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海建

王海建

作品数:76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飞虱
  • 11篇水稻
  • 9篇稻飞虱
  • 9篇捕食
  • 8篇饲养
  • 7篇玉米
  • 7篇繁殖
  • 7篇白背飞虱
  • 6篇叶螨
  • 6篇瘟病
  • 6篇西藏飞蝗
  • 6篇活性
  • 6篇飞蝗
  • 6篇捕食螨
  • 5篇拒食
  • 4篇稻瘟
  • 4篇稻瘟病
  • 4篇稻瘟病菌
  • 4篇豆蚜
  • 4篇杀菌剂

机构

  • 74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四川省农业厅
  • 3篇贵州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瑞进特科...
  • 1篇四川省农业农...
  • 1篇四川省农业厅...

作者

  • 75篇王海建
  • 60篇蒋春先
  • 55篇李庆
  • 49篇杨群芳
  • 11篇陈华保
  • 11篇张敏
  • 9篇邱小燕
  • 9篇龚国淑
  • 9篇杨春平
  • 8篇蒋素容
  • 8篇李沛利
  • 8篇常小丽
  • 6篇周苗苗
  • 5篇封传红
  • 4篇徐翔
  • 4篇李钊君
  • 4篇杨文钰
  • 4篇蒋素蓉
  • 3篇王学贵
  • 3篇马利

传媒

  • 4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昆虫学报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生物防治...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保护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医生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大豆科技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0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ED单波长灯对柑橘果园昆虫的诱捕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根据不同昆虫对单波长光源趋性的选择性差异,研究不同单波长灯对柑橘园内不同昆虫的诱捕作用。以19种单波长LED灯为对象,连续波长LED灯为对照,在柑橘园内调查诱捕的昆虫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昆虫对不同LED单波长灯具有选择性,375、378、385、393、395、397、401、403、407、411 nm波长灯适宜对鳞翅目昆虫的诱捕;395 nm和405 nm波长灯适宜对鞘翅目昆虫的诱捕;385 nm波长灯适宜对半翅目昆虫的诱捕。395 nm和405 nm波长灯分别对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和丽金龟科Rutelinae昆虫诱捕效果明显。结果显示LED单波长灯在诱捕防治柑橘害虫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马雨晴杨春平刘静香张敏邱小燕罗丽雅王海建陈华保
关键词:柑橘诱虫效果
四川地区白背飞虱虫源地分析及迁入路径被引量:3
2017年
为明确四川稻区白背飞虱迁入种群虫源地分布及迁飞路径,运用HYSPLIT 4.8平台和Arc GIS对2012年四川17个站点5—7月白背飞虱灯诱高峰日进行了轨迹模拟、虫源地分析,并运用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白背飞虱主要迁入高峰日的虫源地进行风场分析。结果表明:(1)早期5—6月迁入四川盆地的白背飞虱主要降落于川南和川东地区,川南早期虫源主要来自越南和老挝北部和云南南部、东部及东北部地区,川东主要集中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以及湘鄂渝交界处,少量来自广西西北部地区,7月白背飞虱的迁飞因受到西南、偏南及东南气流的影响,其虫源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重庆、广西、湖南及湖北。(2)白背飞虱迁入四川盆地的路径主要有4支,第一支,白背飞虱随西南或偏南气流由云南经贵州西部迁入川南,或再经贵州东北部和重庆迁入川东;第二支,白背飞虱随偏南气流由广西经贵州中部迁入川南,或经贵州东北和重庆迁入川东;第三支,由湖南经重庆随东南或偏南气流迁入川东;第四支,由云南随偏南气流迁入川西。(3)由于特殊地形地势的影响,四川盆地白背飞虱的迁入始期和主要迁入期是由东南向西北发生发展;四川稻区白背飞虱主要迁入峰集中在7月份,早期5—6月高峰数较少,且集中在川南和川东地区,总体上迁入峰变化表现为由东南至西北依次减少,以上对四川稻区白背飞虱监测预警有重要意义。
毕建春陈星燎蒋春先李庆封传红马利王海建杨群芳
关键词:白背飞虱虫源地风场分析
低温和光周期对西藏飞蝗体内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探讨西藏飞蝗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采用全光照(24L/0D)、全黑暗(0L/24D)与5℃低温相结合的试验处理,研究了低温和光照胁迫对西藏飞蝗体内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飞蝗虫体脂肪含量以未经低温胁迫的全光照处理最高,达到11.8%.经低温和黑暗处理的西藏飞蝗虫体脂肪含量最低,为4.7%.经低温胁迫处理后虫体的海藻糖、甘露醇以和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未经低温胁迫处理.虫体糖原含量以未经低温胁迫的全光照处理最高,达6.40 mg·g^(-1).低温和黑暗处理还诱导丙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累积,促使西藏飞蝗体内多种氨基酸、甘油、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积累,糖原和脂肪含量降低.
朱昱翰李庆杨刚白马吞珠匡健康蒋春先王海建杨群芳
关键词:光周期西藏飞蝗
温度和紫外辐射胁迫对西藏飞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为探讨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报道了温度和紫外辐射胁迫对西藏飞蝗抗氧化系统影响。以西藏飞蝗成虫为试材,研究5—20℃低温、30—45℃高温胁迫和紫外线辐射对其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在5—20℃低温胁迫下,成虫体壁和消化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在30—35℃高温胁迫下,成虫SOD、POD和CAT活性分别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35℃时,3种氧化酶活性均下降。长波紫外辐射(UV-A)和中波紫外辐射(UV-B)对处理后24h和72h成虫的SOD活性的影响大于可见光,在UV-A、UV-B和可见光3种光波长处理下,成虫的POD和CAT活性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UV-B对两种酶活性影响大于UV-A和可见光,表现为UV-B处理组>UV-A处理组>可见光处理组;UV-A和UV-B处理能导致虫体体壁MDA含量明显升高,且对脂质过氧化的诱导存在时间效应;雌虫体壁、雌虫消化道、雄虫体壁和雄虫消化道的MDA含量分别在UV-B72h、UV-A72h、UV-A72h和UV-B72h达最大值0.72、0.88、0.66和0.94 nmol/g鲜重。在20—5℃低温胁迫下,西藏飞蝗成虫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能较好的保护自身免遭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西藏飞蝗对高温忍耐力差,在高于35℃高温胁迫下,成虫SOD、POD、CAT活性均下降;在长波和中波紫外辐射下,西藏飞蝗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是西藏飞蝗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的青藏高原的一种重要适应。
李庆吴蕾杨刚匡健康封传红罗怀海杨群芳蒋春先王海建
关键词:西藏飞蝗抗氧化酶膜脂过氧化环境胁迫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被引量:9
2011年
玉米套大豆是指在集成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的条件下,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在其宽行中套种2~3行大豆,实现玉豆双丰收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为了推进玉米套大豆生产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雍太文杨文钰王小春刘卫国杨峰王海建
关键词:综合栽培技术大豆玉米秸秆覆盖直播技术
“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关于人才培养的综合教育理念。本文围绕植物保护专业专业核心课普通昆虫学课堂教学,从课程思政必要性、课程教学目标、思政案例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思政育人目标达成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实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
蒋春先李庆王海建
关键词:普通昆虫学教学改革
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的抗生性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在室内28℃条件下,采用离体叶片饲养,建立实验种群生殖力表的方法,评价了8个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抗生性。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在玉米不同自交系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自交系‘H1014168’的朱砂叶螨,雌成螨存活率最低,8d后仅为10.7%,幼螨、若螨的平均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2.65d和4.23d,内禀增长力(rm)最小,为0.205 4。而取食‘H1019005’和‘H1014603-1’的雌成螨8d后存活率达85.2%和82.7%,幼螨、若螨平均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2.05d和2.67d及2.18d和3.34d,rm最大,为0.250 9和0.320 5。由此可知,8个自交系对朱砂叶螨的抗生性存在显著差异,‘H1014168’对朱砂叶螨的抗生性较强,而‘H1014603-1’和‘H1019005’则较弱。
熊敏杨群芳黄玉碧李庆刘应红蒋春先王海建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朱砂叶螨繁殖力内禀增长力
四川省蚱总科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被引量:3
2007年
记述采自四川省雅安地区蚱总科昆虫,发现2新种,四川佯鳄蚱Paragavialidium sichuanensis sp.nov.及拟短背蚱Tetrix parabrachyno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郑哲民王海建石福明
关键词:直翅目蚱总科
4种寄主植物对圆粒短角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明确圆粒短角棒Ramulus rotundus适宜寄主植物。【方法】室内控温控湿条件下,用十里香、樱桃、月季和小麦4种植物饲养圆粒短角棒,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并组建生命表。【结果】圆粒短角棒取食4种植物均可完成世代发育,但寄主植物种类对其虫态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及种群参数影响明显。取食十里香的圆粒短角棒若虫总发育时间仅124.67 d,显著短于取食小麦的132.67 d;取食小麦的圆粒短角棒若虫期总存活率显著低于取食十里香和月季的个体;发育至成虫后,取食樱桃的圆粒短角棒雌成虫存在产卵高峰,其每雌总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达411粒,十里香处理组的雌成虫产卵期最长,达110 d。种群参数表显示,十里香处理组的圆粒短角棒种群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分别为0.0096 d^(-1)、1.0096 d^(-1)和5.2729,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寄主植物种类是影响圆粒短角棒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圆粒短角棒取食十里香的生长发育及种群繁殖能力均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试验结果为圆粒短角棒的室内繁育和野外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余思源赵山行蒋春先邓晓悦李庆张伟杨群芳王海建
关键词: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生命表
一种捕食螨释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释放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捕食螨释放装置,属于害虫生物防治用品技术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释放箱,所述释放箱的上部安装有挡雨板,所述释放箱的箱体上设置有释放通道,所述释放通道的周围连接有导螨绳,所述释...
李庆张誉心欧阳静祺蒋春先杨群芳王海建刘冲冉路遥黄婷婷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