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惠鹃

作品数:50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体外循环
  • 23篇外循环
  • 15篇心肺
  • 14篇心肺转流
  • 14篇心肺转流术
  • 14篇转流
  • 14篇转流术
  • 11篇戊乙奎醚
  • 10篇盐酸
  • 10篇盐酸戊乙奎醚
  • 9篇氨酸
  • 8篇乙酰半胱氨酸
  • 8篇半胱氨酸
  • 8篇N-乙酰
  • 8篇N-乙酰半胱...
  • 7篇蛋白
  • 6篇毒素血症
  • 6篇炎性
  • 5篇胆碱能拮抗剂
  • 5篇休克

机构

  • 47篇沈阳军区总医...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作者

  • 48篇曹惠鹃
  • 38篇张铁铮
  • 35篇周锦
  • 21篇孙莹杰
  • 16篇于冬梅
  • 12篇姚婧
  • 7篇陈克研
  • 4篇宋丹丹
  • 4篇李林
  • 4篇裴凌
  • 4篇陈卫民
  • 3篇杜薇
  • 2篇赵红
  • 2篇张瑜
  • 2篇蔡大升
  • 2篇刁玉刚
  • 2篇金强
  • 2篇李佳男
  • 1篇卢玉平
  • 1篇张倩

传媒

  • 14篇中华麻醉学杂...
  • 7篇沈阳部队医药
  • 3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2012第二...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歧三联活菌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后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50~450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双歧三联活菌预处理组(P组)。CPB开始前7d,P组每天用双歧三联活菌2ml(含活菌数1×10^7CFU)灌胃,S组和CPB组用生理盐水2ml灌胃。第8天进行CPB60min。CPB结束后2h时处死大鼠,抽取门静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和D-乳酸浓度,鲎试验偶氮显色法测定内毒素浓度,放免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6的浓度。取腔静脉血,肝、肺、肾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分别接种于血平皿上培养,24h后鉴定细菌生长情况及细菌种类,光镜下观察小肠上皮组织病理学。结果与S组相比,CPB组和P组血浆D-乳酸、内毒素、TNF-α和IL-6的浓度、二胺氧化酶活性及细菌易位率升高(P〈0.05);与CPB组相比,P组上述各指标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P组小肠上皮组织损伤程度较CPB组明显减轻。结论双歧三联活菌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反应,保护CPB后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
孙莹杰曹惠鹃张铁铮陈卫民
关键词:有益菌种心肺转流术肠黏膜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致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致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CPB+NAC组(N组),每组8只。N组在CPB预充液中加入NAC100mg/kg,然后以20mg(/kg·h)速度输注直到停转流,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停CPB后2h,测定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C组血浆NSE,C组和N组血浆S-100β蛋白、TNF-α和IL-6水平及脑组织MDA、GSH-px含量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且N组血浆NSE、S-100β蛋白、TNF-α和IL-6水平,脑组织MDA和GSH-px含量均显著优于C组。与S组比较,C组和N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病理学改变,且N组的损伤程度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NAC可减轻CPB致大鼠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曹惠鹃周锦张铁铮孙莹杰姚婧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磷酸丙酮酸水合酶S100蛋白质类体外循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期间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期间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体质量300~4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体外循环(CPB)组(C组)和CPB+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A组)。建立大鼠CPB模型,S组仅在各部位插管,不转流,A组在预充液中加入100mg/kgNAC,然后以20mg·kg-·1min-1速度输注直到停转流,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鲎试验偶氮显色法测定CPB后2h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LPS)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小肠上皮病理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A组血浆D-乳酸含量、DAO活性和LPS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A组血浆D-乳酸含量、DAO活性和LPS水平降低(P<0.05);A组小肠上皮病理损伤程度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CPB期间应用NAC能有效地降低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DAO活性和LPS水平,提示NAC对CPB期间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孙莹杰曹惠鹃张铁铮陈卫民周锦姚婧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体外循环肠黏膜内毒素类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体外循环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I)对体外循环(CPB)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50~450g,4~6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CPB组、CPB+GMI组(G组)。G组在预充液中加入GMI20mg/kg;C组预允液中加入等容量生理盐水。CPB组和G组于CPB停止后3h时,S组于相应时点,取颈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13蛋白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6浓度;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10表达及NF-κB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CPB组和G组血浆NSE、S-1008蛋白、TNF—α和IL-6浓度升高,海马MMP-9表达上调,NF-vB活性增强,IL-10表达下调(P〈0.05);与CPB组比较,G组血浆NSE、S-100p蛋白、TNF-α和IL-6浓度降低,海马MMP-9表达下调,NF—κB活性减弱,IL-10表达上调(P〈0.05)。结论GM1减轻CPB诱发大鼠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和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曹惠鹃张振张铁铮王洪乾周锦姚婧
关键词:G(M1)神经节苷脂体外循环脑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野战综合手术方舱救治寒区失血性休克模型猪护理配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野战综合手术方舱内救治寒区失血性休克模型猪的护理配合,以进一步提高野战条件下的救护水平。方法巴马小型猪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抗休克治疗组、复温组和综合治疗组。4组实验动物均在0~5℃低温环境中,15 min内按全身血容量的40%(30 ml/kg)匀速放血制备休克模型后,抗休克治疗组仅进行抗休克治疗,复温组仅进行复温护理,综合治疗组进行抗休克治疗及复温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救治。记录每头猪肺动脉温度变化和休克后4 h生存率。结果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快速、及时的抗失血性休克救治和复温的护理配合,明显改善了模型猪的生存率。结论野战寒区环境下及时有效的抗失血性休克和复温的救治与护理配合,可明显改善模型猪的生存率,为提高野战救护水平提供依据。
邵兵曹惠鹃陈克研周锦张铁铮
关键词:野战寒区失血性休克护理配合
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期间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为观察不同剂量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CPB)期间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和戊乙奎醚组(PH、PM、PL组),建立大鼠CPB模型,PH、PM、PL组和C组分别在预冲液中加入戊乙奎醚2mg/kg、0.6mg/kg、0.2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鲎试验偶氮显色法测定CPB后2h大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LPS)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小肠上皮病理改变。结果表明,与S组比较,C、PH、PM、PL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而PH、PM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C组(P<0.05),且PH组的DAO活性和D-乳酸浓度也明显低于PM组(P<0.05),PL组与C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H、PM组小肠上皮病理改变较C组和PL组明显减轻。结论:中、高剂量的戊乙奎醚对CPB期间肠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更显著。
孙莹杰曹惠鹃张铁铮周锦姚婧
关键词:戊乙奎醚体外循环肠黏膜屏障
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0只,4~6月龄,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脂多糖(LPS)组(L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L组静脉注射LPS 5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D组静脉注射LPS 5 mg/kg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7μg/kg,15 min后以5μg· 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6 h,L组和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LPS给药结束后6h时取股静脉血样,检测血清Cr、BUN、TNF-α和IL-6的浓度.LPS给药结束后24 h时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D组血清Cr、BUN、TNF-α和IL-6的浓度升高,肾组织ZO-1和occludin的表达下调(P<0.05);与L组比较,D组血清Cr、BUN、TNF-α和IL-6的浓度降低,肾组织ZO-1和occludin的表达上调(P<0.05).D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较L组减轻.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
曹惠鹃于冬梅张铁铮陈克研周锦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内毒素血症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为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将32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体外循环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每组8只,通过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肌酐(Cr)以及肾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预处理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低于模型组(P<0.05),且高剂量预处理组较低剂量组低(P<0.05);模型组Cr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高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P<0.05),与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超微结构的改变与上述指标的变化相一致。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王宏宇裴凌孙莹杰曹惠鹃王大明蔡大升杨跃新郝宏党张铁铮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体外循环肾脏保护
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为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L-PH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高剂量组(H-PHC组),每组8只。术前6h禁食水,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术中根据情况追加维持麻醉深度。L-PHC与H-PHC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分别按0.6mg/kg及2mg/kg加入盐酸戊乙奎醚。转流50~60min逐渐复温,直肠温达到约37.0℃时停止转流,总转流时间60min左右。转流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直肠温、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Sham组也进行相同监测)。各组在停转流时取动脉血测定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取血后立即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于H-7200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Mod组、L-PHC组、H-PHC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Sham组;3组相比升高程度依次为Mod组>L-PHC组>H-PHC组。3组电镜病理改变重于Sham组,Mod组的损伤更明显,而H-PHC组病理损伤比L-PHC组更轻。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剂量时效果更明显。
蔡大升裴凌孙莹杰曹惠鹃张铁铮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肝脏保护体外循环
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5820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为研究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1-01-01至2006-09-30择期行下肢、下腹部及盆腔、肛门及会阴部、脊柱及肾移植手术病人5820例;年龄8~86岁,ASAI^IV级。于L2-3或L3-4间隙穿刺,以0·1ml/s的速率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2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或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分析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临床特征以及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1·71±1·30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3·49±1·59min,最高阻滞平面为T7(2~12),其中5例最高阻滞平面达T2或T3,46例达T4水平;感觉恢复时间为3·16±1·69h,运动恢复时间为2·24±1·02h。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其次为血压下降、寒战、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术后25例(0·42%)出现脊麻后暂时性神经症状,均恢复顺利。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安全有效的,可适用于绝大多数下肢、下腹部及盆腔、肛门及会阴部、脊柱和肾移植手术,可供选择应用。
张铁铮刘晓江卢玉平王朝仁张毅男孙莹洁曹惠鹃高光洁金强周锦宋丹丹许霁虹于冬梅李林曹忠平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起效时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