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馨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2篇通气
  • 2篇通气管
  • 2篇气管
  • 2篇雾滴
  • 2篇物镜
  • 2篇滤波器
  • 2篇空间滤波器
  • 2篇沟通
  • 1篇悼亡
  • 1篇悼亡诗
  • 1篇电影
  • 1篇电影改编
  • 1篇液滴
  • 1篇艺术
  • 1篇意象
  • 1篇宇宙观
  • 1篇真情
  • 1篇直面
  • 1篇射出
  • 1篇生死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3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6篇李馨
  • 3篇傅守祥
  • 2篇沈俊杰
  • 2篇吴学成
  • 2篇顾明明
  • 2篇石亦磊
  • 2篇赵华锋

传媒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直面生死见真情--哈代与纳兰性德悼亡诗的诗艺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同样经历过丧妻之痛,英国诗人哈代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均以真挚纯厚的情感与细腻自然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与哀恸之情,写下了大量的悼亡名篇。由于两位作家生活背景不同,以及他们所接受的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因而二人的悼亡作在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各有千秋。藉此诗艺比较,可管窥中西悼亡诗的异同,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中西死亡意识、宗教观念与社会伦理文化。
傅守祥李馨
关键词:哈代纳兰性德悼亡诗
跨媒介流传的艺术沟通与女性光芒——《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女性主义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跨媒介的艺术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始自17世纪荷兰著名风俗画画家杨.维梅尔的经典画作,中经美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的流行小说,再到英国导演皮特.韦伯的成名电影,3位艺术家分别以颜料、文字和影像的不同艺术材质,以不同的时空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展现了交织着青春、爱情、欲望、诱惑、退却与隐忍的人性故事。在光影交织的空间艺术画作里,戴珍珠耳环的青春少女,珍珠上流转着女性光芒;而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共同塑造的主人公葛丽叶,映现出女性追求人格独立的刚毅与保持个体尊严的自觉。
傅守祥李馨
关键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女性主义
爱伦·坡诗歌死亡图景探微
死亡主题无疑是贯穿埃德加·爱伦·坡一生全部创作的永恒主题。与死亡紧密相伴的生平经历为爱伦·坡打开了深入死亡、探索死亡的地狱之门,而当这与死亡亲密接触的精神探险反映到作品的主题或是创作技巧中时,则为爱伦·坡奠定了西方现代文...
李馨
关键词:爱伦·坡诗歌意象诗学观死亡观宇宙观
一种雾滴探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滴探测系统,由CCD、气泵、传导光纤、通气管、成像光纤、探头、激光器、光缆组成,激光器通过传导光纤与探头相连,气泵通过通气管与探头相连,CCD通过成像光纤与探头相连,CCD的另一端连接光缆;其中探头包括...
吴学成徐晋玮林炳丞董阳涛赵华锋沈俊杰石亦磊顾明明李馨
文献传递
跨媒介的艺术对话与文化沟通——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电影与小说的文本互动被引量:7
2011年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时代的两位导演的改编诠释,呈现为具有强烈差异性的电影作品。从小说到电影,作为改编者的导演,以其当代眼光对文学原著进行重新阐释与再创造,在对原著保持一定程度的忠实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在对小说"文本接受"的改编过程中,两部电影作品表现出了基于个体与时代差异基础上的不同理解及相应的延续、遗失或增添等艺术转换现象。
傅守祥李馨
关键词:小说文本电影改编跨媒介
一种雾滴探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滴探测系统,由CCD、气泵、传导光纤、通气管、成像光纤、探头、激光器、光缆组成,激光器通过传导光纤与探头相连,气泵通过通气管与探头相连,CCD通过成像光纤与探头相连,CCD的另一端连接光缆;其中探头包括...
吴学成徐晋玮林炳丞董阳涛赵华锋沈俊杰石亦磊顾明明李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