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秋红
- 作品数:131 被引量:2,047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被引量:36
- 2010年
- 刑事证据两个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予以规范,初步确立了现代刑事证据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则,标示着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但是,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在两个规定中,对于正当法律程序、直接言词原则的体现并不充分;非法口供排除规则未能强调"任意性"标准,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排除;而对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采取宽容态度,不利于对公民财产权、隐私权的保护;大量的关于瑕疵证据可以进行补正和解释的规定,大大降低了刑事证据的可采性标准。目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制度规范,积极改善司法环境,促进两个规定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刑事法治向前发展。
- 熊秋红
- 关键词:刑事证据刑事法治
- 冤案防范与权利保障被引量:14
- 2010年
- 在中国刑事司法的历史上,赵作海冤案是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件。透过赵作海冤案,可以看到我国刑事冤案防范机制的失灵和失效,可以看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障呈十分虚弱的状态。为了防止赵作海式冤案的再次发生,尽可能减少对无辜者的伤害,有必要倡导保障人权的伦理观念,明确肯定无罪推定原则,构建以宁纵勿枉为价值目标的诉讼机制和程序制度,其中包括加强法官的独立和中立地位、提高刑事辩护的有效性、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铲除刑讯逼供的各种制度性根源。
- 熊秋红
- 关键词:权利保障诉讼机制
- 监察体制改革中职务犯罪侦查权比较研究被引量:133
- 2017年
-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监察委员会是否拥有职务犯罪侦查权存在着争议,监察委员会应当享有哪些职权也尚待明确。由于各国司法体制不尽相同,因此刑事案件管辖权的分工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存在差异,主要有由警察行使侦查权、检察官直接行使侦查权和设专门机构行使侦查权之别。不同的模式选择往往由法律文化传统、诉讼模式、职务犯罪的特点、腐败的严重程度、侦查能力、公众的信任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使得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从检察机关直接行使模式转向专门机构行使模式,在此背景下,新加坡贪污调查局、香港廉政公署、澳门廉政公署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大陆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受法治原则和人权原则的约束,应当赋予监察委员会履行反腐败职责所需的必要权力,而非打击腐败所需的全部权力;监察委员会侦查权不应是原有反腐败机构权力的简单相加,而应从我国现行法律出发,参照新加坡及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刑事司法国际标准进行具体甄别;在监察体制改革中,应注意避免"只转权力、不转权利"的片面思维,完善对监察委员会侦查权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机制。
- 熊秋红
- 关键词:监察体制职务犯罪调查权侦查权
- 从《法学研究》看刑诉法学研究之转型被引量:10
- 2012年
- 本刊编辑部和浙江工商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于2012年5月6—7日在浙江温州联合举办了"诉讼法学研究之评价与展望"理论研讨会,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次研讨会邀请诉讼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诉讼法学研究与制度环境、诉讼法学研究与立法、司法实践、中国诉讼法学理论体系之构建、诉讼法学研究方法与材料之更新、诉讼法学学术争鸣与学科交流等诸多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总结既往,展望未来,为推动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转型和发展出谋划策。现将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以笔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 熊秋红
- 关键词:法学研究刑事诉讼法学编辑审读环境变迁
- 从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走向国家补偿被引量:15
- 2013年
-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主要涉及救助的对象与条件、救助的范围与金额、救助机构、救助程序、救助资金等具体内容。目前,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实践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步规范与地方立法三个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救助标准不统一、资金无法保障、救助程序不规范和救助标准过低。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司法救济走向国家补偿,在具体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时,应当考虑与刑事司法中的其他相关制度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刑事赔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相衔接,以保持法律制度体系内部的协调性;推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时需要兼顾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 熊秋红
-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
- 陈光中先生访谈录被引量:1
- 2001年
- 熊秋红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学国家法制法学研究刑事诉讼制度法学教育研究生院
- 从保障对质权出发研究证人出庭作证被引量:5
- 2008年
- 我要谈的是证人出庭作证与保障证人对质权问题。证人出庭作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界一般都是从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证人一章的规定出发来谈的,即证人的证言只能通过法庭的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或排除传闻证据规则,侧重于从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 熊秋红
- 关键词:证人出庭作证质权传闻证据规则直接言词原则事实真相定案
- 废止劳教之后的法律制度建设被引量:9
- 2014年
-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就为学术界所关注,形成了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之争。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根据该决定,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有效;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 熊秋红
- 关键词:劳教制度社区矫正法法律制度建设社区矫正制度社区服刑人员
- 中国司法建设:回顾与反思被引量:5
- 2010年
- 新中国建立以来,司法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步建立、快速发展、遭遇挫折、恢复重建、稳步推进等几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司法改革因应现实的需要而被启动,现正逐步走向深入。迄今为止的司法改革尽管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但对司法改革的出发点、目标及内容等仍有必要进行反思。我国当前的司法制度仍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法官的非职业化、司法的行政化和司法的地方化。司法改革承担着巩固和推进我国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治国法治化的重要使命。未来的司法改革应当将构建独立、中立、公正、高效、权威的法院作为司法建设的目标,并应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司法程序,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 熊秋红
- 关键词:司法建设司法改革法治
-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以实证调研为基础的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尽管改革已经成为人们对劳动教养制度走向的共识,但如何进行改革,却是众说纷纭。通过实证调研,了解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劳教制度改革的基本态度,寻求在改革方向与方案上的共识,对于解决劳教制度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具有基础性作用。实证调研表明,通过立法规范劳教的适用范围、建立公正的司法程序、降低劳教的严厉程度等改革建议获得了相当高的认同度,而对将劳教轻罪化、保安处分化、改革为教养处遇等改革方案,被调查者的选择未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通过比较法研究,加之对各种改革方案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劳教制度改革,目前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和将现有的劳教对象作行政化和刑事化分流处理,相比较而言,前者更具可行性。劳教制度改革应当关注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并以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为基本方向;劳教制度的改革具有综合性,兼具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二者不可偏废;在拟定具体的改革举措时,应当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考虑世界范围内相关法律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带有普遍性的做法,并注意我国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性。
- 熊秋红
- 关键词:劳动教养实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