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栀子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小鼠VP16mRNA和IFN-γmRNA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采用RT-PCR技术,分别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BALB/C小鼠4、7、10、14、21天时,检测小鼠脑内VP16 mRNA和IFN-γ表达的变化,考察栀子提取物T9对病毒复制和宿主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栀子提取物T9各给药组VP16 mRNA相对表达量在同一时间内均低于病毒对照组,其中T9低剂量组VP16 mRNA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明显下降,T9高剂量组VP16 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持续降低状态;栀子提取物T9各给药组在除第4天外的其他时间点IFN-γ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病毒对照组,其中T9低剂量组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第4天至第14天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高,之后表达量略有下降,T9高剂量组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持续升高状态。结果提示,栀子提取物T9可能通过上调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脑内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来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在小鼠脑内的复制。
- 时宇静黄洋郭姗姗姜晶苏丹赵晔高英杰崔晓兰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1型IFN-Γ病毒复制
- BN大鼠和豚鼠评价双黄连注射液的过敏反应被引量:23
- 2009年
- 目的为摸索适合评价中药过敏反应的动物,采用BN大鼠和豚鼠评价双黄连注射液过敏的反应。方法BN大鼠和豚鼠分为ip或iv临床等倍剂量组(分别为360及300mg.kg-1)、iv临床2倍剂量组(分别为720及600mg.kg-1)。以双黄连注射液为致敏原,分别对2种动物进行致敏,隔日1次,共3次。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过敏反应症状;采用ELISA法测量血清和组织中组胺含量,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和气管病理改变。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造成BN大鼠及豚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BN大鼠组明显高于豚鼠组,分别为62.86%和36.11%。双黄连注射液可使BN大鼠和豚鼠血清、肺和气管中组胺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各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从数据上看,BN大鼠各组的组胺释放率均高于豚鼠各组。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造成BN大鼠及豚鼠发生过敏反应。BN大鼠的敏感性可能高于豚鼠,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 郭姗姗王意忠张毅李德凤宗桂珍高英杰时宇静苏丹崔晓兰
-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超敏反应组胺
- MC002对A-549、HT-10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MC002是雷公藤内酯醇的半合成衍生物,本实验主要观察和评价MC002对人肺腺癌A-549、人纤维肉瘤HT-1080小鼠模型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用Balb/C裸小鼠接种人肺腺癌A-549瘤株和人纤维肉瘤HT-1080瘤株造成小鼠肿瘤模型,以MC002对荷瘤小鼠的相对肿瘤增殖率、瘤重、抑瘤率为指标评价MC002对小鼠的抑瘤作用。结果对于两种不同瘤株,MC002各剂量组体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瘤重均降低,在大剂量组1.5(mg.kg-1)时T/C%在给药几次后均小于60%(P<0.05),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MC002能有效抑制人肺腺癌A-549、人纤维肉瘤HT-1080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MC002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抗癌药。
- 金亚宏王意忠苏丹原桂东张毅郭姗姗姜晶张玉杰崔晓兰
- 关键词:抑瘤作用雷公藤内酯醇
- PG490及PG736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通过研究PG490及血清孵化PG736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评价PG736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14种人肿瘤细胞为实验瘤株,通过MTT法检测PG490、PG736对14种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PG490对所试14种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于不同来源的细胞作用强度略有不同;PG736经人血清孵化后对LOVO及GMC-803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PG490及PG736对14种人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抗肿瘤作用。
- 金亚宏张毅原桂东苏丹崔晓兰王意忠
- 关键词:抗肿瘤作用MTTIC50抑制率
-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MC002抗肿瘤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研究
-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为140万到150万。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当今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肿瘤药物治疗涉及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靶向治疗、传统中药及天然产物...
- 苏丹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抗肿瘤作用细胞凋亡
- 文献传递
- 半枝莲总黄酮抗副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2
- 2009年
- 通过观察半枝莲总黄酮对副流感病毒1型(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膜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为揭示半枝莲总黄酮抗病毒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膜电位,定磷法检测Na+-K+-ATP酶活性,荧光漂白恢复法检测膜流动性。结果显示,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下降,处于超极化状态,荧光强度为42.81±5.65(P<0.05);膜Na+-K+-ATP酶活性显著增加,达(11.01±3.93)μmolPi·mg-1(protein)·h-1(P<0.05);扩散系数显著下降为(0.41±0.15)×10-9cm2·s-1(P<0.05),荧光恢复率为19.8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半枝莲总黄酮(3mg·mL-1)作用后,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均明显升高,分别为(0.73±0.10)×10-9cm2·s-1和54.56%,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对宿主细胞膜的超极化状态和Na+-K+-ATP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V-1感染后膜电位、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等细胞膜能态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为病毒感染的细胞学机制之一;半枝莲总黄酮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膜流动性,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来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而与膜电位和膜Na+-K+-ATP酶活性等能态来源的环节无关。
- 郭姗姗时宇静高英杰苏丹崔晓兰
- 关键词:半枝莲总黄酮膜电位NA^+-K^+-ATP酶活性膜流动性
- 栀子提取物四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小鼠脑内VP16 mRNA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栀子提取物1、9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后的BALB/c小鼠脑内间层蛋白16(VP16)的影响,探讨栀子提取物1、9抗HSV-1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对HSV-1易感的BALB/c小鼠,以HSV-1 VP16为研究对象,借助RT-PCR方法检测栀子提取物1、9对小鼠脑内HSV VP16的影响。结果栀子提取物T9各给药组在同一时间内VP16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病毒对照组。结论栀子提取物1、9能够使HSV感染小鼠脑内VP16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可能是它抗HSV的作用机制之一。
- 王意忠时宇静黄洋郭姗姗姜晶苏丹赵晔高英杰崔晓兰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1型
- 一枝蒿总黄酮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以HepG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观察一枝蒿总黄酮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以及细胞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的影响,以探讨一枝蒿总黄酮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活化的阳性细胞率;采用酶促反应的比色法检测细胞膜GSH-PX酶活性。结果:一枝蒿总黄酮0.250,0.125 mg.mL-1浓度作用后,NF-κB阳性细胞活化率均明显升高,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一枝蒿总黄酮0.250 mg.mL-1作用后,GSH-PX酶活性明显升高,与细胞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枝蒿总黄酮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与NF-κB活化以及细胞膜的GSH-PX酶活性升高相关。
- 郭姗姗高英杰时宇静苏丹崔晓兰王意忠
-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转录因子-Κ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雷公藤内酯醇半合成衍生物对人结肠癌细胞系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雷公藤内酯醇的半合成衍生物(MC002)对人结肠癌HCT-8小鼠模型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用BALB/C裸小鼠接种人结肠癌HCT-8瘤株造成小鼠肿瘤模型,以MC002对荷瘤小鼠的相对肿瘤增殖率、瘤重、抑瘤率为指标评价MC002对小鼠的抑瘤作用。结果:MC002各剂量组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瘤重均显著降低,在1.5 mg.kg-1、1.0 mg.kg-1给药10次后T/C%均小于40%(P<0.05),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MC002能有效抑制人结肠癌HCT-8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通过深入研究MC002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抗癌药。
- 苏丹郭姗姗金亚宏张毅时宇静原桂东崔晓兰王意忠张玉杰
- 关键词:抑瘤作用人结肠癌细胞系荷瘤小鼠
- 雷公藤内酯醇半合成衍生物对人结肠癌细胞系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又称雷公藤内酯或雷公藤内酯醇,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分离得到的内萜二酯化合物,近来研究证实,雷公藤内酯醇对不同肿瘤细胞...
- 苏丹郭姗姗金亚宏张毅时宇静原桂东崔晓兰王意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