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彤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明代用乐制度对音乐传播活动的影响
- 2013年
- 在中国历史上,就音乐传播的活动实践来看,尽管几乎没有理论上的思索,但却会在实践中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干预。例如,在明代用乐制度下的相关音乐活动,就能够体现当时用乐制度对音乐传播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对明代用乐制度进行梳理,并结合当时与音乐相关的实践来分析用乐制度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 董旭彤
- 关键词:宫廷音乐音乐传播
- 隋唐至明代礼乐观念变化辨析
- 中国礼乐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礼乐制度的发展会受到礼乐观念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隋唐至明代礼乐制度的具体制定与实施状况,从大的块面关系上把握这千年间礼乐观念究竟对中原既有的礼乐传统有哪些继承,又在哪...
- 董旭彤
- 关键词:礼乐制度辨析
- 西方民族音乐学发展浅识
- 2013年
- 民族音乐学发展共有两大阶段:前期比较音乐学阶段(至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学科名称的"比较音乐学"开始被"民族音乐学"替代。这一学科称呼的更换归功于荷兰音乐家、现代民族音乐学奠基人:Jaap Kunst,代表著作:《民族音乐学》);后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民族音乐学阶段(但近年有部分学者认为译为"音乐民族学"更为妥当。这种词序变化的组合,其主旨是想要突出本学科当中"民族学"与"音乐学"相组合的民族学)。这是一般的划分方法,目前在没有新的划分,只是近些年来提到的民族音乐地"New directions"(新的方向)。
- 董旭彤
-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比较音乐学记谱法弦鸣乐器乐器学膜鸣乐器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苇凌波》读后感
- 2013年
- 秦序先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8年生于四川璧山,1982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音乐系,师从李纯一先生,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1984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秦序先生致力于中国音乐史研究,成果颇丰,代表作有《中国南方高山、佤、苗等族体鸣木鼓与有关音乐起源的几个问题》、《民族乐器口弦初探》,此外还有专著《中国音乐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月)、《中华文化通志.乐舞志》(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等,还参与编撰国家重大项目《中华艺术通史》,译著有日本岸边成雄《唐俗乐二十八调的成立年代》、《唐代的乐器》等共约20余万字。秦序先生的研究多涉及学科焦点问题。而存在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秦序先生提出的一些观点与看法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开拓思路,能够让人以全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 董旭彤
- 关键词:读后感
- 再议“胜芳现象”——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相关问题被引量:3
- 2013年
- 这些年来我们经常到各地考察传统音乐文化与民间礼俗的关系,在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许多带有祭祀性质的民间礼俗以及与其相辅相成在民间称之为"善会"、"圣会"的音乐会社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这些礼俗和音乐会社多是因与某种信仰密切关联而存在,诸如城隍、火神、先医药王、龙王、关帝、东岳、文昌、窑神等等,还有与释道两教密切关联民间为用者,这些礼俗被人们认定具有禳灾祛祸、祈福保安的功能性意义,如此代代相承,当下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礼俗多有仪式程序,有乐与仪式相须固化为用不可或阙。
- 项阳董旭彤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音乐文化民间礼俗社会转型过程会社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