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丹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及采集效果预测方法被引量:4
- 2016年
- 自1985年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autologous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T)开始进入临床以来,由于其具有收集方便,操作简单,几乎没有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肿瘤细胞污染少,感染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及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 闫岩李斯丹周翾
-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恢复
- 不同培养体系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表型的改变。方法新鲜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HSC),计数富集得到的CD34+细胞,平均分为3组,每组含CD34+细胞2.2×105:A组(HSC+CK)CD34+细胞接种于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SCF、FL和TPO,质量浓度50ng/ml的SCF、质量浓度100ng/ml的TPO和FL),并于接种0d添加质量浓度20ng/mlIL-3;B组(HSC+MSC)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C组(HSC+MSC+CK)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首剂添加IL-3(剂量同A组)。在培养后4、7、10、14d计数有核细胞总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结果0~14d培养后MNC细胞扩增数C组(HSC+MSC+CK)>A组(HSC+CK)>B组(HSC+MSC),P<0.01。3组间CD34+细胞比例B组(HSC+MSC)>C组(HSC+MSC+CK)>A组(HSC+CK),P<0.01。CD34+细胞绝对数也出现了明显增加,其中C组(HSC+MSC+CK)增加最为明显,其次是A组(HSC+CK)。其中A组(HSC+CK)培养4d较0d(14.68%)CD34+CD38-细胞有明显增加(62.71%,P<0.05),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也略有增加(23.99%);培养7d时,A组(HSC+CK)、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数明显下降,分别为4.44%和1.38%,而B组(HSC+MSC)CD34+CD38-细胞上升为18.92%,与0d时比较P<0.05,与A组(HSC+CK)、C组(HSC+MSC+CK)比较P<0.05。结论MSC和细胞因子的联合应用,一方面使得总MNC细胞得到大量扩增,同时还使扩增后细胞保持CD34+免疫表型,培养体系中加入MSC能更有效/特异地扩增CD34+造血干细胞群。目的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表型的改变。方法新鲜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HSC),计数富集得到的CD34+细胞,平均分为3组,每组含CD34+细胞2.2×105:A组(HSC+CK)CD34+细胞接种于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
- 郝牧邱录贵吴瞳李斯丹孟恒星
- 关键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
- PDCA 循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的有效管理办法。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13年6月—2014年6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的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应用 PDCA 循环管理办法发现导致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的根本原因,制订计划,对2014年7月以后植入输液港的移植患儿实施相应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总结经验。结果2014年7月—2015年7月共有26例植入输液港的移植患儿,均未发生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结论 PDCA 循环可以显著降低移植患儿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是提高护理安全及质量管理的有效办法。
- 王春立陈芳娇武莹马金颖董岩潘威李斯丹崔春华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PDCA
- FLT3,NPM1,WT1,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核仁磷酸蛋白(NPM1)、Wilms瘤基因(WT1)及c-KIT基因突变发生的频次,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2005年1月-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A ML患者的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这些突变与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56例患儿中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2.5%、30.1%、4.7%及12.1%。FLT3及WT1阳性的非M3型AML患儿第一疗程完全缓解率(CR)降低(P=0.027,P=0.014)。单纯FLT3-ITD阳性的非M3型AML患儿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及无事件生存时间(EFS)最低,单纯NPM1阳性或无基因突变的患儿RFS及EFS最高(P<0.001)。结论 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AML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有其独特性,加强对这四种基因突变的研究与认识利于儿童AML准确分层治疗,从而提高长期生存率。
- 周翾李伟京骆燕辉林巍漆佩静李斯丹郑胡镛吴敏媛
- 关键词:FLT3NPM1WT1C-KIT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 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MM患者MBD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MBD分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MBD分级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205例患者中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150例(73.2%);②204例患者根据X线片检查进行MBD分级:O级23例(11.3%)、1级14例(6.9%)、2级23例(11.3%)、3级68例(33.3%)、4级76例(37.2%).③MBD 2~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CD138+ CD38+ 细胞比例、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0~1级患者(P值均〈0.05),而4级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牛率明显高于0~3级患者(P=0.038).④不同MBD分级患者诱导治疗反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⑤单因素分析显示MBD 2~4级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rP)短于0~1级患者(P=0.029).⑥多因素分析发现溶骨性损害并不是独立预后因素(P=0.825).结论 骨骼疼痛及溶骨性损害在我国MM患者中的发生率高,利用影像学进行MBD分级显示发生溶骨性损害(2~4级)的患者中反应MM肿瘤负荷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多种指标明显高于未发生溶骨性损害的患者(0~1级).2~4级患者TTP显著短于0~1级患者.
- 李斯丹徐燕王亚非赵耀中江山邱录贵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 22例青春期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受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了解青春期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受及应对方式,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收集22例青春期白血病患者的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得出4个主题: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观感受不良,心理负担过重,应对方式多样。结论青春期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经历着巨大的身心痛苦,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给予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和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顺利度过化疗期。
- 王春立吴心怡霍灵伟曲京霞李慧君李斯丹
- 关键词:白血病青春期化疗
- 移动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在过去的几年里,移动教学在医学教育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与移动教学有关的显著优势包括高存取,低成本,更多情境学习,方便学习者与导师之间及学习者之间连续的交流与互动和学习时自我评估的能力。与医学教育学的其他方式一样,移动教学也有缺点,包括技术不足,通过使用多种用途的工具有分散学习注意力的风险,及打破个人使用的移动设备和专业人员或教学使用的移动设备之间的壁垒的可能性。尽管有这些不足,但是毫无疑问,移动教学拥有更多优势。
- 李斯丹陈永兵秦茂权王彬周翾朱光华
- 关键词:移动教学临床教学医学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的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60例ALL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复发后治疗方法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复发患儿中位年龄70.5个月,初诊时B淋巴细胞表型51例,中位复发时间30.5个月,骨髓复发45例,单独髓外复发15例。共56例患儿进行复发后治疗,32例无病生存,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3—78个月);以包含环磷酰胺、泼尼松、多柔比星、左旋门冬酰胺酶、长春地辛(CODLP)方案及包含地塞米松、多柔比星、培门冬酶、长春地辛(VDLD)的方案进行诱导的复发后缓解率分别为85.7%(12/14例)及92.9%(39/42例);骨髓复发及单独髓外复发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7.14%(24/42例)及78.57%(11/14例),以上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787;χ2=2.979,P=0.084)。早期复发、中间复发及晚期复发患儿的总生存率分别为43.75%(7/16例)、46.67%(7/15例)及80.00%(20/25例),早期及中间复发的生存率分别与晚期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2,P=0.001;χ2=6.179,P=0.013);患儿骨髓复发后进行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总生存率分别为26.92%(7/26例)及100.00%(16/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81,P〈0.001)。结论初诊时的准确分层治疗可以有效减少ALL的复发,VDLD方案仍可作为有效的缓解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高危复发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单独睾丸白血病复发患儿可以通过化疗及放疗获得长期生存。
- 周翾周宇晨骆燕辉王彬朱光华秦茂权杨骏李斯丹吴敏媛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儿童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总结双瞵酸盐类药物对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历史同期对照研究分析20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比较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组(简称用药组)和未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组(简称未用药组)患者骨骼事件的发生率、骨病改善的程度,并分析此类药物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骨骼事件发生率用药组低于未用药组[38.9%(35/90)比54.8%(63/115)](P〈0.01),用药组发生第1次骨事件时间及发生第1次病理性骨折的时间均明显长于未用药组[(34.7±3.2)个月比(27.5±3.2)个月,(47.2±3.6)个月比(42.7±5.0)个月1(均P〈0.05)。治疗6个周期后不同治疗组评价骨髓瘤骨病(MBD)的治疗反应,用药组有效+显效者比例明显高于未用药组[80.0%(64/80)比48.7%(37/76)1(P〈0.001);高钙血症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00%(70/70)、98.3%(59/6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278)。治疗6个周期后用药组骨痛缓解有效+显效者的比例及ECOG评分≤2分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未用药组[83.9%(73/87)比63.2%(55/87)(P=0.001);80.0%(68/85)比53.5%(46/86)(P〈0.001)1。90例用药组中双膦酸盐类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3例(3.3%)、发热1例(1.1%)、皮疹2例(2.2%)。应用双膦酸盐不影响总体生存时间[(39.4±4.2)个月比(36.2±2.9)个月(P=0.580)]。结论双膦酸盐可有效降低骨骼事件的发生率,延长第1次骨骼事件及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时间,明显改善MBD治疗反应、ECOG评分,缓解骨骼疼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双膦酸盐的应用不能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
- 李斯丹徐燕安刚赵耀中邹德慧邱录贵王亚非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疾病二膦酸盐类
- 合并严重感染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
- 2022年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危重,如果移植前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植入失败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会相应增加。本文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存在严重感染的3例患儿的感染类型、抗感染方案、移植时机、预处理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及植入情况。从患儿预后情况可以看出合并感染并不是移植禁忌证,移植前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依据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患者感染控制稳定后应尽快移植,难以控制时可行挽救性移植。
- 袁梦秦茂权王彬朱光华杨骏吴润晖马洁李斯丹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