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亮

作品数:27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疆少数民族
  • 5篇普教
  • 5篇种群
  • 5篇民族
  • 5篇教育
  • 5篇科普
  • 5篇科普教育
  • 4篇信仰
  • 4篇宗教
  • 4篇宗教信仰
  • 4篇系统发育
  • 3篇新疆少数民族...
  • 3篇少数民族
  • 3篇少数民族地区
  • 3篇线粒体
  • 3篇民族地区
  • 3篇基因
  • 2篇低龄
  • 2篇低龄化
  • 2篇动物

机构

  • 27篇新疆师范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新疆畜牧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新疆气象局
  • 1篇上海科技馆

作者

  • 27篇袁亮
  • 13篇季荣
  • 10篇王秀玲
  • 7篇叶小芳
  • 5篇王志勇
  • 3篇于非
  • 2篇王晗
  • 2篇王秀玲
  • 2篇何立志
  • 2篇王建红
  • 1篇汪建红
  • 1篇李光
  • 1篇王义权
  • 1篇古丽格娜·海...
  • 1篇陈娟
  • 1篇扈鸿霞
  • 1篇艾山
  • 1篇吕雪峰
  • 1篇李伟业
  • 1篇刘余平

传媒

  • 5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美化生活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新疆畜牧业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科普研究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2009《全...
  • 1篇2010科普...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学生物实验中传统文化的要素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
2022年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与基础,更是中华民族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至今的文化结晶。主要从中学生物实验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古诗词、传统工艺和古代典籍中分析中学生物实验中传统文化的要素及在中学生物实验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庄伟伟龙梦袁亮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新疆北鲵肠胃炎病例报告
2005年
2000-2001年人工孵化的新疆北鲵幼体,在饲养过程中意外患极严重肠胃疾病,该病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菌,被感染的幼体死亡数达76尾,选用复方磺胺甲午唑治疗,抢救治愈22尾。
王秀玲于非陈娟袁亮
关键词:病例报告肠胃炎人工孵化肠胃疾病饲养过程死亡数
新疆蟾蜍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化
2017年
分布在新疆境内的蟾蜍在长期适应性进化中,其表型差异较大。为了解新疆蟾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采集了新疆26个地区254只蟾蜍,对其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为880 bp的片段序列,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9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 5,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695 61,基因流Nm为0.35,254条序列共定义了55种单倍型,其中H23、H15是群体共享最多的单倍型,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种群间遗传变异为68.55%,种群内遗传变异为31.45%。26个地理种群中乌苏群体和尉犁群体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扩张时间约为10~22万年前。群体间遗传距离较小,与地理距离呈低度正相关,系统发育树显示55种单倍型分为2个支系。新疆蟾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很大,各地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间,而非种群内,单倍型H23、H15可认为是新疆蟾蜍的原始单倍型,天山在各地理群体之间不但起屏障作用,在冰期还提供了避难场所。
叶小芳吕雪峰袁亮王秀玲季荣
关键词:蟾蜍系统发育地理分化CYTB
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及骨骼发育时序特征
2023年
为揭示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骨骼系统特征及骨骼发育时序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龄、2龄、3龄和9龄8个不同年龄段新疆北鲵骨骼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分为头骨、脊椎骨和附肢骨三大部分,共(217±1)块骨,其中头骨骨骼53块脊椎骨(48±1)块,附肢骨116块。此外,新疆北鲵头颅外形宽扁,犁骨齿排列幼体呈“/”型,成体则呈“■”型颅顶同时具有额顶囟和前颌囟,且前颌囟长与鼻骨长之比达或大于1/2,翼骨前端与上颌骨后端较接近等显著区别于其他小鲵科物种的骨骼特征,可作为种间分类重要依据。基于骨骼发育时序和骨化时间特征对比分析,北鲵骨骼数量和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主要在6月龄幼体和2龄幼体两个时期。6月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头骨:新生出上颌骨、泪骨和前额骨,前颌囟形状逐渐清晰,腭骨退化,翼骨向后回缩,鳞骨向外延展。此外,腰带新生出前耻骨,暗示其进入骨骼变态发育阶段。2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舌器:第三、第四鳃弓退化,外鳃消失,暗示其变态发育接近尾声或结束。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鲵变态发育时期从6月龄起至2龄结束,变态过程中骨骼发生的新生、退化和重塑主要为适应变态前后进食、呼吸和运动方式的改变,可为新疆北鲵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其系统进化分类提供寄出信息。
张晓清曲宣成刘华湘王秀玲袁亮
关键词:骨骼系统骨化变态
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2023年
为解析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其在小车蝗属的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利用长距离PCR技术和引物步移法测序对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和组装。结果表明,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基因为典型双链环状DNA,全长15 914 bp,A+T含量为75.07%,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 RNA编码基因、2个rRNA编码基因和1个位于小核糖体RNA(small rRNA, srRNA)和tRNAIle之间的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基因的数量及位置排序与小车蝗属其他近源种一致。黑条小车蝗线粒体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模式,除ND5使用不完整的T为终止密码子外,其他基因均使用完整的TAA作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编码基因中,21个能形成三叶草结构,只有tRNASer缺少DHU环。预测大核糖体RNA(large rRNA, lrRNA)二级结构共有6个结构域(结构域Ⅲ缺失)和47个茎环结构,预测srRNA二级结构包含3个结构域和31个茎环结构。基因间隔序列共计16处94 bp,间隔序列1~21 bp不等。基因重叠区共计11处47 bp,重叠序列1~8 bp不等。在D-loop区检测出4组重复序列,序列范围在27~155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小车蝗属中,黑条小车蝗与亚洲小车蝗亲缘关系较近,二者聚为姊妹群,然后与隆叉小车蝗聚为一个支系,黄胫小车蝗与红胫小车蝗聚为姊妹群,形成另一个支系,这两个支系再聚为姊妹群。本研究支持亚洲小车蝗为黑条小车蝗亚种。
兰世强马钰洁蒲雪季荣袁亮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新疆北鲵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新疆温泉县6处自然栖息地的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新疆北鲵尾端肌肉组织样本60份,通过PCR扩增获得853bp的mtDNA序列,含D-loop序列747bp、tRNA-Pro序列72bp及部分tRNA-Thr和tRNA-Pro之间基因间隔区(ISR)序列34bp,其中D-loop序列中A、T、G和C 4种核苷酸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1.92%,35.04%,15.02%和18.02%,A+T所占百分比为66.96%.经MEGA软件比对发现,所得60个样品的扩增序列(853bp)完全一致,共享一个单倍型,所有扩增序列仅在控制区的第449位碱基(均为A)与GenBank(AJ419960)中新疆北鲵线粒体该位点碱基(为G)不一致.结果表明,国内现存6处自然栖息地内的新疆北鲵遗传多样性极低,在近缘同属种及脊椎动物中都极为罕见,显示该种近期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可能由一个单倍型扩散至目前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保护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袁亮李伟业叶小芳王秀玲
关键词:线粒体DNAD-LOOP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意大利蝗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新疆荒漠半荒漠草原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新疆意大利蝗持续严重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测定并获得意大利蝗10个不同地理种群的100条Cytb基因全长序列(1 140 bp),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 3.5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遗传分化与分子变异,并构建了最大似然法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中介网络图。【结果】在100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出54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90,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介于0.818-1.000,总群体固定系数Fst、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017 8、0.018 9,总基因流Nm为13.84,种群间遗传差异(3.31%)远小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96.69%),结果表明,意大利蝗群体稳定,历史上未出现群体扩张,地理距离可能不是影响种群间遗传距离的重要因素。【结论】新疆意大利蝗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通过种群内遗传变异提高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可能是其持续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徐叶麦季玮李瑞雪徐礼锋于冰洁袁亮ROMAN Jashenko季荣
关键词:意大利蝗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基因流
新疆北鲵血液学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方法:采用瑞氏染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新疆北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并进一步与其他脊椎动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红细胞多呈椭圆形,其直径小于鱼类,大于爬行类。红细胞数为1.7×l04个/mm3,低于商城肥鲵和东北小鲵;白细胞多为圆形,白细胞数为4.9×103个/mm3,其中含嗜中性粒细胞(19.3%)、嗜酸性粒细胞(2.4%)、嗜碱性粒细胞(1.3%)、单核细胞(19.0%)和淋巴细胞(58.0%)。结论:新疆北鲵白细胞中以淋巴细胞数量最多,说明新疆北鲵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推测人工驯养的新疆北鲵能适应生存条件恶劣的野外环境,将人工繁育的新疆北鲵放归野外生存应该可行。
叶小芳张佳佳袁亮王秀玲
关键词:红细胞白细胞
新疆蛙类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为了解新疆地区中国林蛙中亚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方法]分别于新疆7个地方采集了4种蛙类共53个个体,对线粒体12S RNA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经过拼接和比对,得到长度为893 bp片段的序列,4种蛙类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其中,中国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遗传变异程度高,而中亚林蛙的遗传变异很低。各群体总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67 88,总固定系数Fst为0.871 56,总基因流Nm为0.04。中国林蛙与中亚林蛙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58,与中亚侧褶蛙之间的遗传距离次之,为0.137,与阿尔泰林蛙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34。聚类分析显示中国林蛙和阿尔泰林蛙聚为一支,中亚林蛙和中亚侧褶蛙聚为一支。[结论]新疆地区的中国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中亚林蛙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各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高。
叶小芳袁亮吕雪峰何立志王秀玲季荣
关键词:中国林蛙RNA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普教育的实践和思考被引量:2
2009年
多年来新疆师范大学以"大科普"作为建设理念,结合民族地域特色和学科资源等优势,多方面开展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2002年新疆师范大学被批准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本文从组织机构建立、整合资源优势、科普教育针对性、实施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新疆师范大学在多年实践中的经验和启示,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季荣王志勇袁亮汪建红
关键词:师范高校新疆少数民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