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峰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室性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 2篇室性心律
  • 2篇室性心律失常
  • 2篇特发性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机构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滨海县人民医...
  • 1篇南京市胸科医...

作者

  • 6篇肖峰
  • 5篇李小荣
  • 5篇曹克将
  • 4篇杜为
  • 4篇陈惠平
  • 3篇满艺龙
  • 3篇王子盾
  • 3篇汪道武
  • 2篇杨兵
  • 2篇陈明龙
  • 2篇张凤祥
  • 1篇刘晓东
  • 1篇居维竹
  • 1篇陈彦
  • 1篇王林林
  • 1篇秦海东
  • 1篇张澍
  • 1篇魏薇
  • 1篇侯炳波
  • 1篇单其俊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优化贴壁法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优化贴壁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建立稳定、经济、高效可行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包皮环切术后皮肤组织,剪成均匀组织块后贴壁,皮肤边缘长出薄层致密细胞团后胰酶消化、传代,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此方法与酶消化法相对照。结果:优化贴壁法成功率100%,取得组织后2 d沿皮肤边缘均开始生长高密度类圆形细胞层,在1周内可获得高质量、高数量的细胞,传代贴壁后经镜下形态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确定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较之酶消化法,优化贴壁法细胞存活率高,活性及纯度好。该方法可稳定、经济地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
王林林杜为张健肖峰王子盾李小荣汪道武曹克将
关键词: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单中心流出道室性早搏门诊调查与心电图特征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单中心心血管内科门诊流出道室性早搏(OT—PVC)检出率,分析其基本特征。方法对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本中心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测,并就其中OT—PVC患者情况及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接诊患者5545例,检出OT-PVC160例,占2.89%,其中男性62例(38.75%),女性98例(61.25%)。(〉50~60)岁年龄段患者38例,占3.53%,高于其他年龄段。71例OT-PVC患者(44.38%)合并其他类型的心电图异常,依次为T波倒置、ST压低、心房颤动、左房负荷异常及房性早搏。分析发现这71例患者与未合并上述心电图异常的89例OT-PVC患者相比平均年龄偏大[(62.2±12.0)岁vs(46.4±16.3)岁,P〈0.05]。结论单中心心血管病门诊就诊人群心电图OT—PVC检出率为2.89%,其中(〉150~60)岁人群的OT—PVC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OT-PVC患者更易合并其他类型的心电图异常。
满艺龙李小荣肖峰杜为刘榜霞陈惠平王子盾郑雅云张凤祥杨兵汪道武陈明龙曹克将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室性早搏心电图门诊患者
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特征及其院内预后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特征及其住院期间的预后。方法 AMI患者218例中,年龄≤40岁106例(A组),年龄60-75岁112例(B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的日时间分布及院内预后。结果 A组发病高峰时间是上午6:00-11:59(占38.6%),其次是0:00-5:59(占22.8%);B组发病高峰时间是0:00-5:59(占32.2%),其次是上午6:00-11:59(占30.0%)。A组院内死亡率低于B组(5.7%vs.18.8%)(P<0.01)。结论与60-75岁的老年患者比较,40岁以下的AMI患者上午发病者较多,院内预后较好。
孙敏丽李小荣杜为刘榜霞满艺龙肖峰陈惠平郑雅云王子盾陈彦曹克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入选组:IVA组(n=97)和对照组(n=114例);根据电生理标测和导管消融结果将IVA组又按起源不同分为右室(RV)组(n=57)和左室(LV)组(n=40)。HRV的检测与分析建立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基础上,HRV分析指标包括:1时域指标:正常窦性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PNN50);2频域指标:低频谱功率(LF)、高频谱功率(HF)、低频/高频谱功率比值(LF/HF)。结果 IV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DNN、SDANN、RMSSD、PNN50、Ln LF及LF/HF均低于对照组。RV组与LV组相比较,RV组的SDNN与SDANN低于LV组,而LF/HF则高于LV组。结论 HRV在正常人与IVA患者之间以及左、右室不同起源的IVA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提示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IVA的发生。
陈惠平肖峰李小荣郑雅云曹克将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自主神经系统心率变异性
一种防二氧化碳的内科引流器
一种防二氧化碳的内科引流器,包括负压引流球、引流管和引流针管,负压引流球上设有用于排出气体制造负压的排气管,排气管内塞有密封塞,负压引流球与引流针管之间通过引流管相连,所述引流针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螺纹...
刘晓东秦海东鲍磊肖峰
文献传递
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 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又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其中大多数起源于左心室或右心室流出道.目前关于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IOTPVC)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流行病学调查、预后以及临床干预均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基本原理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负荷的IOTPVC/NSVT可能对患者的影响不同.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对IVA有效,导管消融是IVA的一线治疗措施.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IOTVA)研究将评估IOTPVC/NSVT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和不同干预方案对IOTPVC/NSVT负荷≥5%的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设计方案 IOTVA研究包括:①调查IOTVA在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的构成比;②随访观察未经干预的IOTVA对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③探讨与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IOTPVC患者的安全性;④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治疗IOTPVC/NS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索IOTVA的临床治疗路径.患者的随访终点包括随访研究中PVC与NSVT出现次数及心脏功能变化等.本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脑钠肽(BNP)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等.结论 IOTVA研究将明确我国IOTVA在门诊与住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构成比,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曹克将张澍姚焰吴书林陈明龙张凤祥杨兵李小荣魏薇侯炳波单其俊邹建刚满艺龙汪道武居维竹陈红武肖峰陈惠平杜为刘榜霞郑雅云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