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纪群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腔镜手术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胸腔镜手术
  • 3篇食管
  • 3篇细胞
  • 3篇恶性
  • 2篇电视胸腔镜
  • 2篇电视胸腔镜手...
  • 2篇原发性
  • 2篇食管癌
  • 2篇人工血管
  • 2篇外科
  • 2篇文献复习
  • 2篇误诊
  • 2篇免疫
  • 2篇内皮
  • 2篇内皮化
  • 2篇老年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 5篇江南大学附属...
  • 3篇无锡市第四人...
  • 2篇无锡市第五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耿纪群
  • 6篇朱军
  • 5篇翁鸢
  • 4篇谢宗涛
  • 3篇蔡铭
  • 2篇王振军
  • 2篇于曙东
  • 2篇游庆军
  • 2篇刘传信
  • 2篇王志强
  • 1篇余云生
  • 1篇朱江
  • 1篇黄皓岳
  • 1篇李刚
  • 1篇朱军
  • 1篇沈振亚
  • 1篇叶文学
  • 1篇常建华
  • 1篇韩悦
  • 1篇白瑞珍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两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1年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无有效治疗方法,预后不佳的高度恶性肿瘤,其主要发生于皮肤,发生于消化道十分罕见,尤其发生于食管部位更为稀罕。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收治两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病例,今对两例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合文献资料做一分析总结。
朱军朱军翁鸢白瑞珍常建华翁鸢
关键词: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胃镜活检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在电视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以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86例行右肺上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两种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AVB(动脉-静脉-支气管)组46例和aBVA(后升支动脉-支气管-动静脉)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术中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与AVB组相比,aBVA组在手术时间(138.4 vs 181.6 min,P<0.001)、术中失血(113.0 vs 196.5 mL,P<0.001)、切割闭合器钉仓数量(4.0 vs 5.4,P<0.001)、胸腔引流时间(3.6 vs 4.8 d,P<0.001)、住院时间(6.2 vs 7.8 d,P=0.001)、住院总费用(61000 vs 69000元,P=0.001)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5.2%vs 12.5%,P=0.717)。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采用aBVA解剖入路安全可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手术风险,简化手术流程,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朱军翁鸢朱扣军耿纪群王福栋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肺癌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本例患者为90岁男性,肿瘤切除后3个月即发生颅脑多发转移,随后予以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但效果不佳,于术后8个月死亡。
王福栋翁鸢耿纪群朱军
关键词:免疫治疗
地佐辛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上肺癌的首要治疗方法仍是外科手术[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已成为首选手术方式。虽然胸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手术创伤仍较大,术后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减少患者不愉快情绪和感受[3]。目前临床上常选用自控式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但是存在患者对镇痛泵的自控使用知识缺乏、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
鱼海峰徐凯谢宗涛朱军王振军王嘉伟王志强耿纪群刘传信朱扣军
关键词:肺癌发病率地佐辛胸腔镜手术镇痛泵传统手术
骨髓CD34+干细胞与单核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皮化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CD34+干细胞与骨髓单核细胞(MNCs)应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皮化的效果,并作比较。方法采集犬骨髓,经免疫磁珠分离出CD34+细胞,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扩增,行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体外成血管实验鉴定;将培养后的细胞和未经分离的MNCs分别种植于人工小血管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两组组织工程小血管的内皮化。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分离后的细胞中CD34+细胞含量为(78.46±6.37)%。CD34+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基本铺满培养瓶底面,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CD31和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阳性,体外成血管实验显示6h后CD34+细胞组出现较多毛细血管样网状结构。CD34+细胞组人工血管内膜化面积为(68.4±2.3)%,明显高于MNCs组人工血管内膜化面积(41.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免疫磁珠方法可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骨髓CD34+细胞,经体外培养VEGF诱导后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种植于人工血管内表面,较MNCs组内皮化效果理想。
耿纪群谢宗涛蔡铭李刚韩悦游庆军
关键词:骨髓CD34+细胞单核细胞人工血管
Pancoast瘤误诊15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Pancoast瘤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误诊的15例Pancoast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ancoast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被误诊为肩周炎、颈椎病、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冠心病、心绞痛、结核性胸膜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等疾病。结论:对主诉一侧颈肩背痛、X线摄片有胸膜增厚表现的患者,应常规行胸部CT或MRT检查,以免误诊。
耿纪群于曙东
关键词:误诊
单孔胸腔镜手术切口缝合技术改进与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切口缝合及引流管固定技术改进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缝合技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疤痕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引流外渗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及BCS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22、0.041),观察组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各项疤痕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01),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26)。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利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切口安全可行,实现了微创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王福栋翁鸢耿纪群朱军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单孔引流管
隐匿恶性淋巴瘤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8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隐匿恶性淋巴瘤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的8例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表现为前中纵膈肿瘤、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易被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结论通过对侵袭性胸腺瘤、恶性淋巴瘤在临床表现、CT、PET-CT特征的观察结合病理学检查,提出对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以免误诊。
耿纪群
关键词:误诊
CD^34+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对新型小口径人工血管早期抗血栓形成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纯化的CD^34+细胞与未经筛选的单个核细胞(uMNCs)作为种子细胞在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早期的抗凝作用。方法uMNCs与CD^34+细胞分离自犬骨髓,将两种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传代,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抗血小板黏附功能。将等量自体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种植在小口径人造血管腔内表面并替代一段颈动脉。分别在24h、72h、1周后取出移植血管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显示CD^34+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高于uMNCs。植人体内后,移植uMNCs血管腔表面比种植CD^34+细胞的有更多的血小板黏附和血栓形成。24h、1周后CD^34+细胞组血栓面积与移植的血管腔表面积之比小于uMN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小口径人工血管后比未经筛选的uMNCs具有更好的早期抗血栓形成功能。
游庆军蔡铭耿纪群管欣谢宗涛王峰
关键词:干细胞内皮化血管移植抗血栓
免疫营养剂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约有70%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1]。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食管癌患者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仍占有很大的比例[2]。目前临床上外科手术仍是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患者[3]。食管癌患者常存在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营养干预。研究证实,肠内营养能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屏障作用,保护胃肠道功能[2]。本研究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腔镜术后采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鱼海峰徐凯谢宗涛朱军王振军王嘉伟王志强耿纪群刘传信朱扣军
关键词:胃肠道功能微创外科技术肠内免疫营养腔镜手术早期肠内营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