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瓮生彬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头
  • 5篇乳头状
  • 5篇乳头状癌
  • 5篇细胞
  • 5篇内皮
  • 5篇甲状腺
  • 5篇甲状腺乳头状...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PCNA
  • 3篇性细胞
  • 3篇增殖
  • 3篇增殖性
  • 3篇增殖性细胞核...
  • 3篇细胞核
  • 3篇细胞核抗原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抗原
  • 3篇核抗原
  • 3篇ER

机构

  • 8篇河北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边防军医训练...

作者

  • 8篇瓮生彬
  • 4篇张淑艳
  • 4篇杨永丰
  • 4篇张建波
  • 4篇郑超
  • 3篇白杰
  • 3篇徐德龙
  • 3篇谭龙
  • 2篇叶红卫
  • 2篇王聪
  • 2篇邸科前
  • 2篇高文山
  • 2篇赵燕燕
  • 2篇陈首英
  • 2篇杨信才
  • 1篇杨永风
  • 1篇张建军
  • 1篇刁丽君
  • 1篇席阿丽
  • 1篇张大辉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探讨两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ER表达。结果: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VEGF、ER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协助诊断指标,是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腺瘤生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瓮生彬张建波张淑艳郑超白杰徐德龙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超短波治疗大鼠断尾再植后血管危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超短波(ultrashort wave,USW)对鼠断尾再植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3月龄雌性SD大鼠80只,体重232.8~289.6 g,随机分为5组。各组保留尾侧静脉、尾骨后断离鼠尾,A组结扎尾动脉;B、C、D、E组均吻合尾动脉,建立断尾再植模型。术后B组正常管理;C组立即按3.125 mL/kg剂量腹腔注射稀释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1 mg/mL)。D、E组立即给予局部吻合口处USW治疗(1次/d),至术后5 d,D组剂量:3档,50 mA,20 min;E组剂量:2档,28 mA,20 min。术后观察鼠尾成活情况至10 d;手术前后测鼠尾吻合口近远侧皮温差并计算术后与术前的变化值;术前从内眦及术后8 h从尾尖各采血1次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 d A、B、C、D、E组鼠尾成活率分别为0(0/14)、36.4%(8/22)、57.1%(8/14)、22.2%(4/18)、75.0%(9/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35,P=0.001);E组成活率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间鼠尾皮温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5 d、6 d及7 d各组间比较鼠尾皮温差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8 h B组皮温差变化值大于D组(P<0.05);术后5 d C组大于D组(P<0.05);术后6 d A、B、C组均大于D组(P<0.05);术后7 d A、E组低于B、C组(P<0.05),D组低于B组(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 A、B、C组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D组(P<0.05),手术前后变化值A、B组显著低于D组(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大鼠断尾再植模型可行。USW治疗能提高鼠断尾再植成活率,在术后7 d内能减小皮温差,提高术后早期NO浓度,防治血管危象。
谭龙高文山席阿丽王聪陈首英赵燕燕邸科前杨信才瓮生彬
关键词:血管危象超短波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大鼠断尾再植后超短波治疗影响鼠尾成活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鼠断尾再植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断尾再植模型:除尾侧静脉、尾骨保留,断离尾,吻合尾动脉。80只3月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4组:空白组(0组)、模型组(1组)、对照组(2组)和超短波(USW)组(3组)。3组又分高剂量组(3A组)、低剂量组(3B组)。0组结扎尾动脉,其余组均吻合。1组正常管理;2组术后5d天每天1次予罂粟碱液;3组术后5d每日1次予局部吻合口处USW治疗20min:3A组USW剂量为3档,50mA,3B组剂量为2档,28mA。观察鼠尾成活情况10d。分组前测鼠尾吻合口近、远侧皮温差1次,每日测1次。分组前和术后第8h,测血浆NO。结果鼠尾成活率:断尾组0%,断尾再植组44%,P=0.002;断尾再植的各组(1、2、3A、3B组)间成活率比较:3B组〈2组〈1组〈3A组,P=0.022;3B组与1组比较,P=0.031;2组与1组比较,P=0.221。皮温差变化量术后较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3A组〈1组,P=0.028;术后第6天:3A组〈3B组〈1组〈2组,P=0.024;术后第7天:3B组〈1组〈3A组〈2组,P=0.001。NO术后较术前比较:3B组〉3A组〉2组〉1组〉0组,P=0.000。结论实验大鼠断尾再植模型可行:USW治疗能提高鼠断尾再植存活率,在术后第1、6、7天,能减小皮温差,提高术后第8hNO浓度,防治血管危象。
谭龙高文山席阿丽王聪陈首英赵燕燕邸科前杨信才瓮生彬
关键词:超短波血管危象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CNA、VEGF表达。结果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且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PCNA、VEGF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瓮生彬张建波郑超杨永丰张淑艳徐德龙
关键词:增殖性细胞核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瓮生彬郑超叶红卫张建波谭龙史春云张大辉王建国刁丽君张淑艳杨永丰白杰
该课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将PCNA、VEGF、ER三个指标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及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中进行研究探索,结果显示: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性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及相关性;PCNA、VE...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
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VEGF、ER表达。结果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三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具有相关性。结论PCNA、VEGF、ER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瓮生彬郑超张淑艳张建波杨永丰赵军峰白杰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雌激素受体
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PCNA、VEGF、ER表达。结果 PCNA、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CNA与VEGF呈正相关关系(r=0.8,P<0.01),与ER呈负相关关系(r=-0.3,P<0.05)。结论 PCNA、VEGF、ER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瓮生彬张丽华杨永风叶红卫李菲徐德龙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增殖性细胞核抗原内皮生长因子
镰状钩刀行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镰状钩刀错位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98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取镰状钩刀错位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肛裂手术。结果临床观察,近期疗效100%。2组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镰状钩刀行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永丰瓮生彬张建军
关键词:肛门内括约肌陈旧性肛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