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仲流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愈合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断裂
  • 1篇伤科
  • 1篇伤科黄水
  • 1篇失稳
  • 1篇受伤
  • 1篇受伤时间
  • 1篇数对
  • 1篇前交叉韧带
  • 1篇前交叉韧带断...
  • 1篇桡骨小头
  • 1篇桡骨小头骨折
  • 1篇小头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评估
  • 1篇内固定
  • 1篇抗菌洗液
  • 1篇可吸收
  • 1篇可吸收棒

机构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3篇罗仲流
  • 1篇沈楚龙
  • 1篇范伟锋
  • 1篇高志
  • 1篇胡勇
  • 1篇罗仲流

传媒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受伤时间及次数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前外侧旋转失稳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受伤至手术时间及受伤次数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膝关节前外侧旋转失稳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因单纯单侧前交叉韧带断裂在我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113例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伤到手术时间、受伤次数、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前Tegner评分、Beighton评分、BMI、轴移结果。按轴移试验结果分为病例组(高度轴移,Π度或Ш度,34例)和对照组(低度轴移,0度或I度,79例),对两组人口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两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0~3个月、3~12个月、12个月以上三组,对三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受伤至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6,P<0.001);受伤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0,P<0.001);受伤至手术时间超过12个月(OR=2.43,95%CI2:1.05~12.44),受伤两次及以上(OR=9.08,95%CI1:2.02~40.86),出现高度轴移的几率越高。0~3个月、3~12个月、12个月以上三组间比较,年龄、性别、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前Tegner评分、Beighton评分、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高度轴移的发生率有差异(χ2=17.76,P<0.001),受伤次数有差异(χ2=59.85,P<0.001)。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越长,受伤两次及以上,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出现高度轴移的几率越高。
罗仲流罗仲流胡勇高志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断裂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桡骨骨折患者24例,根据骨折情况,采取桡骨小头摘除4例,采取可吸收棒内固定12例,采取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8例,并观察肘关节活动情况和力量、稳定性、疼痛。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肘关节评分中,行桡骨小头摘除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3分;行可吸收棒内固定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8分;行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的肘关节平均评分为81分。行桡骨小头摘除的优良率100%,采取可吸收棒内固定的优良率为100%,采取克氏针加可吸收棒内固定的优良率为100%。结论 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在能够恢复解剖关系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以重建解剖结构,若无法恢复则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
罗仲流沈楚龙范伟锋
关键词:可吸收棒内固定
伤科黄水对下肢创伤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本研究予伤科黄水与临床常用的安尔碘抗菌洗液(Ⅲ型)对创伤后感染创面的疗效作对比,通过观察创面的变化、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变化、创面分泌物中细菌的变化、创面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客观地评价伤科黄水治疗创伤后感...
罗仲流
关键词:创伤后感染创面愈合伤科黄水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