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绪英

作品数:44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六盘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2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植物
  • 8篇黄酮
  • 7篇药用
  • 7篇小檗
  • 5篇盐酸
  • 5篇盐酸小檗碱
  • 5篇小檗碱
  • 4篇皂苷
  • 4篇正交
  • 4篇七叶
  • 4篇七叶皂苷
  • 4篇总黄酮
  • 4篇娑罗子
  • 4篇抗氧化
  • 4篇花色
  • 4篇超声提取
  • 4篇纯化
  • 3篇资源调查
  • 3篇紫色
  • 3篇紫色马铃薯

机构

  • 33篇六盘水师范学...
  • 8篇六盘水师范高...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贵州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3篇王绪英
  • 19篇向红
  • 13篇左经会
  • 12篇林长松
  • 10篇孙爱群
  • 7篇廖雯
  • 6篇周庆萍
  • 6篇翁贵英
  • 5篇于振
  • 4篇苏成付
  • 4篇杨再超
  • 4篇朱毅
  • 3篇杨友联
  • 3篇王伟
  • 2篇赵永芳
  • 2篇匡其羽
  • 1篇周雪林
  • 1篇李松
  • 1篇李金辉
  • 1篇方玉梅

传媒

  • 7篇六盘水师范高...
  • 6篇六盘水师范学...
  • 4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北方园艺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农产品加工(...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种子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食品工业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果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研究地果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地果中黄酮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果中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5%酒精以1∶10的料液比提取3次,每次1.5 h。
王绪英向红
关键词:地果黄酮化合物
珍珠菜rDNA ITS序列扩增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以贵州境内珍珠菜属植物为材料,对其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实验共得到7个种的ITS序列,它们分别是:过路黄(Lysi machia christinae,GenBank登录号FJ362382),矮桃(L.cle-throides,GenBank登录号FJ362383),叶头过路黄(L.phyllocephala,GenBank登录号FJ362386),临时救(L.con-gestiflora,GenBank登录号FJ362387),显苞过路黄(L.rubiginosa,GenBank登录号FJ362388),茂汶过路黄(L.stellarioides,GenBank登录号FJ362384),腺药珍珠菜(L.stenosepala,GenBank登录号FJ362385),其中后2个种是国际上首次得到的。采用Blast方法将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搜索,采用邻接法构建与其相关植物的ITS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珍珠菜属7种植物ITS序列总长度为613--620 bp;ITS1区序列长度为234--239 bp,5.8SrDNA区序列长度163 bp,ITS2区序列长度216--219 bp,7种植物的ITS序列差异主要集中在ITS1与ITS2区。聚类分析将茂汶过路黄聚为一支,其它6种植物聚为一支,表明茂汶过路黄与其它6种植物的碱基差异较大,从分子水平上支持据形态特征把花辐射生长的茂汶过路黄另立一类。
孙爱群向红王绪英
关键词:珍珠菜属ITS
不同烹饪方式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含量及组分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紫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花色苷含量及组分的影响,选择了清蒸、水煮、微波和油炸等4种不同烹饪方式对富含花色苷紫色马铃薯品种"黑金刚"进行处理,采用p H示差法检测了处理后样品中总的花色苷含量,并采用HPLC-VWD法检测了不同烹饪方式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中不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5 min时间内,清蒸处理样品总花色苷含量损失最少,损失率为9.18%;其次是微波和水煮,损失率分别是22.65%和29.97%,油炸处理损失最多,高达44.35%。造成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组分牵牛花素-3-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损失最大的烹饪方式是水煮,其次是微波处理;造成芍药素-3-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损失最大的烹饪方式均为油炸,其次是微波;造成飞燕草素-3-p-香豆酰-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和牵牛花素-3-咖啡酰-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牵牛花素-3-p-香豆酰-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和牵牛花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p-香豆酰-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损失最大的烹饪方式均为油炸,其次均为水煮。在短时间的烹饪条件下,清蒸是4种烹饪方式中最佳的食用紫色马铃薯的方法。
于振王伟苏成付周庆萍王绪英朱毅
关键词:烹饪紫色马铃薯花色苷
超声提取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工艺的优化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优选出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盐酸小檗碱在医药工业上的研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乙醇为溶媒,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L(934)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倍数对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成本及提取效率,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以150倍45%乙醇作溶媒,60℃超声提取一次,时间为40min。【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超声提取永思小檗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含量达11.9633mg/g,进一步证实以乙醇为溶媒、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小檗碱的可行性。
王绪英向红左经会林长松杨再超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乙醇超声提取法
正交设计提取酸模中黄酮化合物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酸模(Rumex acetosa Linn.)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即乙醇浓度85%、提取时间3h、料液比1:10。影响提取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溶媒倍数。
王绪英
关键词:酸模黄酮化合物正交设计
贵州西部喀斯特山区珍稀濒危和特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008年以来,通过对贵州西部喀斯特山区30余个乡镇进行了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考察研究。研究结果:该区有珍稀濒危86种(含变种),其中国家Ⅰ级野生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光叶珙桐、云南穗花杉等17种,国家Ⅱ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有连香...
左经会王绪英向红孙爱群
关键词:物种分类地理分布
六盘水彝族药用蕨类植物种类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六盘水彝族药用蕨类植物种类、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为民族药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走访、文献查阅、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六盘水有彝族药用蕨类植物19科29属45种。结论:这些蕨类植物对于民间常见的、多发性的疾病有较好疗效,且大多数种类分布广泛。
向红向荣左经会王绪英廖雯匡其羽
关键词:彝药蕨类植物
不同溶剂提取法对赤胫散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分别以80%乙醇、甲醇为提取溶剂,芦丁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于510nm处测定不同溶剂提取时赤胫散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3.17%。
王毅红王绪英
关键词:总黄酮
酸模属5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比较
2014年
为了探明酸模属(Rumex)植物种间亲缘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对酸模属5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酸模属5种植物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共11条酶带,不同种间酶谱存在较大差异;聚类分析表明,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尼泊尔酸模(R.nepalensis)、钝叶酸模(R.obtusifolius)、皱叶酸模(R.crispus)这4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戟叶酸模(R.hastatus)与这4种酸模的亲缘关系较远,且戟叶酸模是5种酸模中的较原始种。由结果可知,POD酶谱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种间的遗传差异,有助于酸模属物种的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
翁贵英孙爱群杨友联王绪英林长松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聚类分析亲缘关系
尔小草等几种蕨类植物抗菌作用研究
用70%乙醇对瓶尔小草、蜈蚣蕨、刺齿贯众、单芽狗脊蕨、阴地蕨、凤尾蕨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浓缩至浸膏状,采用二倍稀释法将其配成不同浓度药液,采用平板打孔法,进行抗菌检测。结果表明,瓶尔小草、蜈蚣蕨、刺齿贯众和单芽狗脊蕨的醇...
向红王绪英左经会廖雯
关键词:蕨类植物醇提液抗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