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友辰

作品数:11 被引量:245H指数: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盆地
  • 3篇新生代
  • 2篇地质
  • 2篇走滑
  • 2篇西段
  • 2篇控盆断裂
  • 2篇拉分盆地
  • 1篇岛弧
  • 1篇地貌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断裂带
  • 1篇断陷
  • 1篇岩浆
  • 1篇岩浆岩
  • 1篇岩浆岩特征
  • 1篇岩相
  • 1篇岩相古地理
  • 1篇燕山期

机构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教育部

作者

  • 11篇薛友辰
  • 10篇李三忠
  • 9篇索艳慧
  • 8篇余珊
  • 8篇安慧婷
  • 8篇刘鑫
  • 7篇戴黎明
  • 7篇程世秀
  • 7篇熊莉娟
  • 6篇赵淑娟
  • 6篇马云
  • 6篇王霄飞
  • 3篇王鹏程
  • 2篇许立青
  • 2篇曹现志
  • 1篇郭玲莉
  • 1篇刘博
  • 1篇孔祥超

传媒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西部新生代控盆断裂及盆地群成因被引量:22
2012年
南海西部新生代盆地自北而南有莺歌海、中建南、万安、曾母等多个中小型新生代沉积盆地,这些盆地与早期左行左阶和后期右行右阶的红河断裂、南海西缘大断裂、万安东断裂等控盆断裂带演化密切相关。该构造带总体呈负花状构造,主断层面表现出丝带效应,自北向南,红河断裂倾向西南、南海西缘断裂倾向东、万安东断裂倾向西。该断裂带附近的这些盆地是成因上紧密联系的一组拉分盆地群。盆地内部的NE向断裂是受这些主控断层限制的次级控坳断裂。这些断裂位移有限,因而该盆地群不可能是印支地块700km位移的挤出构造或深部规则的地幔柱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是断裂带于新生代有限位移背景下的拉分盆地,但通过事件对比,也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持续楔入欧亚板块有关,因此,该盆地群主要动力来源还是与南海西侧动力学体系密切相关。总体上,右行右阶断裂带被晚期NWW向断裂左行错切,而这些NWW向断裂与吕宋岛弧一带的NWW向断裂具有连续性和走向一致性,因而,东部菲律宾板块沿岛弧地带楔入欧亚板块的动力学系统可能在晚期波及本区。
安慧婷李三忠索艳慧刘鑫戴黎明余珊熊莉娟程世秀薛友辰马云王霄飞赵淑娟
关键词:控盆断裂新生代南海西部
南海南部新生代控盆断裂特征及盆地群成因被引量:24
2012年
南海南部新生代盆地自北向南有南薇西、北康、礼乐、曾母、南沙海槽、文莱-沙巴、西北巴拉望等多个中小型新生代沉积盆地。这些盆地总体具有南断北超的箕状结构,靠近北部陆坡部位具有单一地堑结构,但是靠近南部具有两层结构,下部为箕状断陷,上部为叠瓦式逆冲推覆体。根据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性质的转换和主控盆断裂特征,可将这些盆地归纳为3种盆地群:裂陷盆地群(南薇西、北康、礼乐)、裂陷-拉分-前陆叠合盆地(曾母)以及裂陷-前陆盆地群(南沙海槽、文莱-沙巴、西北巴拉望)。这些盆地的形成与盆缘一级控盆断裂带和盆内次级断裂密切相关。根据断裂的性质,一级控盆断裂带可分为张性、剪性、压性3种,包括南沙海槽北缘张性断裂带,南海西缘、卢帕尔和廷贾-李准等走滑断裂带和南沙海槽南缘逆冲断裂带。南海南部渐新世南海运动、中中新世南沙运动等构造事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这些盆地,表现在盆地由裂陷或拉分盆地转换为海相前陆盆地,断裂带不同程度的反转或由正断层转变为逆断层或走滑断层。盆地群的成盆动力学机制不同阶段是变化的,早期可能受欧亚大陆东南缘陆缘裂解作用、古南海的南向俯冲拖曳,导致南海南部裂离华南大陆并形成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晚期(16Ma以后)南海南部出现指向北的前展式、叠瓦式逆冲推覆,其动力来源于南部的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同时导致盆地性质转换和婆罗洲地块的逆时针旋转。
熊莉娟李三忠索艳慧刘鑫余珊程世秀薛友辰安慧婷戴黎明马云王霄飞
关键词:逆断裂箕状断陷南海南部
南海东部俯冲系统分段性及相关盆地群成盆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0
2012年
南海东部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汇聚地带,该区域东侧为马尼拉俯冲带、吕宋岛弧和东吕宋-菲律宾俯冲带,构成对倾的沟-弧-盆体系,本文称为俯冲系统。该系统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表现为地貌、地震、火山、断裂、盆地和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异,以巴布延走滑断裂和锡布延走滑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其北段受台湾造山带碰撞挤压的影响,台湾造山带西侧的北港隆起对菲律宾海板块NWW向的楔入产生阻碍作用,导致南海东北部陆块挤出,产生了台西南盆地、台西盆地、笔架南盆地等,是紧密相关的一系列碰撞-楔入-挤出构造。中段受南海死亡的洋中脊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板片窗"影响,使得该段的地震、岩浆活动、地貌特征和应力状态等存在南北方向上的差异,产生的一系列盆地受弧内走滑断裂调节。南段受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作用的控制,紧邻该俯冲带地震和火山强烈;但西侧受南沙地块(巴拉望地块)的阻挡作用,在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菲律宾大断裂的调节作用下,导致马尼拉海沟平面上发生弯曲,该段西侧地震和火山活动性减弱。分布在该段的盆地是在不同性质的地块碎片碰撞的基础上,受后期走滑断裂的调节拉分作用,呈现现今的盆地分布格局。总之,南海东部俯冲系统的南、北分别受菲律宾海板块NWW向楔入和西向俯冲影响,而南海海盆沿马尼拉海沟向东的俯冲对该俯冲系统中段的构造演化起了主导作用。
薛友辰李三忠刘鑫索艳慧戴黎明余珊赵淑娟王鹏程熊莉娟安慧婷程世秀王霄飞马云
关键词:岛弧
原特提斯北界东-西段交接转换过程:秦岭-祁连-贺兰构造关系
薛友辰李三忠
遥感技术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张家口一蓬莱断裂带是一条北西西向活动断裂带。本文选取ETM+光学影像和SRTM高程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研究发现该带断裂构造的北西西向线性特征明显。从水系分布和错断地形等地貌标志判断,该断裂具有左阶组合样式和左行走滑活动特征。据遥感影像综合特征,可将该带分为张家口段、延庆-怀来段和北京一天津段,影像特征分段性显著,并与断裂带的分段性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蓬莱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限制或错断北北东或北东向断裂,并且控制该区域的左阶雁列式第四纪盆地群和第四纪冲洪积物的分布。该断裂带各段对不同规模的水系分布和形态影响比较大,且北京-天津地区的华北平原段断裂对第四纪冲洪积扇和沿海地区的贝壳堤的形态和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地球物理深部数据和野外地质考察资料也证实了遥感解泽的结果,证明遥感技术在探查断裂构造空间展布和活动性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薛友辰曹现志许立青李三忠赵淑娟刘鑫索艳慧王鹏程郭玲莉孔祥超戴黎明
原特提斯北界东-西段交接转换过程:秦岭-祁连-贺兰构造关系
秦岭-祁连-贺兰山造山带位于原特提斯北界东、西段的交接部位,具有地质构造多样、构造演化复杂的特征,其中,加里东期是秦岭、祁连造山带重要的洋陆转化阶段,贺兰山位于二者的交接处,其构造属性对确认两大造山带,乃至原特提斯北界东...
薛友辰
关键词:地质构造岩浆岩特征
文献传递
南海的基本构造特征与成因模型:问题与进展及论争被引量:83
2012年
南海位于欧亚、印澳、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接部位,是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其大陆边缘经历了复杂的类型转换:北部80Ma左右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于始新世逐步转变为裂陷边缘,中中新世以来逐步转变为典型被动陆缘;东侧17Ma前为开放的海域,6Ma以来逐渐以沟弧盆系统的俯冲带为界,成为半封闭海盆,由单向俯冲演变为双向俯冲;西界自34Ma以来逐渐转变为走滑型或转换型大陆边缘;南界34 Ma前为与北部对应的不对称裂陷型大陆边缘,34~16Ma为被动陆缘,16Ma以后逐渐为俯冲消减型大陆边缘。南海成因的动力学背景复杂,有多种成因争论。板块动力因素既有东侧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板块楔入的影响,又有西侧印度洋板块斜向俯冲、洋中脊俯冲,还可能有北侧青藏高原隆升、大陆块体挤出的影响;同时,深部底侵、拆沉、地幔柱、地幔水化过程等地幔动力学背景也不可忽视。
李三忠索艳慧刘鑫戴黎明余珊赵淑娟马云王霄飞程世秀薛友辰熊莉娟安慧婷
关键词:盆地
南海的盆地群与盆地动力学被引量:102
2012年
南海发育有众多的新生代盆地,按发育位置,总体可分为陆架盆地、陆坡盆地和深海海盆,陆架、陆坡盆地成因上与大陆边缘的裂解、转换密切相关,可分为走滑拉分-伸展盆地群、挤出-断陷盆地群、伸展-俯冲挠曲型盆地群,这些盆地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不同阶段的洋盆群,西南次海盆发育程度低,中央次海盆发育程度高,因而南海盆地群的盆地动力学不是单一的动力学机制下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多变。这些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神狐、南海、东沙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角度不整合分布,且这些角度不整合时空上存在一定迁移规律。伴随着盆地构造迁移演化,断裂、岩浆、沉积沉降中心、成藏、灾害等都表现出显著的跃迁规律。南海成因的动力学背景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板块动力因素既有东侧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海板块楔入的影响,又有西侧印度洋板块斜向俯冲、洋中脊俯冲,还可能有北侧青藏高原隆升、大陆块体挤出的影响;同时,深部底侵、拆沉、地幔柱、地幔水化过程等地幔动力学背景也不可忽视。最终提出南海海盆的开启模式可能为走滑拉分模式,与太平洋构造域演化关系更为密切。
李三忠索艳慧刘鑫戴黎明余珊赵淑娟马云王霄飞程世秀安慧婷薛友辰熊莉娟曹现志许立青
关键词:深海盆地陆架盆地盆地动力学
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群构造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66
2012年
南海北部陆缘自西向东分布有北部湾、琼东南、珠江口和台西南等新生代盆地。前人认为这些盆地是华南大陆东南缘裂解直至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大量地震剖面揭示,南海北缘主控盆断裂倾向陆地,与典型的被动陆缘的主断裂倾向海盆的特征明显不符。因而,南海北部陆架盆地成因显然不是被动大陆边缘的Mckenzie伸展机制。为此,基于大量陆地调查和海域地震剖面资料的对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至少在34Ma之前不是被动大陆边缘,早期陆缘断裂十分发育,主控断层为NE—NNE走向,和陆地同期走滑断层具有连续性。这些NNE—NE向断裂右行右阶走滑控制了拉分盆地内的EW或NEE方向的次级断裂,并控制了盆地内部近EW向的次级构造单元展布。因此,新生代南海北部陆缘的一系列盆地是动力学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右行右阶拉分盆地群。这个拉分成因模式与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内部沉积沉降中心迁移、构造跃迁、岩浆展布等特征非常一致。而南海北部真正成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的时间是在15Ma之后,但此时南海却停止了扩张,而且大约在10~5Ma由于菲律宾海板块沿吕宋岛弧-台湾造山带逐步楔入欧亚板块导致最后的弥散性NWW向断裂切割南海北部所有构造。从盆地动力学考虑,南海北部陆架盆地的成因主要与太平洋板块的动力学联系较为紧密。
程世秀李三忠索艳慧刘鑫余珊戴黎明马云赵淑娟王霄飞安慧婷熊莉娟薛友辰
关键词:走滑断裂拉分盆地被动陆缘南海北部
全球三维古地理重建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地史时期全球古地理重建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兴趣所在,自A Wegener大陆漂移学说催生第一代古地理图至今,从古大陆再造到古地理重建,从固定论到活动论再到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成图,从单一因素制图到多因素综合编图,古地理重建方法日渐成熟。提出"古地理系统"概念,即利用古地磁、古生物、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以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相辅相成定量研究来重建三维立体古地理格局;通过探讨全球尺度古海陆格局、古地貌地理、生物古地理、岩相古地理以及构造古地理等5个方面重建的方法技术,来阐述古地理系统重建的可能性,并重在定量重建古地理系统;全球古地理系统的建立,不仅对于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以及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探讨超大陆、超大洋的形成机制也可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余珊李三忠索艳慧龚淑云安慧婷熊莉娟薛友辰程世秀
关键词:古地理重建生物古地理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