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途径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 目的总结经静脉途径介入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方法10年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CCF45例,主要临床表现和体症有球结膜水肿和眼球突出(100%),眼球运动受限和复视(69%),眶内压增高和眼眶内疼痛(33%),视力损伤...
- 尹龙焦德让范一木李旭东徐翔黄楹
- 文献传递
-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大小、指向以及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瘤未见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瘤均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王红光佟小光王世波王计伟李旭东贾强梁伟伦程磊范一木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入路
- HOTAIRM1靶向miR-129-5p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M1(lncRNA HOTAIRM1)与微小RNA-129-5p(miR-129-5p)的靶向关系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HOTAIRM1和miR-129-5p在人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建立抑制HOTAIRM1表达细胞株,研究其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生物学信息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HOTAIRM1和miR-129-5p之间的靶向关系。共转染si-HOTAIRM1和anti-miR-129-5p,观察抑制miR-129-5p表达对抑制HOTAIRM1表达诱导的U25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HOTAIRM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miR-129-5p表达下调(P<0.05)。抑制HOTAIRM1表达显著降低U251细胞24 h、48 h、72 h的细胞活性、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Cyclin D1、Bcl-2、MMP-2蛋白表达量(P<0.05),明显增加U251细胞凋亡率和p21、Bax、E-cadherin蛋白表达量(P<0.05)。miR-129-5p是HOTAIRM1的靶基因。上调或下调HOTAIRM1表达明显调控miR-129-5p表达(P<0.05)。抑制miR-129-5p表达逆转了抑制HOTAIRM1表达对U251细胞24 h、48 h、72 h的细胞活性、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Cyclin D1、MMP-2、Bcl-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逆转了抑制HOTAIRM1表达对U251细胞p21、E-cadherin、Bax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的促进作用。结论:lncRNA HOTAIRM1通过靶向miR-129-5p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
- 程磊李旭东王世波范一木
- 关键词:胶质瘤增殖
- 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其中主动脉弓呈Ⅱ型及Ⅲ型弓11例,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开口血管壁有粥样硬化斑块9例,采用Cordis导引导管系统难以到达所需血管。术中采用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观察能否顺利到达所需血管位置。结果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使用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基本克服了患者主动脉弓等重要血管迂曲及血管壁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利因素,顺利到达所需血管位置。结论对于存在主动脉弓等重要血管迂曲及血管壁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动脉瘤患者,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可在动脉瘤栓塞术中顺利到达所需血管位置。
- 梁伟伦李旭东王世波冯涛范一木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术
- 高分辨率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辅助抗凝药联合血管内治疗对亚急性和慢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初探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在高分辨率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MRBTI)辅助下,抗凝药联合血管内治疗方案对亚急性和慢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CVST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高分辨率MRBTI快速识别病程分期,在系统性抗凝治疗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治疗。结果显示,处于亚急性期者10例、慢性期者5例,治疗后有4例脑静脉窦完全再通、余11例部分再通;2例发生并发症(颅内血肿扩大1例、术中微导丝穿透直窦壁1例),待病情平稳后继续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微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27±0.21)d、住院时间平均为(11.53±1.30)d。患者出院时意识障碍改善[出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13.67±2.02)分对入院时GCS评分(11.67±2.13)分;t=9.165,P=0.000],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改善[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中位评分1(0,2)分对入院时mRS中位评分3(2,4)分;Z=-3.624,P=0.000]。结论高分辨率MRBTI可以有效识别亚急性和慢性CVST患者,系统性抗凝治疗联合血管内治疗可于短时间内减轻脑静脉窦内血栓负荷、改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案。
- 王伟范一木贾强李旭东王世波佟小光
-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脑静脉抗凝药机械溶栓
- 经颈部穿刺颈外静脉置管栓塞硬膜型颈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 2006年
- 尹龙徐翔李旭东黄楹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外静脉置管球结膜充血膜型栓塞眼球突出
-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目前,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地不断进步,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尤其是后循环动脉瘤,由于手术间隙狭小,周围组织结构复杂,特别是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手术病死率为4%~7%,当动脉瘤由前向后指向时,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病死率可高达50%。后循环动脉瘤首选血管内治疗已经得到公认。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1月行介入治疗后循环动脉瘤53例,其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8例(占34%),现报告如下。
- 李旭东尹龙徐翔陈兴河黄楹杨玉山
- 关键词:基底动脉颅内动脉瘤颅内栓塞
- 压力导丝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背景目前对于颈动脉狭窄临界性病变尚缺乏相应的治疗标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需要更加直观的参考标准,本研究旨在探讨压力导丝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能性,以及压力阶差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适应证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施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共32例,分别于手术前后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CT灌注成像及术中支架植入前后颈动脉血管内压力阶差变化,评价颅内血流代偿情况。结果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32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率均≥70%或接近闭塞,狭窄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为184~718cm/s;术中全脑血管造影狭窄率达50%~70%者7例、>70%~90%者16例、>90%者9例,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符合率约为84.38%(27/32)。术中颈动脉压力阶差获取率为100%,术前压力阶差为10~92mmHg、平均(41.45±25.50)mmHg,术后为0~15mmHg、平均(3.44±3.47)mmHg。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颅内血供代偿良好者4例、不良者28例。结论压力导丝可以安全有效的获得颈动脉狭窄两端的压力阶差,对于缺乏颅内代偿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在一定范围内其颈动脉压力阶差亦随之增加。因此对于压力阶差较低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时需综合考虑。
- 王世波李旭东贾强韩静冯涛范一木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 经单侧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1年
- 颅内双侧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较为复杂,与单发动脉瘤相比,预后差。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额外侧锁孔入路的推广,一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成为可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经单侧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的15例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1个动脉瘤完全夹闭,1个不完全夹闭,4个对侧未破裂动脉瘤探查后未成功夹闭。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恢复良好,仅1例轻度残疾。单侧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种新的尝试。
- 王红光王世波方占海王计伟李旭东贾强梁伟伦程磊佟小光范一木
-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微侵袭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预后差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研究背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及诱发因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易被误诊或漏诊。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如何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和影像学表现分为轻症和重症组,分别接受全身抗凝联合静脉溶栓、血管内溶栓或锥颅上矢状窦溶栓治疗,同时辅助华法林口服6~12个月。术后通过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术观察静脉窦形态。结果轻症组27例患者接受全身抗凝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14例痊愈、9例好转、4例无效;重症组25例患者中22例经全身抗凝药物联合血管内溶栓治疗后18例痊愈、3例好转、1例死亡,余3例行锥颅上矢状窦溶栓治疗,均痊愈。共随访6~60个月(平均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针对临床分型选择不同方法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
- 范一木李旭东王世波贾强冯涛
- 关键词:抗凝药血栓溶解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