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恒文

作品数:13 被引量:33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干旱
  • 2篇油蒿
  • 2篇植物
  • 2篇生理生态
  • 2篇生理响应
  • 2篇群落
  • 2篇空间异质性
  • 2篇降尘
  • 2篇固沙
  • 2篇红砂
  • 2篇干旱区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性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引种
  • 1篇引种地
  • 1篇植被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3篇樊恒文
  • 9篇周海燕
  • 5篇李新荣
  • 5篇贾晓红
  • 4篇谭会娟
  • 4篇赵金龙
  • 3篇王新平
  • 3篇李爱霞
  • 3篇张景光
  • 3篇张志山
  • 2篇刘立超
  • 2篇王瑛珏
  • 1篇宋维民
  • 1篇陈应武
  • 1篇李涛
  • 1篇段争虎
  • 1篇李金贵
  • 1篇肖洪浪
  • 1篇马凤云
  • 1篇李元寿

传媒

  • 8篇中国沙漠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旱生植物红砂与珍珠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初探被引量:51
2006年
超旱生植物红砂与珍珠长期生活在严酷的生境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超旱生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砂和珍珠光合作用受环境变化影响明显,具有一定的可塑性:①在土壤含水量(SWC)、光、温、湿等条件较好的8月22日,两植物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不明显双峰型。Pn红砂高于珍珠,日平均分别为(7.74±0.79)μmol.m-2.s-1和(5.64±0.75)μmol.m-2.s-1;Tr也是红砂高于珍珠,日平均分别为(24.38±3.07)mmol.m-2.s-1和(15.41±2.01)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WUE)则相反,日平均珍珠大于红砂,分别为0.35μmol.mmol-1和0.31μmol.mmol-1。②在SWC、光、温、湿等条件较差的9月28日两植物Pn、Tr日变化呈单峰型,且值明显小于8月22日,而WUE则高于8月22日。通过对两种超旱生植物小枝水势、叶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理特性变化的分析,得出两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气孔和非气孔等多种环境及自身因子的影响。
贾荣亮周海燕谭会娟樊恒文张志山
关键词:红砂光合日变化生理生态特征
沙漠人工植物群落的根系分布及动态被引量:44
2006年
2004年植物生长季,利用根钻取样研究了沙漠4种不同配置类型油蒿与柠条植物群落的根系分布及生长动态;另外,采用挖沟分层取样研究了半固定沙丘两种植物的粗根剖面结构,结果表明:尽管4个样地高峰值和低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但沙漠植物细根的生长动态表现为双峰型;整个生长季纯油蒿样地细根密集分布于0~40cm,其余样地密集分布于10~60cm;受一年生植物的影响,9月份4个样地表层(0~30cm)细根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均出现最大值。采用边灌水边取样的办法获得4个样地300cm深的根系数据,4个样地90%以上的细根分布在0~200cm层次,其中纯油蒿样地的根系的最大深度是270cm,其余3个样地均在300cm以下;细根的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深度而减小且呈指数递减形式(P〈0.01)。除纯油蒿样地外的其他3个样地,根瘤的最高值出现在4月份;粗根的根长密度远远小于细根的根长密度。挖沟分层取样研究表明,与柠条相比油蒿具有较高的根冠比;柠条的粗根长主要分布于0~60cm,粗根重主要分布在0~40cm;油蒿的粗根分布比柠条的更浅,粗根长主要分布于0~40cm,粗根重主要分布在0~20cm。
张志山樊恒文赵金龙陈应武谭会娟
关键词:细根
红砂和珍珠对极端环境的生理响应与调节机制被引量:24
2012年
红砂和珍珠的生理生态特性随其生长的环境条件而变化;长期生长在一起的红砂和珍珠其生理生态特性具明显的差异,两者适应逆境的机制亦不相同。红砂和珍珠作为超旱生植物,其生理生态学特性明显区别于其他沙生植物;生长在山前地带的红砂和珍珠,可以在极低的水势条件下保证其生命活动,低的水势可能与渗透调节物质(如大量的脯氨酸)的存在有关,这类物质增加了植物的吸水能力;红砂和珍珠的光抑制程度较其他沙生植物要高得多,且光抑制的产生已对两种灌木光合色素产生了破坏,然而在条件稍好的早晚光抑制可得到恢复。
周海燕谭会娟张志山贾晓红张景光樊恒文
关键词:红砂气体交换水势
宁夏中部干旱带砂田抗风蚀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净风和挟沙风对砂田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净风吹蚀下,原状砂田的风蚀速率(0.37 g m-2min-1)分别是农田和荒地的1/4和1/5,风蚀速率随风速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增,其中砂田的递增速度低于农田或荒地;翻耕后的砂田在常见风速下的风蚀速率与农田和荒地相近(分别为1.67 g m-2 min-1、1.75 g m-2 min-1和1.83 g m-2 min-1),但在大风日则低于农田和荒地(分别为3.61 g m-2min-1、58.83 g m-2min-1和13.92 g m-2min-1)。挟砂田沙的风沙流吹蚀导致农田和翻耕砂田的风蚀速率增加,原状砂田则出现轻微的风积现象;挟农田土的风沙流吹蚀使原状砂田、翻耕砂田和荒地产生显著的风积,农田则出现更强烈的风蚀;挟沙风吹蚀下的风蚀(积)速率与风速的关系呈二次曲线函数。砂田的粗糙度明显高于农田(分别为0.023 cm和0.002 cm),且随着风速的增加,其间的差值越大;砂田和农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风速廓线均可用指数函数表述。农田和荒地在压砂利用后,其抗风蚀和减尘性能显著增强。
周海燕王瑛珏樊恒文刘扬刘立超赵金龙
关键词:砂田粗糙度
不同配置模式下油蒿和柠条对降雨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及调节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沙坡头地区固沙植物油蒿和柠条在1m×1m和2m×2m配置模式下的群落学特征,以及在自然和控制降雨条件下的水分关系、气体交换及其调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油蒿和柠条的生理耗水和生长特性不同,油蒿的气孔导度、水势、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快速生长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并且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量高于柠条;柠条的上述指标变化相对低缓而恒定,光合生长速率较低,多年累积生物量却很高.两种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过程和调节机制不同,油蒿主要为保水机制,柠条主要为节水机制.在极端干旱年份,柠条的节水、抗逆特性更强.固沙植物种的选择应既利于防风固沙和节约用水,又利于固沙林的稳定.
周海燕王瑛珏樊凡樊恒文
关键词:固沙植物群落特征水分关系
黄灌沙区农田耕层土壤性状空间异质性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黄灌沙区农田耕作层(030 cm)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电导率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农田耕作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性因子如土壤耕作措施,包括施肥、灌溉和作物轮作等造成,这与该区农田耕作层土壤是引黄灌溉改良的结果有关。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函数均可很好地拟合成线性模型,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C0/C0+C)均为1,说明随机性因子是导致该区土壤性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的变异,造成了土壤性状的相对均一。pH的变异函数为指数模型,其空间异质性组成中随机性和结构性因子各占50%。电导率的变异函数为球状模型,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子导致,结构性因子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67%。分维数也表明耕层土壤性状空间依赖性较小,随机因子如农业活动是引起黄灌沙区土壤性状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原因。Moran s I系数表现为除了pH和电导率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子共同作用外,其余土壤性状均呈较弱的相关关系。因此,干旱沙区通过人为措施改良的土壤性状空间上的变异主要受人为活动如灌溉、施肥和耕作等影响,在农业活动中更应该注重施肥和灌溉方式、灌溉水源等问题,以避免因土壤性状的变异导致的肥料利用效率降低。
贾晓红李新荣周海燕樊恒文赵金龙李元寿
关键词:农田土壤空间异质性
极端条件下几种锦鸡儿属灌木的生理特性被引量:51
2005年
研究了土壤极端干旱和旱后复灌条件下4种锦鸡儿属灌木(黄刺条、甘蒙锦鸡儿、白皮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调节、水势变化、叶绿素荧光和脯氨酸累积等特征。结果显示:土壤极端干旱叠加高温、高光辐射和低空气湿度,使4种灌木的生理活动降到极限,各项生理指标对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已无明显响应;旱后复灌,使4种灌木的生理活动明显恢复,对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响应明显;不同种对土壤干湿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以甘蒙锦鸡儿变化幅度最大,以白皮锦鸡儿变化幅度最小;由土壤干湿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可以说明,甘蒙锦鸡儿为一喜湿种,白皮锦鸡儿对土壤干湿变化的适应幅度较小,而以黄刺条和狭叶锦鸡儿的适应幅度最大。
周海燕李新荣樊恒文王新平谭会娟李爱霞
关键词:锦鸡儿属灌木生理特性干湿变化生理响应叶绿素荧光
沙坡头站生态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与综合管理被引量:6
2005年
在多年研究与定位观测中,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这些数据在科学研究、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数据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限制了数据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生态网络研究的总体科学目标和沙坡头站的具体目标,沙坡头站在网络监测及监测数据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作者就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近年来网络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与综合管理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监测与数据综合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李爱霞张景光王新平周海燕樊恒文
关键词:综合管理利用效率生态监测
两种固沙蒿属植物在原产地和引种地适应机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在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理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比较研究显示:油蒿在不同的自然分布区,生理生态学特性有明显不同;在自然条件较好的沙地,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动,但不利于植物对水分的有效利用;严酷的环境条件利于植物内部调节机制的启动,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保证其自身的生存。差不嘎蒿引种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明显降低,一方面是由于引种地环境条件的严酷,另一方面是因为引种后植物内部生理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节程度都发生了变化;引种后的差不嘎蒿尽管可以通过一定的适应性调节使水分利用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并维持了生存,但如果遇到连续的干旱年份,则可能会因体内生理过程的紊乱而导致死亡。
杨金恒樊恒文周海燕宋维民
关键词:固沙林油蒿差不嘎蒿引种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9年
土壤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的土壤经过50 a的恢复,已得到显著的发育。结皮及亚表土层厚度随固沙年代的增加而增大,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和粉粒含量增多,土壤容重降低,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增加,流动风沙土已发育成为钙积旱成土。本文探讨了降尘、生物土壤结皮和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恢复的影响,分析土壤发育与人工植被演替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方向。
杨丽雯周海燕樊恒文贾晓红刘立超李爱霞
关键词:人工植被土壤恢复降尘微生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