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安道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毒
  • 7篇表面抗原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抗原
  • 6篇肝炎
  • 6篇肝炎病毒
  • 6篇病毒表面
  • 6篇病毒表面抗原
  • 4篇乙肝
  • 4篇乙肝病毒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肝病
  • 2篇乙肝病毒表面...
  • 2篇疫苗
  • 2篇质粒
  • 2篇重组质粒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机构

  • 9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杨安道
  • 6篇任贵方
  • 6篇田淑芳
  • 6篇朱既明
  • 4篇阮薇琴
  • 3篇阮力
  • 3篇梅雅芳
  • 2篇王秀平
  • 1篇姜惠英
  • 1篇洪涛
  • 1篇杨芙蓉
  • 1篇周静仪
  • 1篇王申
  • 1篇袁刚
  • 1篇张一鸣
  • 1篇袁刚

传媒

  • 4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基因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与细胞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6
1991年
使用本研究室以前构造的双拷贝乙肝病毒重组DNA质粒pSV_2DHBR2-32经改造构成pSV_2DHBR1-32。用此质粒转化CHO-dhfr^-细胞,经克隆、选择、加压增殖建立7个高产HBs-Ag的细胞系,其中首选B43对其生物学性状研究的结果说明,未发现微生物污染,无致瘤性,遗传稳定,纯度满意,核酸杂交试验说明该细胞是整合型,每个细胞约有200个左右的S基因拷贝,转瓶培养研究B43细胞分泌HBsAg的最佳条件为转瓶容积4升,表面积1300cm^2,细胞长成单层后换维持液150ml,其后每48小时收、换液1次,在36℃每小时8转,连续收液60天左右, 每升收液最高产HBsAg为7.5mg。此细胞可用作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生产的候选细胞系。
任贵方阮薇琴田淑芳梅雅芳阮力杨安道杨芙蓉王申王秀平朱既明
关键词: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微团化及其免疫刺激复合物抗原的理化特性和免疫原性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制备了HBsAg的微团化(Micelle)和免疫剂激复合物(Immune-stimulating Complexes,简称ISCOMS)两种形式的抗原。在电镜下观察,微团化抗原是由球形亚单位颗粒组成直径100~150nm的较原颗粒大得多的大颗粒,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24g/ml;而ISCOMS在电镜下为直径30~40nm左右稍大于原颗粒的多面体形态颗粒。SDS-PAGE分析表明,这两种形式的颗粒都是由HBsAg的P23和GP27蛋白所组成。 小鼠免疫接种结果显示,ISCOMS的免疫原性优于微团化抗原,后者又优于原22nm HBsAg颗粒。在抗体产生的速度和强度上,ISCOMS组显著优于微团化抗原组,而微团化抗原组略优于22nm HBsAg组。 ISCOMS的免疫性强,抗体产生早,强度高,又易于制备,而且不需要使用氢氧化铝胶佐剂,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一代的乙型肝炎疫苗。
袁刚杨安道
关键词:免疫原性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基因在中国地鼠卵巢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其产物活性的初步检测被引量:2
1993年
构建了pSV2DHWS2S质粒,使dhfr扩增基因及乙型肝炎病毒的Pre-S_2+S基因分别在两个SV40早期启动子的调控之下。此质粒转化到CHO-dhfr^-细胞,经克隆、加氨甲喋呤(MTX)筛选、扩增,建立了3个高效分泌HBsAg中蛋白及主蛋白的克隆细胞系。检测了其中的M6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免疫电镜下可观察到22nm的颗粒;该细胞用转瓶连续培养60天,每2天收、换液1次,每升HBsAg平均产量为2.9mg。经初步纯化,在SDS-PAGE中显示23k、27k主蛋白带及33k、36k中蛋白带。主蛋白及中蛋白的反相血凝(RPHA)滴度分别为64和128;中蛋白的ELISA滴度为320。部分品系小鼠免疫后能产生滴度为8的抗Pre-S_2抗体。3只家免中仅有1只在免疫后第1、2周可测出Pre-S_2抗体,而3只兔的S抗体滴度都较高,持续时间也较长。
田淑芳杨安道阮薇琴强东王秀平任贵方朱既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
哺乳动物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临床小试
任贵方朱既明阮力阮薇琴杨安道梅雅芳田淑芳张一
该课题应用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S抗原研制出乙型肝炎疫苗,其主要工作包括:重组质粒构建、基因高效表达、工程细胞鉴定、浓缩纯化及疫苗试制等。试制的疫苗经检定均达到WHO对使用传代细胞生产乙型肝炎基固工程疫苗的要求,并进行了84...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抗原哺乳动物乙型肝炎
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转基因哺乳动物细胞系
本发明提供了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Pre2+S)基因的重组质粒PSV2DHBWS2S和含有该质粒并能高效分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MX,在本发明的质粒结构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
田淑芳杨安道任贵方朱既明
文献传递
应用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细胞系统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被引量:3
1991年
构建了同时带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和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VL941lacHBS。应用磷酸钙沉淀技术将pVL941lacHBS DNA转入事先用AcNPV感染过的Sf9细胞,在显色剂X-gal存在下,筛选无多角体的蓝色蚀斑。经过若干次蚀斑纯化,最后获得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AcV941LS。 用R-AcV941LS感染Sf9细胞,在感染后72~96小时,用RPHA和RIA分别检测组织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含量。结果,组织培养上清液为3.83μg/1×10~6~2×10~6细胞;细胞裂解液为4.39μg/1×10~6~2×10~6细胞。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合成总量为8.22μg/1×10~6~2×10~6细胞。免疫电镜观察显示表达产物呈约22nm的球形颗粒。小鼠免疫接种实验结果表明,以R-AcV941LS感染Sf9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具有相近似的免疫原性。
杨安道姜文榕袁刚张惠芳歧天茂
关键词:乙肝病毒表达抗原杆状病毒载体
哺乳动物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试用
1991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在我国HBV传播广,带毒率高(8.83%,一般认为10%左右),急性、慢性肝炎患者多,晚期并发肝硬变和肝癌(约占肝癌的80%)病死率高。对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唯独用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感染。目前使用血源疫苗由于产量不足,难供计划免疫之需,并有污染其它病原体的潜在危险,急需研制基因工程第二代疫苗。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任贵方阮力阮薇琴杨安道梅雅芳田淑芳张一鸣朱既明
关键词:血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慢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阳转率带毒率
应用痘苗病毒载体表达猴轮状病毒VP4抗原基因被引量:1
1995年
把编码猴轮状病毒(Rhesusrotavirus,RRV)Vp4抗原的第4基因片段插入到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SA1175的P7.5启动子下游,构建成在痘苗病毒P7.5启动子调控下表达猴轮状病毒Vp4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PJSA1175-VP4。应用磷酸钙沉淀技术将PJSA1175-VP4DNA转入TK-143细胞,在BUDR和X-gal存在下筛选蓝色蚀斑。经3代以上纯化和病毒增殖,获重组病毒R-VJSA1175-Vp4。蚀斑滴定其满度达到15×1011PFU/L。经核酸杂交试验证明所获得的重组痘苗病毒带有猴轮状病毒Vp4抗原基因。用重组病毒感染TK-143细胞(或Vero细胞),在感染后48h,用酶免疫法(EIA)检测受染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表达的猴轮状病毒Vp4抗原基因均呈阳性反应。本试验为本研究室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一部分,为深入了解轮状病毒基因结构及其功能在方法学上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姜惠英杨安道周静仪张惠芳洪涛
关键词:轮状病毒痘苗病毒基因表达抗原基因
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转基因哺乳动物细胞系
本发明提供了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Pre-S2+S)基因的重组质粒PSV2DHBWS2S和含有该质粒并能高效分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MX,在本发明的质粒结构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
田淑芳杨安道任贵方朱既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