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明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休克
  • 6篇足三里
  • 5篇电针
  • 5篇电针足三里
  • 5篇缺血
  • 4篇蛋白
  • 4篇血性
  • 4篇再灌注
  • 4篇战伤
  • 4篇烧伤
  • 4篇失血
  • 4篇失血性
  • 4篇灌注
  • 4篇出血
  • 3篇电针足三里穴
  • 3篇乙酰化
  • 3篇乙酰化酶
  • 3篇抑制剂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脏器

机构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武警四川总队...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5篇杜明华
  • 12篇胡森
  • 8篇罗红敏
  • 7篇王欢
  • 7篇马丽
  • 6篇黎檀实
  • 5篇林志龙
  • 5篇潘菲
  • 4篇石现
  • 4篇冯聪
  • 3篇廖伟雄
  • 3篇钟毓贤
  • 3篇孙荣距
  • 3篇滕玥
  • 3篇张恒
  • 2篇宋海楠
  • 2篇张丽萍
  • 2篇柴家科
  • 2篇姚甲瑞
  • 2篇吴东东

传媒

  • 4篇临床急诊杂志
  • 4篇感染、炎症、...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针灸电子...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NU282987对致死性烧伤休克犬器官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对致死性烧伤休克犬器官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烧伤组和PNU282987组(PNU组),每组6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休克模型,PNU组于伤后静脉泵入PNU2829870.38mg/kg;单纯烧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伤前和伤后0.5、2、4、8、12、24h,在非麻醉状态下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并记录伤后24h存活率。结果两组犬伤后MAP明显降低;伤后4h起PNU组MAP显著高于单纯烧伤组,于24h时恢复至伤前水平的83.6%;而单纯烧伤组MAP呈进行性降低,直至死亡。PNU组伤后各时间点血浆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单纯烧伤组伤后ALT(U/L)、Cr(moUL)、BUN(μmmol/L)和CK-MB(U/L)水平持续升高;而PNU组除ALT持续升高外,其余指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至12h时PNU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ALT:51.2±7.0比104.8±7.4,Cr:42.7±5.4比88.5±4.8,BUN:4.9±1.2比14.7±1.4,CK-MB:564.0±39.1比734.0±35.9,均P〈0.05)。PNU组伤后24h存活率为50%(3,6),显著高于单纯烧伤组0(0/6)。结论PNU282987能改善致死性烧伤休克犬24h存活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器官功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杜明华胡泉罗红敏林志龙马丽王欢胡森
关键词:烧伤休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胆碱能激动剂
运用综合标准化方法推进紧急医学救援标准体系建设被引量:7
2017年
灾害的频发,催生了现代救援医学的创建与发展,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纬度跨度大,地形及气候多样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种类繁多,事故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并且社会安全事件也不容小视,所以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仍面临严峻的形势,任务艰巨。我国紧急医学救援实力尚不能很好满足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需求。如何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实现高效运转,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能在现有条件下,推进紧急医学救援领域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我国救援医学水平,对解决灾害需求与救援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
杜明华潘菲孙荣距黎檀实
关键词:紧急医学救援灾害事件突发事件社会安全
电针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调节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ZO)-1的调节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穴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每组大鼠均于麻醉后沿腹正中线切口,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其起始部位,30 min后松夹恢复血流60 min,造成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足三里穴组于大鼠缺血后即刻行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 min,强度为2~3 mA,频率2~100 Hz;电针非经非穴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于缺血后即刻刺激大鼠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 cm)30 min;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于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各组大鼠,留取每只大鼠的血液和10 cm远端回肠组织。将留取的大鼠血液经10000×g,4℃离心10 min后取上清得到血浆20μ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浆脏器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GP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肌酐;免疫荧光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情况与表达水平。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模型组大鼠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分别为(88.1±11.6)μ/L、(482.3±69.7)μ/L、(11.6±3.7)mmol/L、(52.3±13.2)μmol/L,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分别为(37.3±6.4)μ/L、(213.7±44.3)μ/L、(5.2±1.4)mmol/L、(30.1±5.7)μmol/L,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为(85.7±13.4)μ/L、(460.2±72.3)μ/L、(10.8±4.2)mmol/L、(53.4±12.1)μmol/L,3组大鼠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4063、55.3611、10.9582、14.6817,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血浆中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26、10.285、5.116、4.883,P<0.05),而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血浆中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模型组相近,
杜明华郭润张文华胡森
关键词:电针缺血再灌注紧密连接蛋白足三里穴
针刺“足三里”对脓毒症大鼠脑组织促炎因子及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脓毒症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将30只SD大鼠分为脓毒症模型组(A组)、脓毒症模型+电针"足三里"组(B组)、脓毒症模型+电针非经非穴组(C组),每组10只。B组和C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电针分别刺激"足三里"和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cm)30min;A组不做任何治疗。于CLP术后6h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然后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CLP术后6h,B组大鼠血浆NSE浓度(3.51±0.39)ng/mL显著低于A组(7.72±0.64)ng/mL和C组(8.02±0.72)ng/mL(均P<0.05);而C组大鼠血浆NSE浓度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C组(均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大鼠大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电针"足三里"减轻脓毒症大鼠脑组织促炎细胞因子、血浆NSE水平有关;电针非经外穴则没有相同的作用。
王欢杜明华石现
关键词:脓毒症足三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战伤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是日常生活及战场环境下创伤后最常见的可预期死亡原因,对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的防治在战伤救治中至关重要。一项针对2001-10-2011-06期间4 596名战伤伤员死亡分析的研究显示,有约90%的战伤死亡,发生在伤员被送达医疗救治机构之前的"战术环境",其中24%的可预防性死亡伤员中,又有约90%的伤员死于严重出血。
杜明华潘菲宋海楠冯聪廖伟雄孙荣距黎檀实
关键词:战伤严重出血失血性休克
PNU282987对烧伤休克犬复苏时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组织含水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对致死性烧伤休克犬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补液组和烧伤PNU282987组,每组6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于伤后0.5 h分别通过颈静脉补液,烧伤补液组给予林格液,烧伤PNU282987组给予等量含有PNU282987(0.38 mg/kg)的林格液。补液量和速率均根据Parkland公式确定。于伤前和伤后2、4、8、12和24 h颈静脉取血,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伤后24 h处死动物,留取心、肝、脾、肺、肾和回肠组织,测定组织含水率。结果:两组犬伤后SOD水平显著降低;伤后4 h起烧伤PNU282987组SOD水平显著高于烧伤补液组(P<0.05),而单纯烧伤组SOD水平持续降低。两组犬伤后MDA水平均上升,伤后4h起烧伤PNU282987组血浆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烧伤补液组(P<0.05)。烧伤PNU282987组脏器含水率显著低于烧伤补液组[心:(68.6±1.1)%v s.(78.3±1.8)%;肝:(70.0±1.4)%vs.(79.8±0.7)%;脾:(67.2±1.2)%vs.(78.8±0.8)%;肺:(74.3±0.5)%vs.(80.2±1.6)%;肾:(71.2±0.8)%vs.(80.1±0.9)%;回肠:(68.9±1.1)%vs.(78.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U282987能抑制烧伤休克犬复苏时引起的脏器氧自由基生成,减轻组织水肿,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杜明华罗红敏王欢林志龙马丽胡森
关键词:烧伤休克胆碱能激动剂氧自由基水肿
丙酮酸腹膜透析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静脉液体复苏后腹腔脏器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丙酮酸腹腔透析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静脉液体复苏后腹腔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大鼠按全身血容量的45%经股动脉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单纯静脉复苏组(VR组)于休克1 h后回输失血及2倍失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液行静脉复苏,其余3组在上述静脉复苏基础上,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PR组)、乳酸钠透析液(L组)、丙酮酸钠透析液(P组)20 ml行腹腔复苏,时间30 min。分别于休克前(0时)及休克后60(静脉复苏前)、180(腹腔复苏后1 h)、360 min(腹腔复苏后4 h)用PICCO心肺容量监测仪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休克后180 min和360 min肝、肾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生化法测定休克前及休克后180、360 min血丙氨酸转氨酶(AL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肌酐(Cr)水平;干/湿比重法测定休克后180、360 min肝、肾、肠各组织含水率。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各组MAP骤降至(35±5)mmHg;休克后60 min时,各组大鼠MAP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复苏后,与VR组比较,L和P组均能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MAP(P<0.05),降低血ALT、Cr和DAO水平,减轻肝、肾、肠组织含水率,提高腹腔脏器血流量(P<0.05或P<0.01),在失血后360 min时,P组的上述变化较其余复苏组更为显著。结论:丙酮酸腹腔透析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静脉液体复苏后腹腔脏器具有保护作用。
马丽林志龙罗红敏杜明华王欢白晓东周方强胡森
关键词:丙酮酸腹腔复苏腹腔脏器
游走脾急腹症1例
2022年
游走脾,又名异位脾,是指由于固定脾脏的悬韧带发育不全或过于松弛和脾门血管蒂过长,脾脏活动度过大,脾脏脱离正常解剖部位而移位于腹腔、盆腔其他部位的疾病[1]。游走脾临床罕见,发病率低于0.2%,仅见于个案报道。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体征不典型,发生急性游走脾蒂扭转,易导致各类严重并发症,病情危重[2-3]。
杜明华宋国权韦冰冰张丽萍朱海燕
关键词:游走脾脾扭转脾梗死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
丙戊酸钠对严重烫伤后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致死性烫伤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Sham)+生理盐水(NS)组、Sham+VPA组、烫伤(Scald)+NS组、Scald+VPA组4组,每组10只。将大鼠浸入80℃水中建立5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休克大鼠模型,Sham组大鼠浸入37℃水中相同时间;烫伤后即刻皮下注射300mg/kg VPA或NS 0.25mL。于伤后2h、6h处死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和回肠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水平反映肠上皮屏障的通透性变化;采用Chiu肠屏障损伤评分评价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肠组织乙酰化组蛋白3第9位赖氨酸(Ac-H3K9)水平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带状闭合蛋白1(ZO-1)、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NS组相比,Scald+NS组大鼠伤后2h即表现出肠黏膜组织损伤,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组织组蛋白乙酰化下降,ZO-1降解增加,HIF-1α、VEGF及MCLK蛋白表达上调,ZO-1蛋白表达下调;且上述变化在伤后6h更为明显。VPA可明显逆转55%TBSAⅢ度烫伤造成的肠黏膜损伤表现。与Scald+NS组相比,Scald+VPA组伤后2h上述逆转效果尚不明显;而6h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Chiu评分(分):2.03±0.27比3.12±0.15],肠黏膜通透性明显降低[FITC-dextran(μg/L):709±76比1138±75],组蛋白乙酰化增加[Ac-H3K9(灰度值):1.55±0.12比0.48±0.12],ZO-1降解明显抑制(灰度值:0.69±0.12比0.43±0.16),VEGF水平和MLC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VEGF(ng/mg):51.7±3.7比71.2±4.3,MLCK(灰度值):1.98±0.20比2.80±0.24],HIF-1α蛋白在伤后2h和6h均明显下调(�
罗红敏胡森卞徽宁郑少逸熊兵黄志锋刘族安孙传伟马亮华李汉华喻文杜明华陈华德赖文
关键词:肠屏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缺氧诱导因子1Α
电针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I/R)大鼠小肠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的肠绒毛损伤及肠通透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I/R组(模型组)、肠I/R+电针足三里穴组(电针足三里穴组)、肠I/R+电针非经非穴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30 min、恢复灌注60 min的方法复制小鼠肠I/R损伤模型。电针足三里穴组于缺血后即刻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 min,强度为2~3 mA,频率2~100 Hz;电针非经非穴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 cm处30 min;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于再灌注60 min处死各组动物,取远端回肠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肠损伤评分。于再灌注30 min在肠袋中注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葡聚糖,再灌注60 min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中FITC-葡聚糖含量,观察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穴可显著抑制肠道TNF-α(pg/mg:3.01±0.50比8.65±1.02、8.42±1.41,均P<0.05)和IL-6(pg/mg:2.51±0.15比6.34±0.86、6.13±1.12,均P<0.05)水平,降低I/R造成的肠绒毛损伤评分(分:1.50±0.33比3.18±0.39、3.04±0.37,均P<0.05)及肠黏膜FITC-葡聚糖含量(μg/L:282.42±73.92比856.22±229.47、844.22±239.47,均P<0.05),模型组与电针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与电针非经非穴组肠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肠绒毛顶端坏死、变钝、塌陷;电针足三里穴组动物肠绒毛损伤较模型组与电针非经非穴组减轻。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抑制肠I/R大鼠肠道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黏膜损伤,其对肠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电针足三里穴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有关�
杜明华罗红敏赵增凯胡森吕艺王欢钟毓贤
关键词:缺血肠通透性电针足三里穴小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