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赛赛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对马耳蕨孢子囊早期发育的显微结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光镜对对马耳蕨(Polystichum tsus-simense)孢子囊的早期发育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对马耳蕨孢子囊起源于羽状叶的一个表皮细胞,经过横分裂和斜向分裂形成外套层原始细胞和内部细胞,外套层原始细胞分裂分化成孢子囊壁,内部细胞发育形成内外绒毡层和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孢子四分体.在发育过程中,孢子囊腔内先后出现了孢囊被和孢子被.对马耳蕨孢子囊的发育类型属于薄囊蕨型.揭示了对马耳蕨孢子囊的早期发育规律,为蕨类植物的发育生物学和系统进化提供科学依据.
- 王赛赛王全喜戴锡玲
- 关键词:对马耳蕨光镜
- 红盖鳞毛蕨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采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Eaton)O.Ktze.)的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征可将其孢子发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1)孢子母细胞及其减数分裂阶段:孢子母细胞壳在孢原细胞末期开始形成,位于孢子母细胞及其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外侧,PAS反应显示其为多糖性质,与胼胝质壁为同功结构;在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孢子之间产生孢子外壳,从功能、形成位置和时间上看与胼胝质壁相似,但苏丹黑B反应显示其可能含有脂类物质,与孢子母细胞壳和胼胝质壁不同。(2)孢子外壁形成阶段:外壁为乌毛蕨型(Blechnoidal-type),由薄的多糖性质的外壁内层和表面平滑的孢粉素外壁外层构成;小球参与外壁外层的形成,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小球的中央区域和外壁外层内侧部分由红色(多糖)变为黄色,小球的表面区域和外壁外层部分始终被染成黑色(脂类),可知小球与外壁同步发育。(3)孢子周壁形成阶段:周壁为凹陷型(Cavate-type),包括2层,内层薄,紧贴外壁,外层隆起形成孢子脊状褶皱纹饰的轮廓,以少见的向心方向发育;苏丹黑B和PAS反应观察周壁被染成橙色,推测其可能由多糖等成分构成;孢子囊壁细胞参与周壁的形成。本研究为揭示蕨类植物孢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 戴锡玲王赛赛曹建国王全喜
- 关键词:孢子发育超微结构细胞化学
- 团扇蕨是观察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的好材料被引量:2
- 2012年
- 团扇蕨[Gonocormus minutus(Blume)Bosch]是观察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过程的一种好材料。以团扇蕨为材料观察孢子囊发育具有取材容易、方便确定和获得孢子囊发育的各个时期、方便进行半薄切片和观察、可代表大多数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的特点(薄囊型)等优点,可为丰富《植物学实验》的教学材料提供资料。
- 戴锡玲王赛赛王全喜
- 关键词:蕨类植物
- 团扇蕨孢子发生和发育的显微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团扇蕨(Gonocormus minutus(Blume)Bosch)孢子的发生和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团扇蕨孢子为多边圆形,三裂缝不明显,外壁表面光滑,周壁薄,紧贴外壁表面,由周壁形成乳头状或颗粒状纹饰。在外壁形成后期,孢子表面和囊腔中出现大量小球;在周壁形成时期,孢子表面和周围出现较多小球体;小球和小球体参与孢子壁的形成。团扇蕨绒毡层为混合型,内层为周原质团绒毡层;外层为腺质型绒毡层。本文为膜蕨科系统演化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
- 戴锡玲王赛赛曹建国王全喜
- 关键词:孢子发育绒毡层
- 不同培养密度条件下水蕨配子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以模式植物水蕨两性配子体和雄配子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密度条件下蕨类植物配子体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探讨了水蕨配子体光系统Ⅱ(PSⅡ)对不同培养密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培养密度条件下水蕨两性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Fv/Fm和qP值都明显高于雄配子体,且差异显著,两者之间的qN值无显著差异.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加,水蕨两性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qP和qN值随之减少,雄配子体的ФPSⅡ、ETRPSⅡ、qP和qN值先升高后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各项荧光参数发现:水蕨两性配子体PSⅡ的活性相对比雄配子体高,两性配子体和雄配子体的光保护能力相似,100个孢子/mL的培养密度有利于水蕨雄配子体的生长.
- 戴锡玲张莹姜楠王赛赛王全喜
-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水蕨雄配子体
- 水蕨孢子囊早期发育的超微结构被引量:3
- 2011年
- 利用透射电镜对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孢子囊的早期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蕨的孢子囊是由叶片表皮的原始细胞发育而来,经过横向和纵向分裂形成外套层原始细胞和内部细胞,此过程中各个细胞内线粒体和叶绿体逐渐变大,变发达;之后外套层原始细胞继续纵分裂形成孢子囊壁细胞,内部细胞分裂形成内外两层绒毡层和孢子母细胞,此过程中电子密集物在分裂最为旺盛的细胞内体积最大,数量最多;最后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孢子,此时可见孢子之间以及孢子与原生质团之间均存在着表面膜.内层绒毡层为周原质团绒毡层,外层绒毡层为腺质型绒毡层.水蕨孢子囊的早期发育属于薄囊蕨型发育.
- 王赛赛戴锡玲王全喜
- 关键词:水蕨超微结构绒毡层
- 红盖鳞毛蕨孢子囊早期发育与质体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Eaton)O.Ktze.)孢子囊的发育及在此期间质体的分化过程。研究表明:(1)红盖鳞毛蕨孢子囊的发育类型属于薄囊蕨型;(2)绒毡层为混合型,即内层绒毡层为原生质团型,外层绒毡层为腺质型;(3)孢子囊原始细胞中的质体通过3条路径分化,其一,原始细胞中含淀粉粒的质体通过分裂分配到下方细胞,继而进入孢子囊柄;其二,原始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生质体被分配到上方细胞,进而被分配到除顶细胞外的原基细胞中,顶细胞将含淀粉粒的质体通过分裂分配到外套层原始细胞中;其三,顶细胞也将具淀粉粒的质体通过分裂分配到内部细胞,使分裂产生的孢原细胞和绒毡层原始细胞具新生质体;造孢细胞和孢子母细胞的质体具淀粉粒,孢子母细胞还具油体,新生孢子中具造粉体和油体;两层绒毡层具新生质体,随着退化外层绒毡层出现造粉体,内层绒毡层出现油体;(4)红盖鳞毛蕨与少数被子植物小孢子发育阶段质体分化模式类似,由前质体分化为造粉体再到油体。研究结果为蕨类植物质体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差异分化提供了新观察资料,为蕨类植物发育生物学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戴锡玲王赛赛曹建国王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