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为东

作品数:32 被引量:461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低碳
  • 10篇集群
  • 7篇低碳技术
  • 6篇技术创新
  • 5篇低碳技术创新
  • 5篇碳排放
  • 4篇企业
  • 4篇绩效
  • 4篇产业集群
  • 3篇中介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城市
  • 3篇创新绩效
  • 2篇低碳城市
  • 2篇低碳创新
  • 2篇动态能力
  • 2篇政府干预

机构

  • 27篇江苏大学
  • 8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化工职业...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江苏省宏观经...

作者

  • 32篇王为东
  • 7篇卢娜
  • 7篇王文平
  • 3篇陈丽珍
  • 3篇江红莉
  • 3篇胡绪华
  • 2篇姜苑
  • 2篇陈海宁
  • 2篇吕白
  • 1篇张晓玲
  • 1篇朱剑荣
  • 1篇蒋苏月
  • 1篇朱兵
  • 1篇高尚荣
  • 1篇王娇俐
  • 1篇张廷龙
  • 1篇沈秋英
  • 1篇周莉雅
  • 1篇李丫丫
  • 1篇王正明

传媒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华东经济管理
  • 3篇低碳经济
  • 2篇软科学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生态经济
  • 2篇教育进展
  • 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经济论坛
  • 1篇管理现代化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金融论坛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指标构建及效度检验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基于本地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探讨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评价方法,并实证评价指标构建的合理性。实证发现,动态能力是较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进步更显著影响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性因素,同时对75家江苏特色产业基地动态能力分区域和分行业进行了评价。
王为东
关键词: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市盈率动态能力
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2019年
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维度。通过了解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可以为科学制定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各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SBM模型测量各省的制造业绿色增长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率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总体差异明显下降。2) 制造业绿色增长率全局空间相关性减弱,局部空间上形成HH集聚和LL集聚分化的现状。据此,本文的政策含义包括:坚持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并鼓励企业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增加研发投入和升级制造设备;建立各省政策联动机制,改善政策组合,从而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加强区域协同治理。
张财经卢娜王为东王淼
关键词:制造业空间自相关
低碳技术进步如何抑制碳排放?——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2
2020年
基于Y02低碳专利,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探究低碳技术进步抑制碳排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技术进步同时通过降低能源结构碳强度和能源强度推动碳减排,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双门限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而能源强度只有跨过单门限门限值才发挥作用;区域差异影响显著,只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环境规制达到一定水平,低碳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才会显现。
殷贺王为东王露江红莉
关键词:碳排放中介效应门限效应
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生成的结构-行为路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从中国背景下集群企业的规模、内外部连接关系等结构因素,以及集群企业探索式、利用式学习行为角度,研究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结构和行为来源。将集群中的企业分为领导型和跟随型,研究这2类企业建立的集群内外部连接关系,以及集群企业的探索式、利用式学习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揭示集群企业的不同连接关系与学习行为在生成创新绩效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南京市六合化工产业集群的236家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分类检验和比较。研究发现,集群企业的内外部连接关系是探索式、利用式学习行为的结构基础,并通过探索式、利用式学习行为影响其创新绩效;领导型企业通过双重学习提升创新绩效,跟随型企业则侧重于利用式学习来提升增量创新绩效;2类企业创新绩效生成的路径存在差异,集群整体创新绩效的提升依赖于二者对结构、学习行为和创新的协同作用。
王文平王为东张晓玲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绩效
自贸区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
2023年
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对新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从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视角入手,采用多期DID考察自贸区试点这一推动开放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自贸区试点通过扩大企业实物资本投资和就业规模,加强了资本与劳动报酬之间的互补关系,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研究发现,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现阶段应坚持扩大开放,重点支持边缘、弱势企业的调整升级,并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以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王为东张钰王笑楠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双重差分模型
产业集群升级的内生动力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正逐步从通过外部拉动转向从集群内部挖掘升级潜力。但目前对内部升级途径的研究往往从某个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升级的几个因素,缺乏对集群内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完整的阐述和论证。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研究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四个内在动力要素及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知识网络;接着分析了集群动力要素间互动以促进集群升级的知识更新机制;进而构建了知识网络中四个动力要素在知识更新中发挥作用的"四力"模型及作用机制;最后,以浙江余姚灯具产业集群为例对模型作了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核心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生产型服务机构及政府机构等集群知识网络要素的作用发挥及其匹配是集群顺利升级的关键。
王娇俐王文平王为东
关键词:集群升级知识网络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王为东陈丽珍陈健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城市化面板分析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的研究被引量:96
2020年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我国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重要环境规制之一,但此交易市场建设能否诱发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仍然不足。以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16年全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诱发效果,并使用排列检验法进行有效性检验;进而,定量分析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运行后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探索七个试点效果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①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整体上诱发了试点地区的低碳技术创新活动。②各试点的政策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除重庆外的六个试点对政策响应较为迅速,其中北京、上海的诱发效果最显著,天津、广东、深圳和湖北次之,而重庆试点未能对政策作出充分的响应。③碳排放权交易对低碳技术创新作用中的政策"信号-预期"机制在我国首次得到验证,该机制在除重庆外的试点地区都得到了较好的构建。④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良好的协同作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但其未能与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相同作用;除重庆外,碳排放权交易这一市场型环境规制与控制型环境规制也呈现出协同作用。据此,应积极推进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以发挥其对低碳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但在统一市场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地区差异,分步骤稳步推进;还应注重加强政府政策信号管理,引导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活动。
王为东王冬卢娜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低碳技术创新
知识“循环”了吗?——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的知识依赖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低碳技术清洁化转型的难度和方式与技术活动对不同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密切相关,但系统性的依赖模式研究较少。以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SDM)实证检验区域低碳技术创新对本地知识存量、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等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并区分清洁与灰色两类低碳技术创新以探究知识依赖模式的可能差异。研究发现:(1)清洁与灰色技术创新的时空特征与路径依赖模式相似,两类创新都具有明显集聚性,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核心向外辐射,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且各类知识源对两类创新的作用方向一致。(2)两类技术创新对本地知识存量和国际知识溢出都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并对前者更为依赖。然而,两类创新又都受到省际知识溢出的显著抑制,使省际知识不能成为创新动能。(3)本地知识存量与国际知识溢出对两类创新的作用具有替代性,表明与两类知识相关的经济活动是竞争资源的排斥关系。可见,围绕低碳技术创新活动,国内外知识与省际间知识之间都存在令人担忧的互为排斥现象,表明低碳技术知识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未形成。对此,需要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努力,中央层面应加强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要素流动的国际协调,并承担改革国内束缚要素流动制度与建设跨区域治理机制的主体责任;东部沿海地区应积极融入国际知识循环,引领我国技术清洁化转型;中西部地区应主动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并尝试“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提升低碳技术水平。
王为东秦雪朱顾宇王冬
关键词:知识循环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城市建设能否加快低碳技术知识流动?被引量:1
2023年
低碳技术知识的流动与循环是“双碳”目标下构建“双循环”开放新格局、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但国内驱动政策研究缺乏。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218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专利信息反映低碳技术知识流动,采用多时点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内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低碳技术知识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总体上有效促进低碳技术知识流动,但主要表现为加快低碳技术知识流入,而试点政策对低碳技术知识溢出的促进作用没有显现,表明试点的示范效应不足。(2)试点政策能够促进灰色与清洁两类技术的知识流动,但对更具渐进增量特点的灰色技术作用更加显著,这与清洁技术知识流动速度极快的现实形成较大反差。(3)试点城市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层次有助于强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促进作用,且东中部地区、一、二线和非资源型城市的政策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应积极推动低碳城市试点的示范推广与扩区工作,激活清洁技术活动,并尝试采用差异化的试点政策;东中部地区与大城市应利用人才与产业等优势扶持清洁技术,引领深度低碳转型;西部地区、中小规模、资源型城市更应注重试点与其他政策的协同,以形成促进知识流动的政策合力。
王为东王笑楠江红莉
关键词:低碳技术知识流动低碳城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