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静
- 作品数:2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清末民初西方“个人”概念的引入与置换
- 2008年
- 戊戌维新后到新文化运动发生这一段时间,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西方"个人"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但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大大冲淡了终极的个人关怀,"国民"而非"个人",成为这个时代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名词。"国民",是一个处于"人"与"个人"之间的话语表达,它成为中国现代个人观念起源的基本命题,也是中国现代个人观念发生过程中不可跨越的阶段。
- 罗晓静
- 同质化叙述中的价值重构——由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说开去被引量:1
- 2016年
- 我算不上韩剧迷,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韩剧的了解,如同大多数中国观众一样,仅限于《蓝色生死恋》和《夏娃的诱惑》。2011年3月,我到韩国祥明大学中文系做外籍教授,《秘密花园》播出后的余温效应正热力不减。在学生们的强烈推荐下,不仅兴致盎然地看完了《秘密花园》,我的韩剧观看历史亦走入新的阶段。接下来的这几年里,韩剧成为超过英剧、美剧看得最多的类型,而且总能带来不同层面的审美愉悦。
- 罗晓静
- 关键词:韩剧后裔太阳恒星同质化
- “孤独”的个人与鲁迅作品的自省精神被引量:2
- 2010年
- 本论文对鲁迅改造国民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重新作出思考,认为孤独的个人与个人的孤独,是鲁迅挥之不去的情结,并成为鲁迅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鲁迅作品中,"孤独者"已经成为一种人物形象的范式。"孤独者"或"孤独",正是在个体性与群体性、内在性与外在性的悖论中,"个人"的自性与我性的完整、独立的存在。因此,鲁迅作品中的孤独者形象和孤独主题表现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个人观念,并且意味着个人的自识、自剖、自省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与此同时,当"个人"的自大、个性具有高于群伦的优越性,鲁迅作品中的孤独者形象和孤独主题也就成为"个人"最高可能的存在和不可逃脱的归宿。
- 罗晓静
- 关键词:孤独自省
- 沈从文与张爱玲之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一、两种境遇:“湘西”与“孤岛”
提到沈从文,人们就会想到湘西;谈到张爱玲,也总离不开“孤岛”。“湘西”与“孤岛”,已成为沈从文和张爱玲各自的标签。
- 罗晓静周晓明
- 关键词:孤岛
-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兼论现代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视角的有效性
- 2019年
- 对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研究,域外文化文学的传入与译介是关注重心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偏重于考察中国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对欧美文学的译介和出版问题,忽略了海外中国留学生的文学创作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如留日学生在日本成立创造社并创办刊物、发表作品,欧美留学生的文学创作与国内文坛的互动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解析的现象。对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之关系的探究,必将有助于拓宽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视野,并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做出新的认识和思考。
- 罗晓静
-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代文学
- “解域”之情:吴趼人写情小说再阐释
- 2014年
- 在吴趼人的三部写情小说《恨海》《劫余灰》和《情变》中,'情'乃至'写情'本身成为或显或潜的'解域'乃至'生成'的力量。这不仅使得作者违背初衷,突破晚清新小说'辖域化'和'再辖域化'的宏大叙事格局,而且生动塑造张棣华、朱婉贞和寇阿南这类经由'游牧'和'生成'而出的'女性少数'。她们以不由自主、难以抑制、出自本真的人之至情,消解或弱化了'男性多数'的主导及其同一性逻辑,为清末民初写情小说人物的多样性和情致的差异性,提供了新的生成途径和场域。
- 罗晓静
- 关键词:吴趼人写情小说游牧
- 理想“国民”的“现代乌托邦”——晚清“乌托邦”小说新论被引量:1
- 2011年
- 晚清新小说界首先选择政治小说、尤其是政治小说中的乌托邦小说作为传播其"改良群治"和"新民"理想的文学载体,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乌托邦"小说与晚清时期个人观念之间的必然性联系,而晚清政治叙事小说的所得与所失也都与此密切相关。从"个人"及个人观念的角度分析晚清新小说中一种居于主流地位的文学现象,不仅凸显了它的基本特征,也对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重要根源作出了阐释。
- 罗晓静
- 关键词:乌托邦
- 论严歌苓小说的个人意识与个体书写
- 本文介绍严歌苓小说的个人意识与个体书写,首先,突出表现为以个人为基点,并将个人经验表达与国家、民族历史的宏大叙事予以有意识的叠加和置换;其次,集中体现在对于非常态的个体人生的展示;第三,严歌苓小说的个人意识与个体书写是具...
- 罗晓静
- 关键词:小说作品创作手法严歌苓
- 文献传递
- 自由与超脱的进境——严歌苓小说创作比较谈被引量:1
- 2020年
- 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以她1989年赴美留学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时期。她的作品按题材划分,又呈现出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出国前以军旅题材为主,出国后创作了大量的移民小说,近年来则转向被称之为“故国回望”的中国题材。除了移民小说之外,严歌苓在两个不同时期和场域的中国题材的小说创作,其题材范围虽有相似相近之处,但在创作立场、写作视角以及文本形式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差别。本论文以严歌苓分别在国内和国外创作的中国题材小说为主要观照对象,试图探究其国内外小说创作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 罗晓静
- 关键词:严歌苓军旅题材创作立场题材范围中国题材小说
- 中国现代个人观念的形成历程被引量:1
- 2007年
- 无论在逻辑还是现象层面,现代个人观念始终与现代中国文化、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它不仅相伴或纠结于现代中国文学发生、演变的历史进程,亦影响着对这一历史进程及其性质的史学阐释。所以,"个人"始终是现代中国文化、文学历史进程和历史阐释中的一个关键词;而现代个人观念,始终是现代中国文化、文学研究领域一个绕不开的观念。
- 罗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