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
- 作品数:30 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脓毒症炎症级联反应及分子学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9年
- 尽管对重症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支持疗法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脓毒症仍是临床上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革兰氏阴性菌是导致脓毒症发生的主要病原体,由病原体成分启动炎性瀑布诱发的代谢性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分子及病理学基础,其中涉及到许多的免疫和非免疫介质。通过靶向核转运分子阻遏细胞核传递促炎和代谢信号过程,是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新策略。
- 曹莉
- 关键词:脓毒症
- ^(188)Re血管内照射对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研究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188Re血管内照射对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照射组(n=30),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Re照射治疗。分别于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第3、6周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管腔面积明显增加、管腔周径明显增大、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188Re血管腔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为预防临床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 曹莉曾知恒黄凯覃伟武刘唐威
- 关键词:新西兰白兔再狭窄血管内照射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CCU中治疗的体会被引量:2
- 2008年
- 曹莉曾知恒
- 关键词: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监护病房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IMI危险评分法进行危险分层,把158例NSTE-ACS患者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分析介入与保守治疗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进行分层危险度估计。结果介入治疗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P〈0.01);高危组介入治疗较保守治疗MACE发生率明显减低(P〈0.01),非高危组介入与保守治疗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保守治疗发生MACE的相对危险度(RR)=4.902(OR=0.118,95%CI 0.032-0.440)。结论NSTE-ACS患者经介入治疗获益的主要是高危患者,早期对NSTE-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利于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积极干预,改善预后。
- 阳维德郑萍罗秀锋曹莉李静邹莲英李润英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电描记术
- 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联用治疗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9例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治疗组(n=46)。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用氯吡格雷治疗,疗程7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 I、调脂、阿司匹林等治疗。结果:治疗组7d内主要心脏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总和)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
- 曹莉郑萍罗秀锋阳维德李润英邹莲英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简称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收治的获得性肺炎患者69例,同期选取非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体包括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立克次体等)71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2天、治疗第7天及治疗结束时检测痰液PCT、血清PCT、血清CRP及WBC计数,同时进行痰涂片及病原学培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获得性肺炎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获得性肺炎组治疗第2天时血清PCT明显升高,治疗第7天时CRP明显升高,治疗结束时WBC计数明显降低;其余各时间点2个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肺炎组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WBC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0%为阳性)的阳性率与非细菌性肺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肺炎组痰液PCT 4个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的血清PCT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01);血清CRP入院时最高,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浓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WBC计数入院时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01),治疗第2天与治疗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恢复正常。非细菌性肺炎组痰液PCT和血清PCT 4个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和WBC计数的变化与获得性肺炎组一致。获得性肺炎组分离培养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治疗第2天时大肠埃希菌感染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P<0.05),WBC计数明显高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P<0.05);其余项目3种细菌感染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 姜友珍李爽侯德风曹莉张黎杨军黄媛琛
-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
- 2009-2012年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医院感染连续性目标性监测,探索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对2009-2012年在ICU住院超过48 h的628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2009年为回顾性调查,后三年为前瞻性调查。结果实施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后,ICU感染率由2009年87.79‰显著降低到2010年40.34‰(χ2=13.70,P<0.01),由2011年37.82‰显著下降到2012年22.77‰(χ2=7.73,P<0.01);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率由2009年61.92‰下降到2010年36.33‰、2011年24.18‰和2012年14.94‰;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由2009年8.77‰下降到2010年4.48‰、2011年5.51‰、2012年2.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分别由2009年8.79‰下降到2010年7.42‰、2011年6.31‰、2012年2.56‰。结论通过连续性目标性监测评价管理措施的效果并持续改进,可有效地控制ICU医院感染。
- 黄瑞娟曹莉黄锦芳韦妍飞张黎刘燕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 危重症手足口病13例机械通气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并分析2010年4月至6月收治本院重症医学科(ICU)的13例危重症手足口病需呼吸机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转入ICU后均予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同时适当限制液体量,维持循环稳定,合理应用脱水剂,保护脑细胞、心肌细胞,控制血糖平稳,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儿平均年龄(25.40±3.65)个月。治疗后患儿生命体征[体温(℃)、心率(HR,次/min)、呼吸频率(RR,次/rain)、收缩压(SBP,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BP,mmHg)]、氧合指数(PaO2/FiO2,mmng)、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评分(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体温:37.21±0.63比38.89±1.18,HR:116.91±30.57比186.27±25.88,RR:20.70±3.56比32.80±5.19,SBP:95.82±15.66比117.82±27.36,DBP:57.54±11.14比69.55±15.32,PaO2/FiO2:429.50±53.25比124.60±36.34,APACHEII:14.60±3.95比26.00±3.65,P〈0.05或P〈0.01),白细胞计数(WBC,×10^9)、肝功能、心肌酶、血糖(mmol/L)、C-反应蛋白(CRP,m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WBC:11.65±1.35比18.61±2.74,丙氨酸转氨酶(ALT,U/L):18.50±10.93比51.82±26.80,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30.91±4.57比103.91±66.2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U/L):24.54±5.75比48.73±14.90,肌酸激酶(CK,U/L):79.55±17.17比244.36±67.72,乳酸脱氢酶(LDH,μmol·s^-1·L^-1):4.33±1.60比7.60±2.45,血糖:6.40±2.27比14.77±6.24,CRP:1.95±0.35比8.44±1.52,均P〈0.01],肾功能基本在正常�
- 曹莉韦妍飞刘燕张黎
-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症预后
- 血管内照射对抑制兔血管损伤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188Re血管内照射对抑制新西兰白兔血管损伤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疗效。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照射组(n=20)。照射组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后予188Re血管内照射,管腔下0.5mm处累计照射剂量达到15Gy;对照组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后不予血管内照射。分别于术后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细胞(TUNEL)分析,动物照射前、后检测血常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3周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46),平滑肌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8),6周两组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平滑肌细胞凋亡百分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前、后血常规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新西兰白兔血管损伤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研究采用的血管内照射剂量未发现有骨髓抑制作用。
- 曾知恒曹莉覃伟武黄凯刘唐威
- 关键词:新西兰白兔^188RE血管内照射
- 无症状儿童及成人患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无症状的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患者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后心脏几何形态、功能改变,探讨能否推迟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时间。方法:50例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儿童组和成人组)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及术后1,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患者心腔容积、功能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率相仿,成人组稍高于儿童组,儿童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成人组。两组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重构进程相似,与术前比较,右室横径(RVID)进行性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增加(P<0.05),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LAID)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年龄对封堵术后右室横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改变时程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无症状的年龄较小的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将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推迟数年是可行的。
- 曹莉郑萍阳维德罗秀锋李静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