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清除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清除器,包括操作柄,操作柄前端连接有伸出杆,操作柄的中部支撑连接有与操作柄轴向垂直的支撑轴,支撑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带轮一,伸出杆的前端连接有与支撑轴平行的转轴,转轴两端分别延伸并凸出...
- 解正高陈晖胡凯秦勤朱丹丹张文文
- 文献传递
-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疗效与抗核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后抗核抗体(ANA)形成与临床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首次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ANA形成与临床应答是否存在相关性。根据治疗25周后ANA的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P<0.15且有临床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NA诱导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2例CD患者,41例(50.0%)为阳性组,41例(50.0%)为阴性组。从临床应答情况来看,两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8.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9,P=0.015)。根据ANA滴度高低将阳性组分为1∶100组17例、1∶320组11例和≥1∶1000组13例,3组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41.5%、45.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34,P=0.084)。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来看,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17.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2,P=0.177)。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治疗前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用药年龄(OR=1.060,95%CI:1.015~1.107,P=0.008)和基线总蛋白水平(OR=1.110,95%CI:1.023~1.205,P=0.012)是CD患者IFX治疗后ANA诱导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FX治疗后ANA的诱导形成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FX的临床应答,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ANA滴度。此外,首次用药年龄、基线总蛋白水平可能与治疗后ANA的产生有关。
- 吴松婷朱丹丹张平楠李娜王雷张晓琦于成功
- 关键词:克罗恩病抗核抗体
- 单钛夹辅助牵引在十二指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价单钛夹辅助牵引用于十二指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因十二指肠病变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ESD治疗,采用单钛夹辅助牵引(单钛夹辅助牵引ESD组,n=19)或未采用任何牵引方法(传统ESD组,n=26)的病例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主要观察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单位时间切除面积、整块切除率和R0切除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标本长径、横径、面积等。结果45例均成功完成ESD治疗,单钛夹辅助牵引ESD组手术用时44.0(27.0,67.0)min,传统ESD组手术用时34.0(24.0,43.5)min(Z=-1.678,P=0.093)。单钛夹辅助牵引ESD组共有2例(10.5%)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术中穿孔和1例术后呕血(量约20 mL);传统ESD组共有3例(11.5%)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术后呕血(量约50 mL)和2例术后穿孔。2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单钛夹辅助牵引ESD组单位时间切除面积为16.0(11.0,25.8)mm^(2)/min,明显大于传统ESD组的5.3(2.2,21.1)mm^(2)/min(Z=-2.287,P=0.022)。单钛夹辅助牵引ESD组整块切除率和R0切除率均达100.0%(19/19),其标本长径、横径、面积分别为34.0(22.0,45.0)mm、25.0(20.0,34.0)mm、745.8(380.0,1342.4)mm^(2),均明显大于传统ESD组的20.0(12.8,30.3)mm(Z=-3.119,P=0.002)、14.0(8.8,21.3)mm(Z=-3.417,P=0.001)、190.4(84.0,498.7)mm^(2)(Z=-3.275,P=0.001)。结论单钛夹辅助牵引用于十二指肠ESD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提高剥离效率,尤其适用于病变面积大的十二指肠ESD。
- 朱丹丹窦晓坛郭慧敏陈敏王雷于成功
- 关键词:十二指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一种双光学区的人工晶状体
- 本发明涉及眼科医学假体领域内一种双光学区的人工晶状体,包括前光学透镜部和后光学透镜部,所述前光学透镜部和后光学透部之间通过缩颈连接,所述前光学透镜部位于晶状体囊袋内,所述后光学透镜部位于晶状体囊袋的后囊膜后侧的玻璃体腔内...
- 解正高朱丹丹张文文刘亚军陈菲菲张司
- 一种晶状体前囊膜孔撕囊的限位装置及其限位组件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状体前囊膜孔撕囊的限位装置及其限位组件,其中限位装置包括环形限位圈,环形限位圈的一侧环周设有环形开槽,环形开槽的环形口缘位于同一平面内,手术时环形开槽的环形口缘居中贴附于前囊膜表面,环形限位圈的周向外...
- 陈菲菲解正高朱丹丹张文文张司刘亚军何自芳
- 单线单结外部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解离1例
- 2025年
- 患者男,49岁,因右眼鞭炮炸伤后视力下降1年余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既往无特殊眼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无助),左眼1.0;眼压右眼9.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3.0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偏浅,自然光线下瞳孔稍大,直径约3.5 mm,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水肿,后极部脉络膜皱褶(图1A)。
- 张文文朱丹丹张司刘亚军解正高
- 关键词:视网膜水肿鞭炮炸伤后极部晶状体皮质
- 泪点栓治疗15例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Smart PLUG泪点栓在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mart PLUG泪点栓治疗15例(30眼)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分别对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荧光素染色(Fl)进行检查并记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试验)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荧光素染色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短期内观察Smart PLUG泪点栓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简单,安全,可逆。
- 卢善华朱丹丹李一壮
- 关键词:干眼
- 一种晶状体后囊膜保护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手术器械领域内一种晶状体后囊膜保护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一端设有筒盖,外筒另一端敞开,所述外筒中心设有芯轴,所述芯轴一端伸出外筒的外侧,所述芯轴的伸出段外周均匀围设有若干记忆合金丝,各记忆合金丝一端与芯...
- 解正高陈晖胡凯秦勤朱丹丹张司
- 文献传递
- 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在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治疗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诊断为药源性角膜病变的患者15例(18只眼),其中原发基础病为白内障术后患者5例(5只眼)、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例(7只眼)、干只眼症患者2例(4只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例(2只眼),予持续配戴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根据病情,调整局部用药。观察记录刺激症状缓解及并发症情况,并分别于戴镜后1、3 d及根据病情每周不少于1 d随诊,观察记录角膜病变及上皮愈合情况,询问眼局部刺激症缓解情况,上皮愈合后及时去除镜片。结果 15只眼(83.33%)戴镜后刺激症状明显缓解,3只眼(16.67%)部分缓解。至戴镜后30 d,17只眼(94.44%)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平均时间(10.33±7.31)d,1只眼(5.56%)角膜上皮呈部分愈合。无一例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治疗药物源性角膜病变安全、有效,能明显缓解眼局部刺激症状,加速角膜愈合。
- 卢善华朱丹丹高瑞莹陈晖
- 关键词:角膜接触镜角膜病变药物作用
- 一种双光学区的人工晶状体
- 本发明涉及眼科医学假体领域内一种双光学区的人工晶状体,包括前光学透镜部和后光学透镜部,所述前光学透镜部和后光学透部之间通过缩颈连接,所述前光学透镜部位于晶状体囊袋内,所述后光学透镜部位于晶状体囊袋的后囊膜后侧的玻璃体腔内...
- 解正高朱丹丹张文文刘亚军陈菲菲张司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