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卉

作品数:17 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胰腺
  • 6篇胰腺癌
  • 6篇胰周
  • 6篇腺癌
  • 5篇多层螺旋CT
  • 4篇侵犯
  • 4篇肿瘤
  • 4篇磁共振
  • 3篇胰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2篇手术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流率
  • 2篇静脉
  • 2篇肝脏
  • 2篇MRI
  • 2篇MSCT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静脉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16篇李卉
  • 12篇曾蒙苏
  • 11篇周康荣
  • 8篇陈刚
  • 6篇张利军
  • 5篇缪熙音
  • 4篇陈惠明
  • 4篇殷允娟
  • 3篇陆怡
  • 3篇沈继章
  • 3篇陈财忠
  • 3篇陆秀良
  • 2篇施伟斌
  • 2篇赵卫东
  • 2篇丁建辉
  • 2篇靳大勇
  • 2篇纪元
  • 2篇楼文晖
  • 2篇管生
  • 1篇丁皓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系列病理改变及其磁共振成像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新型 1 5T双梯度多通道临床磁共振机对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肝脏系列病理变化的成像效果 ,并对该技术的价值及前景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 0只 ,对其中 30只实施DEN干预 ,另外 10只作为对照 ,根据前期实验的病理结果确定该模型干预期为 14周 ,扫描采样时段在第7~ 2 0周 ,其中 7~ 13周为早期 ,14~ 2 0周为晚期。每 2周随机抽取干预组大鼠 4只、正常组 1~ 2只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 3英寸表面线圈 ,并在控制呼吸伪影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于扫描次日处死动物 ,选择性分区取样分析了 72个结节。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对不同阶段的磁共振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中有 4只干预组大鼠意外死亡。干预组 2 6只、对照组 10只被完整实施相应的处置。在早、晚期中包含的干预组及对照组大鼠数分别为 14、5只和 12、5只 ,在晚期干预组中 8只有肝癌结节出现 ,其直径可达 2 0mm以上。对这 36只进行的磁共振扫描显示 ,在大鼠的肝癌演进过程中 ,先后有肝组织中毒性炎症、轻度纤维化、肝再生结节 (RN)的形成、肝变异结节 (DN)及癌结节 (HCC)的出现等改变。对 72个不同性质结节的分析显示 ,在T1WI上HCC以低信号为主 (7/11) ,但部分DN也可以呈低信号 (4/ 18) ;T2 WI可以显示更多?
赵卫东管生李卉奥红陈中伟彭卫军毛健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磁共振扫描DEN肝再生
MRI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手术可切除性评价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判断的最佳序列进行评价,并探讨MRI判断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搜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的SE T 1WI、FSE T 2WI、SE T 1WI+FS序列扫描,同时行动态增强GRE(DCE FMPSPGR)序列的三期扫描.对该22例患者术前胰周血管侵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按照肿瘤对周围血管侵犯的程度,采用0~3级的等级法进行术前盲法评分,统计血管侵犯及无侵犯的支数,并同手术结果对照.分析0~3各级别对于血管侵犯与否判断其敏感性. (2)统计SE T 1WI及DCE FMPSPGR两序列分别及结合起来评价胰周血管侵犯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22例患者7段共154支血管中,术中发现51支有侵犯,103支无侵犯.其中SE T 1WI术前诊断45支受侵,109支无侵犯,漏诊6支,误诊3支.DCE FMPSPGR诊断43支受侵,111支正常,漏诊8支,误诊2支.SE T 1WI和DCE FMPSPGR分别及两者相结合判断血管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8.2%、97%、93.8%、94.3%、94.2%;84.3%、98.0%、95.5%、92.7%、93.5%;92.1%、98.0%、95.9%、96.2%、96.1%.结论 MRI判断胰周血管侵犯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98.0%,诊断准确性96.1%.以SE T 1WI和DCE FMPSPGR两序列较优,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殷允娟曾蒙苏李卉陈财忠沈继章施伟斌
关键词:胰腺手术可切除性胰腺癌MRI胰周
胰腺钩突癌的MRI表现及其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通过分析14例胰腺钩突癌的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4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胰腺钩突癌,其中14例行SET1WI、FSET2WI,其中13例行DCEFMPSPGR序列扫描,8例同时行SET1WI+FS序列扫描,5例行MRCP检查。结果:13例行动态增强检查病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0%。本组病例中当胰胆管累及时,依其扩张程度分为4型。Ⅰ型:“双管征”改变,即胆胰管均扩张,本组4例;Ⅱ型:胆总管不扩张,胰管扩张,本组3例;Ⅲ型:胆总管扩张,胰管不扩张,本组2例;Ⅳ型:胆胰管均不扩张,本组共5例。胰周血管侵犯情况: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均受累6例,门静脉受累3例,左肾静脉、主动脉、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受累各1例。3例发生肝转移,2例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合并腹腔积液。结论:胰腺钩突癌的MRI表现:①胰腺钩突部乏血供病灶;②可伴有较明显的胰周血管侵犯;③可仅表现为胆总管或主胰管扩张,或两者均不扩张。动态增强动脉期扫描表现为乏血供病灶是MRI诊断胰腺钩突癌的关键。
殷允娟曾蒙苏陈财忠沈继章施伟斌李卉
关键词:胰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52
2003年
目的 了解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双期 (动脉和门静脉 )增强扫描 ,层厚 1 0mm、螺距 1 0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 90ml,注射流率 3ml/s,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 30s和 70s。结果  1 8例肿瘤平均大小 5 3cm× 5 9cm× 6 2cm ,其中位于胰头9例、胰颈 4例、胰体尾 3例和胰尾 2例。平扫呈稍低密度 7例、低密度 3例、水样密度 2例和等密度6例 ,其中 4例可见肿瘤内有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中等至明显强化 1 3例 ,其中均匀和不均匀强化各占 5例、环状强化为 3例。 9例胰头肿瘤中 ,1例胆管轻度扩张、3例胰腺管轻度扩张和 1例胰体尾轻度萎缩。本组病例中 5例胰腺周围血管受累。结论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螺旋CT动脉期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同时具有较少侵犯胰腺管和 (或 )
曾蒙苏严福华周康荣李卉丁建辉陈惠明陈刚
关键词:螺旋CT回顾性分析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研究被引量:41
2004年
目的 确定合理的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 6 1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分为 2个步骤研究 :(1) 2 1例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总量为12 0ml,注射流率为 5ml/s,分别测定胰周主动脉、胰周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 ,确立最佳的多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延迟时间。 (2 ) 4 0例行MSCT胰腺移床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总量和注射流率同上 ,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1)同层动态扫描结果提示 ,胰周主动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30s(延迟时间 2 0s时胰周主动脉CT值已达 2 0 0HU左右 ) ,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4 0s ,胰周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4 5s ,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6 0s(6 0~ 80s,基本处于一平台期 ) ;(2 )胰周大动脉于动脉期显示率为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2 93~ 2 95 ,胰周其他主要动脉期显示率为 78%~ 98%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0 85~ 2 6 3;胰周大静脉于胰腺期显示率为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2 80~ 2 88,胰周其他主要静脉胰腺期显示率为 90 %~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1 0 8~ 1 90。结论 MSCT行胰腺检查 ,须进行?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陈刚缪熙音张利军殷允娟汤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李卉周康荣曾蒙苏陈刚缪熙音张利军陆怡陈惠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动脉期
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比较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单层螺旋CT(SS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准确性。方法  8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 ,术前随机行SSCT(n =4 9)与MSCT(n =36 )胰腺检查。术中由手术者仔细探查胰周主要血管。结果 MSCT与SSCT判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 80 .5 % (33/ 4 1)及 5 5 % (2 2 / 4 0 ) ,特异性分别为 95 .7% (111/ 116 )及 95 .1% (117/ 12 3)。MSCT与SSCT对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 10 0 % (10 / 10 )及 92 .7% (13/ 14 ) ,对胰腺癌手术不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 84 .6 % (2 2 / 2 6 )及 77.1% (2 7/ 35 )。结论 MSCT胰腺检查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准确性较SSCT高。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陈刚陆秀良丁皓靳大勇楼文晖
关键词:胰腺癌血管X线计算机
胰腺癌侵犯胰周动静脉CT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评价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动脉或静脉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MDCT)检查诊断为胰腺癌的72例患者中,4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手术探查认为肿瘤不可切除者28例。术中仔细探查胰周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主干。共发现受侵胰周动脉16支,未受侵胰周动脉61支;受侵胰周静脉42支,未受侵胰周静脉38支。结果胰周动脉受侵的CT诊断标准为动脉被肿瘤包埋、或肿瘤包绕动脉大于管周1/2且管壁浸润或管腔狭窄,其敏感性(75.0%,12/16)较传统胰周血管受侵的CT诊断标准(87.5%,14/16)低,但特异性(95.1%,58/61)较后者(90.2%,55/61)高。胰周静脉受侵的CT诊断标准:静脉管腔闭塞、肿瘤包绕静脉大于管周1/2、管壁浸润、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呈泪滴征,具备上述表现之一即判为静脉受侵。其敏感性(92.9%,39/42)较传统标准(69.0%,29/42)高,特异性两者相似(均为97.4%,37/38)。结论胰周动静脉的不同CT诊断标准,较传统胰周血管受侵CT诊断标准的判断准确性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CT诊断标准。
李卉周康荣靳大勇楼文晖
关键词:胰腺肿瘤动静脉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两种注射条件对增强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方案中 ,2种注射条件对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2 0例。A组注射条件为 :对比剂总量为 12 0ml,注射流率为 5ml/s;B组注射条件为 :对比剂总量为 90ml,注射流率为 3ml/s。分别行平扫及胰腺三期 (包括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 ,比较两组间胰腺期胰腺实质强化程度、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根据血管显示的清晰程度评为 0~ 3分 )。结果 A组胰腺期胰腺实质强化程度明显高于B组 (t=3 5 9,P <0 0 1) ,胰周大血管 (动脉指腹腔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 ,静脉指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 )的显示率 ,A组及B组均为 10 0 % ;胰周其他主要血管(动脉包括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前上、后上、前下、后下动脉 ,静脉包括胃结肠干及胰十二指肠前上、后上静脉 )的显示率 ,A组为 5 0 %~ 10 0 % ,B组为 10 %~ 95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2 6 2 7,P =0 0 0 )。胰周大血管及胰周其他主要血管的显示程度 ,A组各血管平均评分值分别为2 93~ 3 0 0与 0 6 0~ 2 80 ,B组分别为 2 33~ 2 80与 0 0 7~ 1 5 3,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 =0 0 0及 12 5 0 ,P =0 0 0及 0 0 4 )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张利军缪熙音陈刚陆秀良
关键词:胰腺注射流率对比剂显示率多层螺旋CTMSCT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71
200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影像学资料,6例术前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结果肿块体积较大,最大径为2.8~15.9 cm,平均7.9 cm;术前CT或MR检查,5例可观察到包膜,另2例亦边界清楚,病理标本中6例可见完整包膜,仅1例包膜部分被侵犯;6例行CT检查患者中,3例肿块边缘见钙化灶,其中2例包膜内见散在点线状钙化灶,另1例钙化灶亦位于肿块边缘;除1例几乎完全为实性成分,其余6例均为囊实性;CT检查,部分囊实性成分中见散在片状高密度,MR检查,T_1WI显示实性成分呈高信号,均提示肿块中出血可能,术后病理亦证实。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李卉周康荣曾蒙苏纪元沈继章陈财忠张利军
关键词:胰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