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立平

作品数:116 被引量:1,598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2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4篇青藏
  • 54篇青藏高原
  • 30篇湖泊沉积
  • 28篇湖泊
  • 24篇环境变化
  • 23篇纳木错
  • 19篇沉积物
  • 15篇西藏纳木错
  • 14篇湖泊沉积物
  • 13篇气候
  • 13篇藏南
  • 9篇沉错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全新世
  • 6篇东南
  • 6篇古气候
  • 6篇冰川
  • 5篇遥感
  • 5篇正构烷烃

机构

  • 115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北京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东海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西藏高原大气...
  • 2篇哥伦比亚大学
  • 2篇冈山理科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16篇朱立平
  • 44篇王君波
  • 26篇鞠建廷
  • 16篇汪勇
  • 13篇谢曼平
  • 12篇彭萍
  • 11篇冯金良
  • 10篇马庆峰
  • 9篇吕新苗
  • 9篇李明慧
  • 7篇林晓
  • 6篇甄晓林
  • 6篇李炳元
  • 5篇吴艳红
  • 5篇徐柏青
  • 5篇陈玲
  • 5篇崔之久
  • 5篇康世昌
  • 5篇刘翀
  • 4篇李元芳

传媒

  • 15篇湖泊科学
  • 12篇科学通报
  • 10篇第四纪研究
  • 6篇地理学报
  • 6篇地理研究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中国科学院院...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中国岩溶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山地学报
  • 3篇中国无机分析...
  • 3篇中国青藏高原...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科技导报
  • 2篇自然杂志
  • 2篇冰川冻土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全国地貌与第...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南沉错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被引量:6
2004年
在西藏自治区沉错湖泊三角洲平原和湖内钻孔取芯 ,利用14 C和ESR测年方法建立了钻孔剖面的年代标尺。在岩芯描述、沉积物粒度分析和CaCO3含量分析基础上 ,对沉错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进行了解释分析。 36 7m长的岩芯大致记录了 5 5万年以来的沉积历史。全孔平均沉积速率约为 0 6 6 7mm/a。 16 92 0aBP以来三角洲的沉积速率较大 ,平均为 1 2 7mm/a。由于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多源性导致CaCO3在剖面上的无规律性变化。但是 ,沉积物粒度和沉积序列变化指示全套沉积由底部的冲积扇相向上过渡为水下扇亚相和三角洲沉积相。在大约 175 0 0aBP~ 14 0 0 0aBP时期 ,沉错存在高湖面阶段。沉积序列中记录了末次冰期最盛期 (LastGlacialMaximum )和新仙女木事件 (YoungerDryas)。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变化主要受湖面涨缩变化所控制。而湖面升降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气候 。
冯金良朱立平李玉香
关键词:沉错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相湖面变化
末次冰盛期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响应
利用青藏高原的纳木错流域(海拔4718m,湖面面积2015km2)现代花粉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的响应特征建立判别指标,并利用该指标与其他要素分析一个24ka的连续湖泊沉积记录,讨论地质历史时期湖泊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不同时期...
朱立平吕新苗
关键词:古气候大气环流末次盛冰期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错鄂湖2.8Ma来的孢粉记录被引量:43
2001年
青藏高原错鄂湖近2.8 Ma来的孢粉组合揭示出7次大的植被类型的演变过程,反映了至少5次大的构造抬升过程,分别发生在2.58,1.87,1.17,0.83和0.3 MaBP前后.在0.8 MaBP以前,该区的海拔高度一直处在4000 m以下,之后高原大幅度隆起,进入了冰冻圈,奠定了现代高原面的基本格局,大的植被类型的演替主要是受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所控制的.
吕厚远王苏民吴乃琴童国榜羊向东沈才明李世杰朱立平旺罗
关键词:青藏高原孢粉记录植被变化植被类型植被演变古植物学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被引量:32
2017年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球第三极的核心,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全球生态地位极为重要。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近5个"五年规划"期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保护类、建设类和支撑保障类三大类10项工程,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截至2015年,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根据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座谈会精神,在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完成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成效评估。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阶段目标;高寒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0.15%;生态系统服务稳中略增,增幅3%—5%。但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筑牢屏障任务依然艰巨。
王小丹程根伟赵涛张宪洲朱立平黄麟
关键词: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工程
纳木错湖泊流域的几种现代介形类
目前,利用湖泊沉积物对过去环境变化的定量化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代资料数据库的缺乏,致使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较难获得。介形虫正是这样一类指标。因此,利用现生介形生存环境要素对介形虫资料数据...
谢曼平朱立平彭萍王君波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介形虫
文献传递
冷生条件下岩土温度的高频监测及其地貌意义
冷区岩石风化机制研究的重点是温度波动及其导致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1].监测气温的日变化是研究岩石温度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冷生风化模拟的重要条件[2,3],但研究表明岩石温度的变化往往有别于气温[4~6].当增加低温强...
朱立平K.HallJ.M.Arocena
关键词:地貌
文献传递
西藏纳木错东部湖水及入湖河流水化学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41
2009年
对西藏纳木错东部湖区中不同点位的湖水和周边不同位置的入湖河流进行取样,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阴阳离子组成中,Na+和Ca2+分别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阳离子,分别占其阳离子总量的72.4%和71.9%,而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阴离子都是HCO3-,分别占其阴离子总量的71.9%和91.2%。从水化学的控制影响因素来看,纳木错湖水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而河水则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其中碳酸盐和硅酸盐的风化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部分蒸发岩的溶解,而区域内湖水蒸发与大气海盐传输也有一定的贡献。
王君波朱立平鞠建廷汪勇
关键词:岩石风化纳木错
西藏纳木错及其入湖河流溶解有机碳和总氮浓度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4
2019年
为深入理解纳木错湖水及入湖河流中溶解有机碳(DOC)和总氮(TN)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2—2013年不同季节对纳木错2个站点及流域内21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采样及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初步探讨纳木错水体和21条河流DOC和TN浓度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流DOC平均浓度范围为0.763~1.537 mg/L,TN平均浓度范围为0.179~0.387 mg/L. 21条入湖河流DOC浓度在春末夏初和夏季达到高值,冬季为低值,TN浓度季节变化趋势大体上与DOC浓度相反.湖泊水体DOC和TN浓度范围分别为2.42~8.08和0.237~0.517 mg/L,明显分别高于河水中的浓度.湖泊DOC浓度季节变化趋势与河流一致,而TN浓度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河水DOC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受控于河流的补给方式,湖水DOC浓度受湖泊内部藻类等水生植物活动和河流外源输入的影响. DOC等有机质的分解是影响纳木错流域湖水和河水TN浓度的重要原因.
开金磊王君波黄磊汪勇汪勇朱立平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总氮纳木错入湖河流青藏高原
藏南沉错沉积物有机碳δ13C对湖区环境冷暖变化的响应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代用指标,但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较为复杂。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机碳δ13C对于环境状况特别是冷暖状况的响应是不相同的,在有些研究中,δ13C的高值对应于暖期,低值对应于冷期,而...
王君波朱立平
文献传递
环境磁学反映的藏南沉错地区1300年来冷暖变化被引量:45
2001年
通过藏南沉错湖芯的2 10 Pb和13 7Cs的测试 ,获得湖芯的平均沉积速率为 0 .1 6cm a。根据湖芯长度和分样间距 ,获得平均分辨率为 6~ 7年 ,长达 1 3 5 0年的连续湖芯环境序列。对湖芯样品磁学指标的低频磁化率 (χlf)、等温剩磁 (IRM)、饱和等温剩磁 (SIRM)、非滞后剩磁(ARM)等指标及其比值的测试 ,划分了 6 5 0A .D .以来沉错湖区的冷暖变化阶段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 ,6 90~ 86 0A .D .和 1 1 2 0~ 1 3 2 0A .D .分别出现两个相对集中的暖期 ,每个暖期中间又具有相对寒冷时段。1 5 2 0~ 1 6 5 0A .D .出现寒冷时段之后 ,1 82 0A .D .左右直至现在环境又逐渐进入转暖时期。在 3个暖期中 ,以 1 2 2 0A .D .前后的温暖程度最强 ,而冷期中以 1 6 1 0~1 6 5 0A .D .达到最盛。沉错湖区冷暖环境的演变得到了其他资料的很好验证。
朱立平陈玲张平中李炳元
关键词:沉错沉积速率古气候环境磁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