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庆旺

作品数:20 被引量:219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红壤
  • 6篇旱地
  • 5篇施肥
  • 5篇水稻
  • 5篇水稻土
  • 5篇土壤
  • 5篇红壤性
  • 5篇红壤性水稻土
  • 5篇肥效
  • 4篇玉米
  • 4篇红壤旱地
  • 3篇养分
  • 3篇无机肥
  • 2篇栽培
  • 2篇施肥效应
  • 2篇磷肥
  • 2篇花生
  • 2篇钾肥
  • 2篇间作
  • 2篇肥力

机构

  • 18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9篇赖庆旺
  • 13篇李茶苟
  • 10篇赖涛
  • 10篇黄庆海
  • 3篇李清平
  • 3篇韩仁道
  • 2篇肖国滨
  • 2篇余喜初
  • 1篇刘克樱
  • 1篇刘宜柏
  • 1篇章新亮
  • 1篇刘杏兰
  • 1篇周修冲
  • 1篇邓义林
  • 1篇李大明
  • 1篇林继雄
  • 1篇石庆华
  • 1篇柳开楼
  • 1篇朱洪勋
  • 1篇叶会财

传媒

  • 5篇江西农业学报
  • 4篇江西农业科技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土壤肥料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化肥工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89
  • 1篇19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南方农区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九·五”再增产5000万吨粮食的重大举措。红壤丘陵区水热资源优越,适合早晚两季玉米种植。推行玉米间套种能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整体经济效益,以早大豆间作玉米和花生成熟期套种秋玉米模式效果好,产值增加74.51%及59.37%。红壤旱地间套种玉米应针对不同茬口选择适宜的间套方式和密度,大豆地宜密;花生及红薯地宜稀,以大畦沟沿两侧套种玉米为佳。早玉米品种以郑三3号>中单2号>掖单4号;秋玉米产量则以3574>白糯2号>中单2号>京早10号>高油ll5,郑三3号不宜秋季栽培。玉米播期应以开花授粉期避开高温干热天气为前提,早玉米直播以4月上中旬、秋玉米7月下旬播种为宜,极限播期分别为立夏和立秋。红壤地力贡献率低,实行NPK及有机肥配合是玉米高产的基础,6000kg/ha玉米籽需N100.8kg,P_2O_350.4kg,K_2O100.8kg。近郊县利用水源较好的旱地及秋闲田,选择糯性及甜玉米,生产鲜食玉米,能成倍提高玉米产值,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赖庆旺韩仁道陈志才赖涛李茶苟吴水助
关键词:红壤玉米间作套种花生
红壤旱地玉米施磷的示踪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红壤地区生物气候资源丰富,土壤风化强烈,盐基多被淋洗,土壤磷素容量小,供磷强度弱。本研究采用 ̄(32)P核示踪技术,对玉米吸磷动态、磷素去向及磷肥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吸收肥料磷以产量形成期为主,约占全生育期吸 ̄(32)P总量的58.09%~73.27%,营养生长前期仅占21.48%~32.53%;籽实体是肥料磷素运积的主要蓄积库,约占全株吸 ̄(32)P总量54.74%。浓度及积累容量均以籽实>茎秆>叶片>叶鞘>根。玉米部态布局的“上浓下稀”及阶段容量的“前少后多”的磷素时空流向,暴露了红壤旱地作物需磷与土壤供磷的不协调性,是当前磷肥利用率低的关键所在。优化施磷结构,能显著提高土壤─肥料─作物三者间的磷素循环水平,干物质积累及磷肥利用率趋以N ̄(32)PK+PM>N ̄(32)PK>N ̄(32)P> ̄(32)P,有机无机配施比化肥区磷肥利用率净增23.62%~32.99%,且有机肥供磷亦达7.23%。
赖庆旺赖涛李茶苟李清平
关键词:红壤玉米
对今年我省特大洪涝灾害的思考被引量:2
1998年
今年我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其致灾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原因。为了我省农业及经济的早日恢复、重建和持续、稳定发展,作者提出了救灾、防灾和强化灾害意识的具体有效措施;同时,从着眼长远和未来出发,作者还要求加强全省灾害(尤其是农业灾害)的科学研究,以造福子孙后代。全文对指导当前及今后我省的救灾、抗灾、防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根木石庆华刘宜柏刘宜柏黄国勤
关键词:洪涝灾害救灾防灾
红壤稻区玉米不同间种模式的效应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不同间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种的土地产出系数达1.107~1.547,其产值比大豆单种提高5.3% ~52.96% ,比玉米单种提高26.8% ~56.68% ;不同间作模式的粗蛋白总量排序为玉米花生> 玉米大豆> 玉米红薯,干物质总量排序为玉米红薯> 玉米花生> 玉米大豆;红壤稻田种植玉米等旱作物后,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水解氮呈下降趋势。
黄庆海赖庆旺赖涛肖国滨李茶苟
关键词:玉米间种模式栽培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磷素积累与形态分异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磷素积累、无机磷组分分异特点及各组分无机磷周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壤全磷积累量表现为红壤旱地(804mg/kg)>红壤稻田(569mg/kg)>红壤茶园(459 mg/kg);红壤旱地Fe-P、A l-P、Ca2-P、Ca8-P和O-P的含量显著高于红壤稻田和红壤茶园,而Ca10-P的含量则差异不显著。施磷对所有组分无机磷周年动态变化产生影响;不同施磷方法对红壤磷素积累量以P+稻草处理>P处理>CK。积累的磷转化为各组分无机磷的转化量以Fe-P为最高,而转化率以Ca2-P、Ca8-P、A l-P较高。
黄庆海万自成朱丽英赖庆旺赖涛李茶苟
关键词:红壤磷素
过磷酸钙的不同施用方式对提高肥效的作用研究
1996年
过磷酸钙的不同施用方式对提高肥效的作用研究赖涛,韩仁道,李茶苟,赖庆旺(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贤331717)红壤旱地大量施磷,土壤磷素积累过快。是磷肥肥效下降的主导因素。据预测,我国2000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亿t,磷肥纯养分年需求量达875万t左右。...
赖涛韩仁道李茶苟赖庆旺
关键词:过磷酸钙红壤旱地肥效
红壤长期施肥养分的下移特征被引量:53
2000年
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7年和17年)在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上养分在土壤剖面中的下移。结果表明施入氮肥使水解氮在整个剖面中比对照处理均有增加,氮素下移可达100cm,而磷只在耕层有显著增加(20cm以内),交换性钾的下移虽较磷素为深,但主要集中在40cm土层中。有机肥中磷的活动性较化肥为大,下移深度可达40cm以上。
鲁如坤时正元赖庆旺
关键词:红壤长期施肥土壤剖面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生物效应与肥力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长期施用化肥的后果预测,是农业上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七年定位研究阐明: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特别是偏施,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土壤肥力严重衰退,有机质普遍降低,腐殖质品质变劣,土壤酸度上升,吸附性能减弱,容重增值,孔隙度减少,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微团聚体分散系数上升,致使土壤紧实,耕性变坏,土壤理化性质恶劣.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建立优化施肥结构展示了良好前景.
赖庆旺李茶苟黄庆海
关键词:水稻土养分平衡生物效应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与土壤结构特性的研究被引量:90
1992年
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通过9年定位研究阐明,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特别是偏施,随着有机和无机胶结物质的数量减少,土壤结构性遭受破坏,容重增值,孔隙度降低,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微团聚体分数系数上升,致使土壤紧实,耕性变坏,土壤肥力衰退。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环境,为建立优化施肥结构展示了良好前景。
赖庆旺李茶苟黄庆海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土壤结构
红壤旱地长期施肥效应及养分流向
赖庆旺赖涛李茶苟李清平查福祥黄庆海周慕
该课题以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辅之以同位素元综和渗漏移模拟试验,较深入地探讨了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土壤养分平衡及肥力变化和氮、磷养分的去向,开创了我省在这方面研究的先例。研究结果认为:化肥配施优于单施,三元或...
关键词:
关键词:钾肥磷肥土壤改良施肥红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