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鸿灏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江门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手术
  • 3篇引流
  • 3篇负压
  • 3篇钢板
  • 2篇远端
  • 2篇伤口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锁骨
  • 2篇尿脱氧吡啶啉
  • 2篇脱氧吡啶啉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钩钢板
  • 2篇骨折患者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封闭引流
  • 2篇负压封闭
  • 2篇负压封闭引流

机构

  • 11篇江门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门市中心血...

作者

  • 12篇许鸿灏
  • 7篇何伟东
  • 6篇黄新宇
  • 3篇李松军
  • 3篇容锡沧
  • 3篇石胜
  • 2篇许国华
  • 2篇柯楚群
  • 2篇王小朝
  • 2篇林毅忠
  • 1篇冯瑞强
  • 1篇卢岑
  • 1篇熊美珍
  • 1篇余旭初
  • 1篇熊燕
  • 1篇杨明明
  • 1篇陈青龙
  • 1篇朱振宇
  • 1篇司徒良
  • 1篇陈炎添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位点保守基因特异性PCR-CE-RFLP快速鉴定病原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两种引物能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先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进行不完全酶切,酶切产物50倍稀释后进行毛细管电泳(PCR-CE-RFLP),测定酶切片段长度差异。[结果]针对16S rRNA基因的RFLP谱数据只能将病原菌鉴定到"科"的程度,而单纯应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RFLP谱数据虽能区分绝大多数细菌,但个别种属内仍然出现相似的谱型。经过双位点PCR-CE-RFLP分析后,则可将所有细菌鉴定到"种"的程度。[结论]利用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进行细菌鉴定简便快捷,能将传统方法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鉴定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是一种极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石胜朱振宇熊燕王小朝陈青龙许鸿灏卢岑陈炎添
关键词:16SRRNA基因毛细管电泳病原菌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2002年
目的 :报告 111例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行挛缩筋膜松解并切除部分挛缩臀肌 ,或者行挛缩筋膜松解后切断挛缩变性的臀肌肌束。结果 :10 1例得到随访 ,时间为 3个月至 12个月 ,97例患者步态基本正常 ,患侧髋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 :行挛肌筋膜松解加切除部分挛缩臀肌或切断挛缩臀肌肌束 。
许鸿灏黄新宇
关键词:手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松解术功能锻炼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预防足踝骨折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预防足踝骨折术后伤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43例足踝部闭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至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接受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对照组术后切口应用常规方法处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距手术时间、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足踝骨折术后伤口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容锡沧何伟东许鸿灏黄新宇杨明明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伤口感染
钩钢板结合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钩钢板结合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10月得到随访的Rockwood分型为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1例,以上患者被分为2组,单纯行钩钢板手术治疗19例(组1),钩钢板结合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22例(组2)。结果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5.5个月,钩钢板均予取出,按Karlsson标准评定,两组优良率为分别为为78.9%和95.5%。组2的术后及拆除钩钢板后的肩锁间距明显小于组1。单纯钩钢板组两例出现肩峰下的骨质吸收,2例半脱位,2例全脱位,1例在术后10d发生锁骨中段骨折,3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症,1例浅表感染。钩钢板结合锚钉组有l例半脱位,无全脱位,1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症。1例出现浅表感染。结论钩钢板结合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设计更加合理,复位质量更好,治疗效果更佳的手术方法。而且能大大减少复位丢失及再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黄新宇何伟东柯楚群许鸿灏容锡沧
关键词:肩锁关节钩状钢板锚钉喙锁韧带
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方法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探讨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43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组(22例)、传统方法治疗组(21例),总结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手术次数、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传统方法治疗组短,而住院治疗费用、手术次数比传统方法治疗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封闭引流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2.72%,传统方法治疗组优良率为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方法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许国华黄新宇何伟东许鸿灏冯瑞强容锡沧
关键词:不愈合负压封闭引流外固定器
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2002年
许鸿灏余旭初
关键词:锁骨骨折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9月,对32例39处掌指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术中固定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例出现钢板外露,待骨折基本稳定后,拆除内固定,最后骨折及伤口均愈合。1例关节内骨折,钢板螺钉松脱,后改行关节融合术。1例出现关节僵硬经功能锻炼无好转。术后随访7~10个月,按自拟的疗效标准,优良率达到84%。结论: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手功能的康复,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理想手段。
黄新宇何伟东许鸿灏李松军
关键词:骨折掌骨AO微型钢板螺钉
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转换指标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方法 测定33例肝硬化患者(男23例,女10例)和30例健康人群(男19例,女11例)的血清钙(Ca2+)、磷(PO3-)、碱性磷酸酶(AKP)、尿钙/肌酐(Ca2+/Cr)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Ca2+、PO3-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AKP、尿Ca2+/Cr以及尿DPD水平则逐渐升高。其中以尿DPD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呈现出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强的特征;尿DPD是反映骨吸收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动态监测骨转换指标特别是尿DPD的变化,对肝硬化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胜许鸿灏
关键词:肝硬化CHILD分级骨转换尿脱氧吡啶啉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髂骨松质骨的骨结构参数和骨转换参数.方法:在1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验组)和12例同期住院的青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照组)中进行内固定手术的同时获取髂骨,作骨组织形态计量测定.结果:实验组髂骨骨结构参数中骨小梁体积(TV/BV)、骨小梁密度(Tb.N)、结点末端比(NT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骨小梁间距(Tb.S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髂骨骨转换参数中平均类骨质宽度(Os.Th)和骨形成表面(OS/BS)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骨吸收表面(ES/B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其骨结构退变可能是导致其结构强度下降、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
何伟东柯楚群许鸿灏黄新宇林毅忠李松军
关键词:髋部骨折骨形态计量学骨质疏松症
骨折患者长期固定治疗尿脱氧吡啶啉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尿脱氧吡啶啉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 7例 (男 2 2例 ,女 15例 )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及 3 0例 (男 15例 ,女 15例 )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钙 (Ca)、磷 (P)、总碱性磷酸酶 (AKP)、尿钙 /肌酐 (Ca/Cr)、尿脱氧吡啶啉 (DPD)的水平。结果 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血清钙、磷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AKP、Ca/Cr、DP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P <0 0 5 ,P <0 0 5和P <0 0 1)。其中以尿DPD的活性增高更为显著 (增高 5 98倍 )。而且 ,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尿DPD的变化还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尿DPD是反映骨吸收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尿DPD的监测对骨折长期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发生新的骨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胜许鸿灏熊美珍王小朝司徒良
关键词:骨折骨代谢骨质疏松尿脱氧吡啶啉骨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