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昕

作品数:33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孙应鳌
  • 4篇知行
  • 4篇知行合一
  • 4篇黔中
  • 4篇龙场
  • 2篇章句
  • 2篇哲学
  • 2篇文化
  • 2篇悟道
  • 2篇良知
  • 2篇龙场悟道
  • 2篇后学
  • 2篇本体
  • 2篇表彰
  • 2篇大师
  • 1篇多维度
  • 1篇多维度思考
  • 1篇性本善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经历

机构

  • 33篇贵阳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3篇王晓昕
  • 1篇黄竹兰
  • 1篇张小明

传媒

  • 9篇贵阳学院学报...
  • 4篇贵州社会科学
  • 3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贵州文史丛刊
  • 2篇中共宁波市委...
  • 2篇贵阳师范高等...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贵阳文史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孔学堂
  • 1篇中国儒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中王门经世致用的理论与实践
2017年
在黔中王学的思想系统中,经世致用的理论颇具创造性,其集中表现于治世、治人、治教、治政及治心等方面,而尤其以治心为要道。孙应鳌提出了"以用世为本"的七项主张,成为其治教、治人、治心的典范之作而鼓动当时。以马廷锡、李渭、孙应鳌等"理学三先生"为代表的黔中王学的经世之实践,推动了黔中在嘉、隆、万年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讲会高潮,形成了黔中王学五大重镇,遂与中原王学诸门的繁荣景象构成了遥相呼应之势。
王晓昕
关键词:经世致用
王阳明和贵阳城市精神被引量:3
2010年
一 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正德四年(1509年)于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开启了其“知行合一”学说发展的第一阶段。他在龙场彻悟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本然之知是内在于人心的,要使人的本然之知升华为自为之知,只需向内用力而不须向外求得。从知(本然之知)到行(致的功夫)再到知(自觉之知),构成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最初框架和结构。
王晓昕
关键词:知行合一龙场悟道本然学说人心
“致良知”与“物自体”——王阳明与康德的哲学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的最高范畴,而“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范畴的比较和考察,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处理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关系,又是怎样从认识论进入到伦理学的。从这些考察与比较中,可以看出阳明与康德在思考上的某些联系以及二者的明显区别。
王晓昕
关键词:致良知物自体认识论
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被引量:3
2007年
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二者的多重关系之中。由此而生的又一规定性是,公平正义是和谐状态的深刻本质,和谐状态是公平正义的外在表现。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启发性意义。公平正义应植于人的心灵与良知深处,这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而丰厚的资源。
王晓昕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和谐
王阳明“为教之变”中的本体与功夫——也从“静坐教法”谈起被引量:3
2008年
王阳明的学术历程可分为"为学"与"为教"两部分,而在"为教"历程中,作为功夫的"静坐教法",曾被人与作为本体的"致良知"宗旨简单地加于并列。事实上,阳明的思想体系内含两个不同的系列:本体与功夫。本体是他的学术主旨和立言宗旨,功夫是实现立言宗旨的手段和方法。两个系列相互依存,但不能混为一谈。"静坐"与"致良知"分属不同系列,二者之间不存在所谓"变"的关系。
王晓昕
关键词:本体功夫
黔中王门与泰州学案之思想互动被引量:2
2015年
黔中王门学者孙应鳌与李渭,虽未曾与泰州学案当家人王艮有过直接交往,却受其影响颇深。但孙、李同王艮之外的泰州弟子则过往甚密:应鳌与徐樾有直接师承关系,与罗汝芳、颜山农有思想互动;李渭与汝芳既为同宦,又为挚友,李渭还与耿氏三兄弟关系密切。在黔中王门与泰州学案的思想互动中,前者既有对后者思想上的认同,亦有反思和批评,然更多的是,黔中学者在此思想互动中,既体现出勤谨笃实的学风和尤重践行的品格,亦彰显了其逆时流而动之鲜明理论特色和独有之精神气象。
王晓昕
关键词:孙应鳌
阳明入黔前的黔中文化与文化人
2017年
对阳明入黔前的黔中文化的考察,至少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加以展开:文化本身以及从事文化的人。文化本身的考察则主要以儒、释、道三学的传播与开展为中心,其基本结论是在儒学方面:一是无学理可究,只在教民化俗;二是除"汉代三杰"外,既无名儒可举,亦无卓著可考。随着移民潮的来临,佛道二教亦在黔中发展开来。黔中的文化人则可梳理出三个不同阶段,即"汉代三杰""唐至元""明初至明中"来加以描绘,这些文化人,特别是第三阶段的大大小小的文化人纷纷汇入到业已形成的儒、释、道三潮中,已然成为了阳明心学催生与黔中王学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因。
王晓昕
关键词:黔中文化文化人
郑珍对王守仁表彰《古本大学》的表彰
2014年
郑、莫、黎三人及其思想,曾被人称为黔中王门最后的余波1,虽然他们未能如黔中王门发展的高潮期之孙、李、马2那样,为后世留下高深厚重的哲学著述,但亦并非如人们通常所了解的那样,仅仅游历于'辞章之习'。作为黔中王门最后的余波,郑珍的几篇小文章,如《甘秩斋〈黜邪集〉序》、《跋〈学部通辨〉》、《阳明祠观释奠记》,尤其是《古本〈大学说〉序》,似有超乎'辞章之习',而近于心性论之意蕴的倾向。郑珍在《古本〈大学说〉序》中,开宗明义,明确了称为古本的《大学》所据本,
王晓昕
关键词:辞章意蕴高潮期
“无善无恶”即是“至善”——王阳明“心之本体”的诠释连贯性与核心意蕴
2019年
王畿的"四无论"与钱德洪的"四有论"(实为"一无三有论")至少有一共同前提,即"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无论在其早期,还是在其中晚期,其"至善是心之本体"的提法未曾间断且具诠释的连贯性。他揭示出其心之本体的核心意蕴,吾心是至善所止之地,吾心即是吾性,至善既是心本体的本质性规定,亦是心本体的根源性存在。至善的特殊品质在于"诚"。
王晓昕
关键词:至善
王阳明龙场“臆说”两条——《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与《易》“贞”之略解被引量:2
2011年
《五经臆说》是阳明先生于龙场留下的重要佚著,但无论是古本《王文成公全书》还是今本《王阳明全集》,均只见其一十三条而未见完絷。其中《春秋左传》之"元年春王正月"条与《易经》中"贞"一条,阳明对之作了疏解,充分反映了阳明"龙场悟道"之初"以经注我"并"甚觉吻合"的基本理路。
王晓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