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杨

作品数:29 被引量:140H指数:8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语言
  • 4篇话语
  • 3篇语法化
  • 3篇语义
  • 3篇文化
  • 3篇汉语
  • 3篇法化
  • 2篇第一人称
  • 2篇语篇
  • 2篇语音
  • 2篇语音对比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因素
  • 2篇视觉
  • 2篇视觉体验
  • 2篇偏误
  • 2篇人称
  • 2篇文化话语
  • 2篇媒体
  • 2篇话语研究

机构

  • 26篇湘潭大学
  • 9篇中央民族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28篇李秋杨
  • 12篇陈晨
  • 1篇王仲黎
  • 1篇王雪梅
  • 1篇王国平
  • 1篇何丽
  • 1篇杨雅

传媒

  • 2篇沈阳大学学报...
  • 2篇当代中国话语...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教学研究
  • 1篇现代外语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大学华文...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长江学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和谐话语论:人际关系的跨文化多学科研究》评介
2015年
1引言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人类繁荣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代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战略,这是中华传统和谐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中国哲学的传统实质是探究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和谐话语论:人际关系的跨文化多学科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一书通过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从语言文化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跨文化语境下和谐人际关系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李秋杨林云姣
关键词:话语跨文化文化学科
汉英思维概念的认知模式考察
2010年
从汉英思维名词的角度看,思维概念的认知模式分为六种:思维是容器、思维是斗争、思维是有机体、思维是无生命的物体、思维是感觉、以及思维是身体。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基本上相同,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中会出现同样或类似的表达方式的现象。
李秋杨陈晨
心理语言学的哲学梳理
2011年
心理语言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既有重叠和交叉又有其独到研究领域的新学科,重点探索人类的心智本质和结构的科学。心理语言学伴随着行为主义的衰落和认知主义的兴起而产生,分为联想派、程序派和内容派三大主流。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客体虽然是语言,但它探究的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运作过程和规律,因此,深化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需要深化对人的思维和心智的研究。
陈晨李秋杨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语言思维哲学
汉英电子语篇中“第一人称与内隐动词共现”结构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语言的功能不仅客观地表达命题思想,还表达交际主体的观点、情感和态度。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借助表达实际意义和客观描述的词语,同时还会添加自己的主观见解,把自己说话的目的和动机同时传达给交际对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第一人称与内隐动词共现结构"编入了"自我"这一标记着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语义成分,在博客这一异步交际产生的电子语篇中的大量使用,起到了传递个人情感和表现主观性的作用。本文考察该结构在汉英博客中的使用频率、语篇功能和语篇话题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
李秋杨
关键词:语篇功能语篇主题汉英对比
“第一人称与内隐动词共现”结构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
2011年
文章从汉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一人称和内隐动词共现"结构出发,探讨"我想"和"I think"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情况。文章认为,这一结构经历了从"思考义"到"认知义",再到"话语义"的语义阶段。在整个语法化过程中,"我想"和"I think"经历了句法再分析,由"我+想+NP+VP"逐渐演变为"我想+NP+VP"作为话语标记的常规构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内隐动词"想"/"think"的影响发生语义演变。
李秋杨
关键词:语法化语义演变主观化
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学生语音习得问题被引量:17
2008年
基于在泰国的教学实践,文章归纳了泰国学生区别于其他国家学生的语音偏误标记,并借助汉语和泰语的语音共时层面的对比,分析泰国学生在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干扰所造成的“化石化”难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陈晨李秋杨
关键词:化石化
认知指称词语使用情况的相关社会因素分析——以沈阳市民阶层为例
2009年
认知指称词语在语义来源和认知方式上,有着和亲属称谓语以及社会称谓不一样的特点。本文对沈阳市民阶层使用认知指称词语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认知指称语的使用与市民阶层的社会背景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声望以及在东北以外地区生活或工作的年限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了影响被试使用认知称谓词语的关键社会因素。
李秋杨陈晨
关键词:指称词语社会因素
默会知识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被引量:3
2008年
默会知识理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理论界的一种知识论、认识论。文章概述了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把默会知识理论引入第二语言教学领域,讨论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言能力与默会知识的关系,探讨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第二语言的传授者和学习者都应该高度重视默会知识;默会认识和外显指导协同作用,正确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凸显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认识者"。
陈晨李秋杨
关键词:默会知识语言能力第二语言教学
“中国制造”国际形象传播的文化话语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话语传播是危机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方式,重视话语互动的方法与原则是中国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宏观层面出发,考察'中国制造'国际形象传播中,中方在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渠道、话语反应速度以及话语效果方面呈现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中国制造'国际形象传播的文化话语途径。本研究为中国当代话语研究提供了话语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范例。
李秋杨
关键词:文化话语
社会因素对媒体语言选择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查语言的选择问题,通过对比The Guard ian和Daily Express中两篇相同的实事报道的语言运用来分析社会因素对语言选择的影响。
李秋杨
关键词:社会因素社会等级性别差异社会身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