具有证型特异性。
- 卜煜锋褚丽娟施惠娟张晓海张洪涛高丽琴
- 关键词:疣状胃炎低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辨证分型
- HIF-1α、VEGF在疣状胃炎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疣状胃炎胃黏膜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探讨疣状胃炎的可能发生机制及其与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疣状胃炎94例,其中非成熟型46例,,成熟型48例,在隆起处近中心部位及距隆起病变边缘5cm的平坦胃黏膜处各取胃黏膜组织2块;设同期经胃镜和病理均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轻度、非活动型、Hp阴性)30例作为对照,取胃窦小弯处取胃黏膜组织2块;14C标记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患者胃黏膜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疣状胃炎患者疣状病灶部位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均较疣状旁5cm平坦处明显增高(P<0.01)。非成熟型和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其胃黏膜疣状病灶部位HIF-1α、VEGF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但两组之间HIF-1α、VE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疣状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HIF-1α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729,P<0.01)。结论 HIF-1α及其下游因子VEGF在疣状胃炎患者疣状隆起病灶部位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形成和发展。
- 卜煜锋张晓海张洪涛桑旭东高丽琴褚利娟施惠娟
- 关键词:疣状胃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726例麻风畸残者自我护理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施惠娟许亚平沈云良严军华
- 关键词:麻风畸残者护理效果WATSON护理预防麻风防治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配伍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评估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在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 C/14 C尿素酶呼气试验中阳性且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246患者随机分为5组,A组(标准四联组):泮托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枸橼酸铋钾(0.6g,2次/d),疗程10d;B组:先予双歧杆菌三联制剂(0.42g,3次/d),服用14d,再予标准四联,疗程10d;C组:先予标准四联疗法10d,再予双歧杆菌三联制剂(0.42g,3次/d),服用14d;D组:先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g,3次/d),服用14d,再予标准四联疗法,疗程10d;E组:先予标准四联疗法10d,再予复方嗜酸乳杆菌(1g,3次/d)服用14d。并且随诊或电话记录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5组均在服药结束后4周复查13 C/14 C尿素酶呼气试验。[结果]5组治疗方案根除率分别为72.92%、72.00%、65.31%、92.00%和75.51%,其中D组治疗方案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总不良反应率为42.91%,各组之间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标准四联抗Hp前2周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可以明显提高Hp根除率。标准四联抗Hp治疗前使用2周的益生菌(培菲康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均可明显减轻抗Hp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张洪涛卜煜锋张晓海姚敏施惠娟
- 关键词: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
- 麻风病治愈患者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麻风病治愈患者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为麻风病治愈患者预防结直肠癌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选择浙江省各麻风村(院)麻风病治愈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肠息肉家族史、肠息肉病史、吸烟、饮酒、饮食行为和近3年排便情况等资料;进行肛指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风病治愈患者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麻风病治愈患者100例,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67.23±3.42)岁;麻风残疾为0级13例,1级16例,2级71例。检出结直肠癌5例,检出率为5.00%;癌前病变26例,检出率为26.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OR=7.128,95%CI:5.019~10.123)、残疾(OR=4.591,95%CI:2.942~7.163)、有肠息肉病史(OR=4.031,95%CI:3.052~5.325)、常吃霉变食物(OR=4.433,95%CI:2.920~6.729)、不常吃蔬菜(OR=4.411,95%CI:3.204~6.071)、血便(OR=4.341,95%CI:2.771~6.799)、黏液便(OR=4.577,95%CI:2.771~7.559)、有抑郁情绪(OR=3.935,95%CI:3.026~5.117)与麻风病治愈患者发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高龄、残疾、有肠息肉病史、常吃霉变食物、不常吃蔬菜、血便、黏液便、抑郁情绪可能增加麻风病治愈患者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风险。
- 张晓海施惠娟张洪涛钟华姚敏谭又吉
- 关键词: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影响因素
- 老年麻风休养员36例胃镜检查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麻风休养员是指麻风临床治愈残疾者并寄养在各地疗养院或疗养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和普通人群一样,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他们中有很多人反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不适症状.为了明确诊断,自2005年12 月至2008 年12 月,我们共为36 例老年休养员进行了43 次胃镜检查,分析如下.
- 卜煜锋施惠娟褚利娟
- 关键词:胃镜检查休养员麻风胃幽门螺杆菌临床治愈
- 疣状胃炎的胃镜及病理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胃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94例经胃镜检查符合疣状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在最大疣状隆起处及距该隆起病变边缘5cm的平坦胃黏膜处各取胃黏膜组织2块,并根据其胃镜表现进行分型和其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疣状隆起部位黏膜萎缩及不典型增生共有59例(62.77%),而疣状病灶旁5cm平坦部位黏膜萎缩及不典型增生仅有20例(21.28%),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94例疣状胃炎患者中未成熟型46例,成熟型48例,成熟型组患者病变部位黏膜萎缩及不典型增生较非成熟型组有增加趋势,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94例疣状胃炎患者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35例,阳性率为37.23%。结论疣状隆起病灶部位更易于向萎缩性胃炎转化,提示可能是胃癌的癌前期疾病。
- 卜煜锋张晓海桑旭东高丽琴褚利娟施惠娟
- 关键词:疣状胃炎胃镜检查病理螺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