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振明
- 作品数:217 被引量:1,02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考虑量测误差的反分析方法
- 由于量测误差的存在,使反分析参数的可靠性降低。分析了路堤工程量测误差的来源以及确定方法,以及采用极大似然法导出了包含协方差矩阵的最小化目标函数表达式,并推导了测斜仪的协方差矩阵。将最小化目标函数值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值可...
- 陈建峰石振明张雷沈明荣
- 关键词:反分析协方差矩阵遗传算法
- 文献传递
- 不同加载路径对岩石变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5
- 2003年
- 以往在研究岩石的力学特性时,大都采用持续加载的方法进行试验,三向压缩试验也不例外。就绝大多数工程而言,所遇到的却是在某种应力状态下由于开挖而产生一个方向应力减小、其他几个方向应力增大的现象。根据工程对岩体稳定性评价的要求,应该模拟不同加载路径的应力状态下的试验条件,以便掌握在该试验条件下岩石所作出的力学响应。通过对红砂岩在不同加载路径条件下的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加载路径所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对岩石的变形影响,得出了在不同加载路径条件下,岩石变形表现与常规试验有较大差异,有着较明显的非线性特性的结论。
- 沈明荣石振明张雷
- 关键词:岩石力学三轴试验加载路径非线性
- 杭州地铁一号线闸弄口站监测分析
-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监测技术在杭州地铁一号线闸弄口站中的应用,重点阐述该监测技术的设计、实施及效果。本工程主要实施了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监测和周围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并对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频率及警戒值的设置都作...
- 贺小涛石振明
-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技术沉降
- 文献传递
- 非均质结构堰塞坝溃决机理模型试验被引量:4
- 2023年
- 堰塞坝是由滑坡等失稳地质体快速堆积并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天然坝体,溃决后会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深入开展非均质结构对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研究,可为堰塞坝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提供重要参考。依托自主研发的水槽试验装置,通过开展不同结构类型堰塞坝的溃决模型试验,分析了均质、竖向非均质和水平非均质结构对坝体溃决的影响。研究发现:1)堰塞坝侵蚀过程受局部区域材料性质影响严重。2)均质坝中,随着中值粒径增大,材料抗侵蚀能力增强,溃决特征先由层状冲刷变为陡坎侵蚀,再变为多级陡坎侵蚀,峰值流量逐渐减小,峰现时间逐渐推迟。3)竖向非均质坝中,坝体上部材料主要影响溃口形成阶段历时和坝前水位;中部材料主要影响溃口发展阶段的溃口下切速率;底部材料主要影响下游坡脚稳定性和残留坝体形态。受溃口加速下切和溃决流量增加彼此间相互叠加影响作用,中部及底部材料分布对峰值流量的影响最为显著。4)水平非均质坝中,坝体内部4个区域对溃口发展的影响不同。过流侧上方材料影响溃决前期的溃口下切速率;过流侧下方、对岸侧上方材料分别影响溃决中后期的溃口下切、展宽速率;对岸侧下方材料对溃口发展影响最小。泄流槽设计时,应考虑非均质结构的影响,基于坝体结构特征采用工程措施限制溃口深切、促进溃口展宽,以降低峰值流量。
- 石振明张公鼎彭铭钟启明蔡烁
- 关键词:堰塞坝物理模型试验
- 杭州地铁一号线闸弄口站监测分析
-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监测技术在杭州地铁一号线闸弄口站中的应用,重点阐述该监测技术的设计、实施及效果。本工程主要实施了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监测和周围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并对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频率及警戒值的设置都作...
- 贺小涛石振明
-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监测地铁工程
- 加筋路堤稳定性综合分析方法
- 软土路基上加筋路堤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圆弧滑动极限平衡法进行分析,加筋路堤的破坏可以归纳为圆弧内加筋的破坏、圆弧外加筋的破坏以及加筋路堤的整体破坏.提出了计算加筋路堤稳定系数K的3个不同的稳定系数表达式,分别称之为圆弧内部稳...
- 陈建峰石振明孙红
- 关键词:道路工程加筋路堤
- 文献传递
- 2010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 2010年
- 石振明
- 关键词:城市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上海世博会地质灾害
- PHC管桩静载荷试验破坏模式初探被引量:2
- 2002年
- 通过对PHC管桩静载荷试验曲线形态、Q~S曲线特征点和桩顶柔度分析,归纳出几点地基破坏和 桩身破坏的不同特征,提出一种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 朱家文石振明
- 关键词:PHC管桩静载荷试验破坏模式
- 热冲击后花岗岩劈裂面微观特征及力学机制分析
- 岩石试件的机械破坏留下的破裂面是岩石破坏过程的记录,其破裂面上蕴藏着关于破裂机理的信息,通过研究岩石的破裂面上的微观形貌可以进一步认清岩石微观结构的组成,发现岩石的微观缺陷,从而追溯
- 李华石振明
- 关键词:热冲击
- 文献传递
- 崩滑碎屑体堵江成坝研究综述与展望被引量:14
- 2020年
- 堰塞坝是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斜坡失稳体堵塞河流而形成的天然坝体。中国是堰塞坝的高发区,在作者团队所统计的全世界范围内堰塞坝案例中,发生在中国的高达758例,占比59%。近年来,频发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极端气候灾害(台风、暴雨、融雪等)诱发了大量的堰塞坝,严重威胁所在流域的生命财产安全。崩滑碎屑体堵江形成的堰塞坝通常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溃决程度大、溃决速度快,容易形成巨型洪灾,对下游生命财产造成更大危害。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一般堰塞坝堵江研究与崩滑型堰塞坝成坝特点,然后归纳了崩滑碎屑体运动及破碎机理和碎屑体堵江成坝机理,重点关注成坝过程中的颗粒分选和堆积形态规律。在此基础上,明确颗粒破碎和水流条件对坝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和稳定性作用的研究较少。经过本文初步研究,得出崩滑碎屑体堵江通常有3种成坝模式:滑入型、爬高型和折返型,不同类型堰塞坝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堰塞坝的稳定性与坝体关键特征参数(几何形态、坝体结构和物质组成)密切相关,而坝体特征参数又主要由崩滑体在运移过程中碰撞破碎和入河堵江时的固液耦合作用共同决定。考虑上述两种因素,结合物源性质、边坡地形、河谷及水流条件,拟开展成坝影响因素与堰塞坝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及稳定性的内在关系研究,以便建立基于坝体稳定性快速评价的坝体特征预测模型。研究的开展可为堰塞坝形成前坝体特征的事先预测及堰塞坝形成后坝体稳定性的快速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郑鸿超石振明彭铭周圆媛
- 关键词:堰塞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