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蔺西萌

作品数:91 被引量:388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9篇虫病
  • 24篇流行病
  • 24篇流行病学
  • 20篇寄生虫
  • 19篇寄生
  • 17篇丝虫
  • 17篇丝虫病
  • 14篇裂头蚴
  • 14篇流行病学调查
  • 14篇肠道
  • 12篇吸虫
  • 11篇曼氏裂头蚴
  • 10篇寄生虫病
  • 10篇感染率
  • 10篇肠道寄生虫
  • 9篇绦虫
  • 9篇吸虫病
  • 8篇裂头蚴病
  • 6篇血清
  • 6篇源性

机构

  • 61篇河南省疾病预...
  • 29篇河南省卫生防...
  • 8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漯河市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南阳市疾病预...
  • 1篇周口市疾病预...
  • 1篇济源市疾病预...
  • 1篇郑州市儿童医...
  • 1篇淮阳县卫生防...
  • 1篇安阳市卫生防...

作者

  • 90篇蔺西萌
  • 44篇许汴利
  • 44篇邓艳
  • 32篇赵旭东
  • 31篇陈伟奇
  • 30篇张红卫
  • 25篇张雅兰
  • 24篇李辉
  • 23篇黄倩
  • 14篇常江
  • 12篇周瑞敏
  • 12篇王昊
  • 11篇赵庆法
  • 9篇崔兆麟
  • 9篇李蓬
  • 8篇刘长军
  • 8篇贺丽君
  • 8篇刘颖
  • 8篇李桂莲
  • 8篇王中全

传媒

  • 16篇河南预防医学...
  • 14篇中国寄生虫病...
  • 12篇中国寄生虫学...
  • 10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中国病原生物...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原医刊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南阳地区并殖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1999年
河南省南阳地区偶有并殖吸虫病病例报道[1]。为探讨此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并殖吸虫虫种,于1997年8~11月在该地区的西峡县和南召县进行了并殖吸虫病的调查。调查方法在南阳地区的西峡县和南召县北部山区选择5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调查点均位于伏牛山南麓,...
崔晶王中全蔺西萌蔺西萌毛福荣武峰晋雪香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流行病学IFAT
河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不采取任何病原防治措施下的传播作用. 方法选择柘城县张庄村为观察点,病原学监测和蚊媒监测采取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IFAT、ELISA、Dot-ELISA(查抗体)和ICT(查循环抗原)方法,同时进行居民防蚊情况调查. 结果 1990年残存微丝蚴血症者39人,人群微丝蚴率2.01%(39/2040),2000年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转阴,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990、1991和1994年检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几何平均滴度均逐渐下降,1998年检测92名12岁以下儿童血中丝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淡色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自1997年未再发现感染蚊;1990~2002年当地居民经济收人逐渐增加,普遍采取防蚊措施. 结论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随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防蚊措施的加强,即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也不能引发丝虫病流行,丝虫病传播已经被阻断.
李辉许汴利张玉林赵旭东蔺西萌黄倩王士华常江赵庆法赵红
关键词:丝虫病微丝蚴血症者
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乙胺嗪、消肿乳糜清和自我照料3种方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的疗效,探索慢性丝虫病下肢象皮肿的治疗、照料方法。[方法]选择河南省固始县321名慢性丝虫病患者,按乡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每人口服乙胺嗪片剂100mg/d;B组74例,口服消肿乳糜清胶囊6粒/d(基质9g);C组96例,按WHO推荐象皮肿处理基本措施实施自我照料;D组51例为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6粒/d,均持续3月。采取双盲法分别在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症状、体征,并测量下肢排水量,观察比较疗效。[结果]1年后随访A组63%(63/100)、B组48.61%(35/72)的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有48.61%的患者(35/72)下肢皮肤变软,高于A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排水量测量显示B组和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50%;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显效率分别为13.41%、7.37%,两组之间有效和显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乳糜清和乙胺嗪均对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有一定疗效,实施自我照料措施效果不明显。
蔺西萌刘长军黄倩赵旭东张红卫
关键词:慢性丝虫病下肢象皮肿乙胺嗪消肿乳糜清
河南省消除丝虫病残存传染源的防治措施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消除丝虫病残存传染源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方法加强病原学监测,实施综合性防治.结果全省共监测3 468 505人次,完成对象治疗、全民服药728 485人、全民服海群生药盐14 077 860人,全省各流行区从基本消灭丝虫病至完全消除残存传染源平均为2.41年,明显短于丝虫病阻断传播阈值研究观察5~6年自然转阴时间. 结论监测和防治并重,加速了消除丝虫病残存传染源.
蔺西萌许汴利赵旭东黄倩李辉邓艳王昊郑学修
关键词:丝虫病
健康教育全民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配合全省全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寻找适合大面积防治人体肠道寄生虫病的方法。方法 应用不同的组织方式进行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结果 进行健康教育的地区较未进行地区居民自觉服药驱治率的防治寄生虫病知识提高率显著提高 (P <0 .0 1)。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民族素质 ,以最小的投入 ,获得极好的防治寄生虫病的效果。
赵旭东李莹蔺西萌黄倩韩庆霞李辉王昊
关键词:健康教育寄生虫病
全民驱虫模式的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蔺西萌许汴利李辉赵旭东黄倩王昊邓燕
关键词:驱虫模式寄生虫感染率
河南省部分地区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初步调查
2006年
目的初步了解河南省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和潜在的流行因素。方法选择四个县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IHA方法检测调查人群的血清抗体。结果共调查四个县的848人,未发现血吸虫抗体阳性者;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贫乏。结论河南省仍然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但需加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李辉蔺西萌许汴利赵旭东邓艳
关键词:血吸虫病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2017-2019年河南省棘球蚴病患者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2017—2019年河南省棘球蚴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棘球蚴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19年河南省棘球蚴病病例信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电话回访收集报告病例的一般信息和诊疗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对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两(多)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2017—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棘球蚴病病例51例,以新疆输入为主(34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周口(25.5%,13/51),其次为南阳(17.7%,9/51)、商丘(11.8%,6/51)、驻马店(9.8%,5/51);报告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8∶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年龄组。提供诊疗费用的40位棘球蚴病患者,最低花费0元,最高60.0万元,中位数为6.0万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诊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性别、疾病类型、病灶数量、是否复发、发病-确诊时间、确诊医院级别、转诊次数和手术次数(P<0.05)。结论河南省棘球蚴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疾病进展、就医行为等相关。
张雅兰邓艳陈伟奇朱岩昆蔺西萌张红卫
关键词:棘球蚴病影响因素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
目的 总结分析我中心门诊埃及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现和治疗。方法 对门诊疑似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和基本信息调查;采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测虫卵并计算每克虫卵数,采集24h 尿液,沉淀法检测虫卵并计数;...
邓艳张雅兰蔺西萌陈伟奇王昊周瑞敏刘颖赵玉玲张红卫
曼氏裂头蚴实验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后血清IgG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曼氏裂头蚴实验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3组分别经口接种1、5、1条裂头蚴,1组和2组于感染后3周应用吡喹酮灌胃治疗(总剂量2 800 mg/kg体重,3次/d,疗程3 d),3组和4组分别为阳性和空白对照组。每周尾静脉采血,ELISA检测血清裂头蚴IgG抗体。治疗后18周剖杀,收集裂头蚴并计算减虫率。结果感染后3周,1条和5条裂头蚴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两组小鼠治疗后1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治疗后2周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治疗后18周两组小鼠的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和100%,与治疗后5周相比无明显下降;减虫率分别为20%和0。检出的虫体平均长26.1 cm,比接种时虫体(平均长5 cm)均显著增长,其中36.21%(21/58)的虫体形成囊包。结论吡喹酮(2 800 mg/kg体重)对裂头蚴无明显杀虫作用,裂头蚴感染小鼠应用吡喹酮治疗后血清抗裂头蚴IgG水平无明显下降。
王明明崔晶姜鹏蔺西萌王中全
关键词:裂头蚴病吡喹酮血清抗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